記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獨有的煙火氣兒

早上起不來,卻想感受早市氣氛?“五一”假期,記者“代”你逛早市,感受每個冰城早市的“煙火氣兒”。

錢塘街早市

吆喝聲是這裡的標配

逛完早市還得“喝一口”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1日6點半,很多人可能還沒起床,但在道外區錢塘街早市上,已是人聲鼎沸,吆喝聲不絕於耳。除了當地居民,還有人專門從南崗區、道里區來逛這裡逛早市的。

錢塘街和長春街的早市有30年曆史,從道外北五道街一直綿延到北二十道街,逛完整個市場至少要半小時。而且,僅隔十幾步就能看到一個“重點叫賣攤位”。

攤販李大叔正吆喝著自家的行李箱:“你問我的箱子是啥材質的?大娘,你看好了!現在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說著把行李箱高高舉過頭頂,又重重摔在地上,力證貨品無比結實,十足的“戲精”模樣。

“姐妹兒,你要啥色兒的肥皂?這個保溼的,這個去褶兒的……”64歲賣洗臉皂的老大爺成了美容顧問,用擴音喇叭推介。沒一會兒,圍觀大媽們已被圈成忠實粉絲。

沿錢塘街有好多餃子館、豆腐店、麵食店等傳統食品鋪。在北七道街附近的小吃店最多,燒麥、羊湯、豆腐腦……各種早餐應有盡有。在幾家特色小吃店,一些“老客”逛完早市特意到這喝口小酒。一兩白酒,一個丸子砂鍋和兩張油餅已成了標配。69歲的李大爺一兩酒下肚後,滿面紅光地告訴記者:“這一套砂鍋油餅和白酒才11元,多實惠呀!”

人和街早市

“90後”攤主5時出攤

小夥子逛早市為了啥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比起道外早市濃郁的市井氣,2日,小記探訪兒童公園附近的人和街早市則更有活力。

距離哈爾濱的“時尚基地”果戈裡外貿服裝一條街不遠,兒童公園早市也被注入了時尚的氣息。早市上,不少年輕人將批發來的服裝擺在早市叫賣:“純棉的,都是當季流行色,活力橙、穩重紫……快來瞧瞧!”

小雪1991年出生,早市出攤在她看來有“趕大集”的味道:“我有自己的工作,來早市賣衣服一是覺得有意思,在家也是閒著;二來也能賺點零花錢。”小雪早上5時就開始擺攤,是從道外特意趕來的,提前打招呼佔好了位置,就是看上了這條街“年輕人多”。

小雪的攤床上有橘黃色的T恤衫、藏藍色的小裙子,都是年輕款,她賣衣有自己的原則:挑客。“剛才有個大姐相中這條裙子,但裙子的腰太瘦,她穿不了。我就讓她挑選了一條休閒褲,寬鬆的。”她表示,衣服雖然便宜,但也不是亂賣的,要把它賣給合適的人。

記者走了一圈,整條街上賣美髮用品的攤床和服裝攤床常連在一起,在蔬菜攤的包圍下,顯得格外別緻。在這裡,記者遇見了逛早市的帥小夥強子,他今年19歲。還沒等記者提問,強子指著旁邊說:“沒見過我這歲數逛早市的吧?我是被我媽拉著來的,我現在可困了……”

經緯十道街早市

賣花攤主打算轉行

愛花的居民不幹了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在道里區經緯十道街早市,賣花攤位比較多。很多道里人生活裡都講個情趣,比如常去家門口的江邊散步或約上三五好友來頓野餐。所以說,去早市買花也成了日常。

在經緯十道街經營的攤主有百人以上。老孫的花攤經常有很多人圍觀,攤位上萬壽菊、六月雪等花品競相開放。在市場8年,老孫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有的顧客還會“點名”要花。老孫說,本來他想轉行,但顧客都不答應,老孫平時愛說愛唱,有時還去兼職當司儀,老熟客開玩笑提醒他,別耽誤“本職工作”,該上新花了!

每逢節假日的早7時,是早市最熱鬧的時段。市場上很多貨車前面排隊的人較多,比如紫皮蒜3斤10元錢,是零售市場價的一半,不少大娘組團排隊來選。她們告訴記者,大蒜買回家後可以用繩連成一串,掛在陰涼通風處,隨吃隨拿方便得很。

節假日裡,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必不可少。一位賣活魚的大姐說,現在買魚的人越來越多,她家三道鱗賣得最好,半小時就賣出20多條,每斤才8.5元,做水煮魚正合適。

溜達看下來,早市攤位分佈有條理,管理比較規範,每天7點半市場收攤,不少市民左手一兜子菜,右手拎著餛飩、燒餅,路過花攤再買一束花,每個人的臉上溢滿了幸福。

橫道街早市

“下刀子也得出攤”

夫妻菜攤擺了20年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早市要趕早,天還沒亮就有人在香坊區的橫道街早市擺攤了。從香坊橫道街、軸承街交口進入早市可以發現,這裡的水果、蔬菜比其他地方要便宜很多。

談起橫道街早市的歷史,攤主姜玉雙告訴記者,這附近住的大多是軸承廠的工人,為滿足工薪族的消費,橫道街早市的蔬菜和水果定價,每斤要比南崗、道里、道外低3角錢左右。這麼一來,也吸引了不少道外區和南崗區的居民來這採購。

在橫道街早市的攤位中,就屬姜玉雙的攤位風格不同,他家的蔬菜是被碼成一堆堆的,還有的菜用大鐵筐裝的,有二三十個品種。姜玉雙說,他家的攤床可以零售也可批發,所以每天除了市民以外,還有一些菜販、酒店、飯店都來這裡上貨,要是逢節假日蔬菜需求量大時,有的採購商每次上貨都要一萬多元。

城市生活離不開菜販。上世紀90年代姜玉雙離職後,兩口子賣起了蔬菜。20多年裡,他們沒睡過幾天整覺,每天半夜12時他們就要去哈達果品批發市場上貨。火眼金睛的姜玉雙總能在天亮前,選好一整車新鮮的蔬果,然後在凌晨4時前出現在橫道街早市,風雨無阻。他說:“好多老主顧都在市場等我們,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得頂著鍋蓋準時賣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