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皇帝是古代最位高權重的人,為了凸顯自己的尊貴身份和天命所歸,還自稱為真龍天子。正常理解中,真龍天子應該是“物以稀為貴”,臣子和百姓應該以當朝皇帝為尊,可是歷史中卻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今天要說的是兩位皇帝,本來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但是在龍椅上卻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換著做皇帝,這兩人就是明朝的英宗朱祁鎮和代宗朱祁鈺。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英宗畫像

兩兄弟都是明宣宗的兒子,朱祁鎮為長子,比二弟朱祁鈺年長1歲。宣宗去世後,按照明朝立嫡長子繼位的規矩,朱祁鎮在9歲就成了少年天子。如果朱祁鎮能安安穩穩地好好做皇帝,那後面就輪不到他的弟弟了,可明朝的皇帝就是這麼任性,當皇帝是天命所歸沒得選,當成什麼樣的皇帝可是自己說了算。朱祁鎮決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文治武功天下第一的皇帝,沒打過勝仗肯定不行。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在身邊太監的攛掇下,朱祁鎮在22歲時領兵出征,想親手收拾外敵瓦剌大軍。可沒想到他這一出征就被扣為人質,不少隨軍出征的武將還被斬殺。年輕氣盛的朱祁鎮頭一次出征就把自己搭進去了,又賠上了不少人才,這麼大的失誤還如何找回皇帝尊嚴呢?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代宗劇照

另一方面,朱祁鎮被捕後有忠臣提議,趕緊讓21歲的朱祁鈺做皇帝。如此動盪時機,為了避免敵人趁虛而入,管事的張太后只能答應。於是朱祁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登基了,估計他做夢都沒想過在已有太子的情況下他這個皇叔居然還有機會當上皇帝。

只能說這次是命運偏向朱祁鈺,為了避免“主少國疑”,年富力強的朱祁鈺確實是最好的皇帝人選。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代宗畫像

就這樣朱祁鈺在危急關頭登基上位並重用於謙等護國忠臣。朱祁鈺並未採納朝中一些官員遷都南京的建議,而是讓于謙負責京城保衛戰,要與瓦剌大軍死磕到底,展現明朝皇帝天子守國門的氣魄。

在明朝的誓死抵抗下,瓦剌沒撿到便宜,最後居然還放回了被關押一年多的朱祁鎮。可這回大明朝廷內的君主就尷尬了。新皇帝成功化解國家危機,舊皇帝卻全須全尾的回來了,皇位只有一個,該怎麼處置?朱祁鎮打了敗仗自己也被扣為人質,差點把整個大明搭進去,他自然是覺得理虧,沒臉面去爭皇位,期盼著弟弟能主動歸還皇位。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英宗劇照

可這是皇位啊,朱祁鈺好不容易得到千載難逢的上位機會,自己又表現出色,憑啥就要歸還呢?當初力薦朱祁鈺登基的于謙也支持他繼續做皇帝,於是朱祁鈺面前就出現了三個選擇: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忍”代表朱祁鈺繼續做皇帝,但是要容忍哥哥回朝並給他妥善安置,以免落人口實;“狠”是朱祁鈺要狠下心,直接除掉哥哥,自己就可以繼續安心做皇帝;“滾”就是朱祁鈺要自己乖乖讓位,把皇位還給哥哥。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最終的結果是,朱祁鈺對皇位是戀戀不捨又實在狠不下心手足相殘,於是就選擇了“忍”。他將哥哥尊為太上皇,從此將他幽禁在皇宮中的一個小院子裡。為了保險起見還把大門上鎖灌鉛,就連周邊的樹都砍了,可見朱祁鈺是非常擔心皇位被奪。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幾年後朱祁鈺身子骨不好,開始病重不起。這就給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留出了機會,一些大臣和宦官裡應外合,“請”出了被幽禁7年的朱祁鎮,並推舉他重新登基。朱祁鎮登基不久,朱祁鈺就“病死”了。是真的病重而亡,還是朱祁鎮的報復,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從朱祁鎮復位時間和弟弟去世時間非常相近來看,這鍋朱祁鎮是背定了。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再次做皇帝的朱祁鎮老實多了,開始洗心革面,重新做帝。他先是任用賢臣,又平定叛亂,顯示了皇帝英明神武的一面。不過朱祁鎮對保國大臣于謙卻並不感激,復位後不久就處死了于謙。可見他對於謙推舉弟弟取代自己仍舊心存芥蒂,可在當時的處境俠如果不推舉朱祁鈺上位,恐怕他連回朝的機會都沒有了。

本想一戰成名,結果淪為俘虜,皇帝為名氣差點搭進去整個國家

其實多彩認為,朱祁鈺與哥哥相比,不論在治國還是在做人上都要更高一級。就說臨危繼位這件事,在這之前他是一天皇帝都沒當過,卻能堅定立場任用賢臣,的確值得稱讚。而朱祁鎮呢,從9歲開始繼位,在土木堡之變時已經當了多年皇帝居然還會受小人慫恿而誤國,實在是不應該。朱祁鈺雖然囚禁了哥哥,但也算仁至義盡。而朱祁鎮復位沒多久就害得弟弟“病死”,還下令讓弟弟的寵妃殉葬,做得這麼絕實在是不厚道。

不知各位看官對這兩兄弟是如何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