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侠:民办教师

渭南文坛 | 李秋侠:民办教师

【作者简介】李秋侠,就职于政府部门,爱好文学,曾在多家刊物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等。愿用文字记录生活,歌颂美好。

渭南文坛 | 李秋侠:民办教师

微信公众号搜索:渭南文坛,查看作者更多作品。

渭南文坛 | 李秋侠:民办教师

我们上小学和初中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那时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基本以一个大队为中心设立。教师队伍基本以民办教师为主,公办老师寥寥无几。所谓民办教师则是为补充公办教师短缺,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由基层部门在乡村中选拔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农民组成。这个群体受地方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却不纳入教师编制,以工分计酬(与普通农民一样按劳力计工分,参与生产队分粮分红,节假日也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是以农民身份从事教育工作的编外教师。正是由于这批民办教师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的辛勤付出,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人才,才使农村的基础教育事业得以持续蓬勃发展。他们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我的启蒙老师姓曹(现退休于育红中学),她原是名民办教师,后经自己的努力,一举考上师范学校,成为这批民办老师当中,最早转正为公办教师的人。我们初入学时,她还是个梳着小辫儿的年轻姑娘,曹老师性格开朗,口齿伶俐。在她的耐心引导下,我们这帮懵懂顽童开始了学习生活。最先学习汉语拼音发音时,老师让我们观察模仿着她的口型发音,经过她无数次不厌其烦地对照口型练习,我们终于学会对拼音的认读;在学习写字时,老师首先教我们握笔的姿势,然后教写笔画,对于初次提笔的我们,细小的铅笔犹如灌了铅似的,手拙笔沉怎么都配合不协调,写出来的字常是歪扭不成型,曹老师依然是不厌其烦的引导,甚至手把手的教,每次作业,老师都要在每个人的本子上写出样本,让我们对照着写,就是在老师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当中,我们逐渐掌握了要领,练就了写字的基本功。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曹老师当年教课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课堂上她总带着那干练而富有活力的神情,手握一个用木棍做的“教杆”,在里黑板上不断地指点着,引领我们朗读,那清脆的讲课声传入我们耳畔,铭记于脑海;在辅导我们写字时,她那高挑的身段儿踡俯在我们低矮的桌凳上,手把手教写的专注神态,至今难以忘怀。正是在曹老师的悉心呵护和孜孜不倦教育当中,才把我们从懵懂带入奇妙的知识殿堂,开启了人生的求知之路。

渭南文坛 | 李秋侠:民办教师

小学时期给我们代课时间最长的就是一个姓刘的老师,他把我们从三年级一直带到小学毕业。刘老师也是一名民办教师,他性格爽朗,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他除了担任我们班主任主教语文课外,还兼好多个班级的图画,音乐等课程,成为学校教学和其它业务的骨干力量。刘老师通晓书法,字写得苍劲洒脱,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七十年代,运动不断,各种活动频繁,刘老师经常被派去书写各种横幅、标语,海报等五花八门的宣传物,学校里的板报和许多文字性的东西都由刘老师操持书写,就连村民们逢年过节的对联都约他来书写。刘老师不仅字写的好,而且在绘画方面造诣也非常高。学校每期板报上他制作的插图精美别致,尤其是人物画像画的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记忆最深的是,在“批林批孔”运动时,有一次大队举办大型群众集会,会场挂满各类大小字报,海报,图画等宣传物,目的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达到宣传教育效果。图展中绝大部分画图出自刘老师之手,他画的孔子,孟子,秦始皇等历史人物,与历史资料中人物的画像如出一辙;所画的每幅图中,各类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高超的绘画技术赢得人们的赞许。除此之外,刘老师在音乐方面也极具特长,吹拉弹唱无一不通。他通晓乐理知识,熟识乐谱,所代音乐课上教唱的歌曲,很多是他自己谱写,对于乐器,更是触类旁通,象二胡,手风琴,笛子等乐器,他都是信手拈来,弹奏流畅。唱秦腔是老师的一大嗜好,学校毎举办文艺活动,必有老师的秦腔表演。在革命样板戏盛行时期,乡间组织的样板戏演出,也经常邀请刘老师参与。当时让十里八乡人们赞不绝口记忆尤深的是,他在样板戏《沙家浜》里扮演的国民党司令胡传魁的形象,他那传神逼真的扮相,功力到位的唱腔对白,一招一式,自然投入,精彩纷呈,其精湛的演技赢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就此,老师也被周围人冠以“胡司令”称号。刘老师在教学上也有他独特的一面,他授课方式灵活多变,课堂气氛活跃。在他授课时,每当学生有倦怠感时,他就穿插讲些故事,笑话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兴趣。他也会把枯燥的课堂变成艺术表演的舞台,记得小学时有篇《小马过河》的课文,整篇课文里有大幅老马和小马的对话。老师就釆用艺术表演的形式,以声音模仿来朗读课文中的对话,他富含表情,用低沉苍老的声音模仿老马,又捏着清脆的声音模仿小马,课堂教学好似在艺术表演当中。同时,老师也特别注重课堂上的互动,在让同学们朗读《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他特意叫起来一个男生和一个女学生。让男生扮演老马,让女生扮演小马,各具表情进行朗读,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议,这使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刘老师在教学上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为了活跃和拓宽我们的学习思路,他每周把几节语文课改成故事会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学生们兴致高涨地互动讲述自已所知的故事,而老师不仅仅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笑话,还给我们阅读了不少散文,小说等课外读物。长篇小说《高玉宝》就是在这个故事会课堂上,老师连续给我们阅读完。当时我们学校后面是一大片农田,待到春天,麦苗返青,油菜花开的时候,刘老师便把我们带到田野里,在田间水渠的桥坡上,我们席地围坐在一起,老师也就地坐在我们中央,手捧小说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读着,我们则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沐浴春光,品闻花香;凝望田野,思绪飞扬。 “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故事情节在脑海里烙印,对文学的爱好从心底萌发,形成……

我们初中时,国家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高考制度恢复,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广大教师们更是以高昂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来。初中时增加了物理化学两门新课,我们的物理姚老师,化学商老师都是民办教师,他们在当时教学设备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各类模型、器具等来做物理化学实验,使我们从直接地观察和操作中掌握了物理原理,见证了化学变化的神奇。在我们准备高中考试的那段时间里,老师们更是全力以赴,不辞辛苦的为我们补课辅导。课堂上,老师们不厌其烦地用粉笔在黑板上一遍遍板述讲解,讲完一板擦掉再写一板,如此反复,讲台上已是粉尘飞扬,可是老师亦是全然不顾,全身心投入讲课当中,一节课下来,老师们身上,头发甚至脸上都落满粉尘。为了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在复习资料短缺的情况下,老师们搜集编写各类试题,然后亲自刻板,在油印机上用手一份份的推印出来。当一摞又一摞的试题印制完成,老师手上脸上都沾满印墨,犹如一个矿工。我们数学梁老师也是位民办老师,当时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在短短几年里,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又在生产中不幸病逝,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和一个两三岁大的幼童。接连不断的打击,使他身心俱创,正常的生活秩序也被彻底打乱,然而,梁老师依然始终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一个冬天的雪夜,老师带着孩子来到学校,在宿舍哄睡孩子后,便来到教室给我们补课。孩子睡醒后不见了大人,便赤脚走出房子,在雪地里到处寻找父亲,当孩子哭喊着找到教室时,全身已嗦嗦发抖,两只小脚被冻得红肿……。

就是这代民办教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计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毕生精力倾注于乡村教育事业当中,为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代代有用之才,也使许许多多农家子弟跳出农门,成为时代骄子。他们为国家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现如今,他们都已青春不在,他们的功绩,愿历史铭记,学子们更应感恩于心。

渭南文坛 | 李秋侠:民办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