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補貼時代 動力電池行業打響“淘汰賽”

近期,多家電池上市企業發佈2018年年報,整體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僅天能動力(0819.HK)、杉杉股份(600884.SH)、國軒高科(002074.SZ)等少數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而超威動力(0951.HK)、南都電源(300068.SZ)、富臨精工(300432.SZ)等在2018年則出現了淨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情況。

另據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毛利率普遍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動力電池行業還需面對產品質量安全如何保障、廢舊電池如何回收、後補貼時代如何破局等種種問題。

針對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部分電池企業。其中,超威動力控股有限公司方面表示,公司自2015年開始處於戰略轉型期,對外投資很多,有投資回報期,在回收業務上也有所佈局,只是見效有快有慢。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則回應稱,公司去年整體銷售業務規模穩定,受轉型期業務拓展、研發投入增加及新模式推廣影響,三項費用比去年同期增加,故主要業務業績貢獻下降。

業績不佳

4月25日,鋰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報告顯示,杉杉股份2018年實現營收88.53億元,同比增長7.0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15億元,同比增長24.46%。

不過,記者注意到,像杉杉股份此類營收和利潤雙增長的電池企業僅是少數,包括寧德時代(300750.SZ)、超威動力等大部分企業都處在增收不增利的尷尬之中,而同時,亦有不少企業深陷營收淨利雙降,以及虧損的困境中。

數據顯示,2018年,超威動力實現收入269.48億元,同比增長9.3%;實現利潤4.13億元,同比下降9.3%;南都電源2018年營業收入為80.63億元,同比下降6.64%。

對於業績的下滑,南都電源方面告訴記者,2018年,公司整體銷售業務的規模基本穩定,但各項費用比上年同期增加;同時,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業務受競爭激烈影響,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計提了部分商譽。

在虧損陣營中,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4.79億元,同比下降36.4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24億元,同比下降725.99%。針對虧損等問題,記者同樣致電致函富臨精工方面,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採訪函轉交領導,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根據目前已披露的年報不難看出,動力電池的產品的盈利能力較前兩年出現大幅萎縮,電池企業已經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狀態。

一位動力電池行業高管告訴記者:“實際上,電池行業毛利率已經很低,而整車廠的補貼退坡壓力又難免會轉嫁到上游電池企業,整車廠未拿到補貼,就會拖欠上游電池企業的貨款,等拿到補貼後才會結清。”

真鋰研究院墨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受補貼退坡影響,今年競爭會更加激烈。第一,補貼退坡嚴重,車企會向電池廠家進行壓價,電池廠家的利潤就會減少;第二,賬期可能會惡化,對於資金實力不強的企業,很難撐很久。”

安全存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起火事件備受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國內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40餘起。近期,特斯拉、蔚來兩家產品相繼自燃、起火事件也頻頻登上媒體頭條。儘管這些事件並未造成嚴重的人員傷害,但頻頻曝出的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再次將“戰火”引到了新能源電池身上。

墨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電池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府之前一直過度強調能量密度的進步,每年上一個大臺階,可能就超出了行業的能力,這就會導致一些能力不夠又想拿補貼的企業,忽略安全方面的一些因素;第二,部分企業為了保證一定的利潤,在車企拼命壓價的情況下,只能把產品品質放鬆,把成本降低。”

公開料顯示,目前動力電池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燃料電池、鉛酸電池、超級電容器。在同體積重量情況下,鋰電池的蓄電能力是鎳氫電池的1.6倍,是鎳鎘電池的4倍,是目前最佳的能應用到電動車上的電池。

記者查詢資料得知,近期發生起火事故的蔚來和特斯拉,所用的均為三元鋰電池,多家電池也將鋰電池作為企業重要佈局產品。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鋰電池本身穩定性較差。對此,超威動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鋰電池是活性物質比較多的一款電池,一旦其中的某個單元出現失控狀態,就會引起自燃,嚴重的就會引起爆炸。“超威非常注重安全問題,把消防的一些技術融入到鋰電設計上。”

南都電源方面表示,雖然新能源汽車的自燃或起火屬於偶發事件,但也給整個行業一個警醒,參與的企業要逐步從追求發展數量向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方向轉變,不斷加強質量管控,理性發展電動車行業。

洗牌加劇

據《證券日報》報道,2018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數量驟減,從2017年135家減少至90家。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產業鏈整合加速,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將僅餘下20至30家,80%以上的企業面臨將面臨淘汰。而外資企業的新一輪入華,或將加快這一洗牌速度。

具體到企業方面,記者發現,富臨精工2018年鋰電池正極材料產銷量下滑均超過80%,而庫存量卻增加至138.11%;浙江尤夫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002427.SZ)2018年鋰電池板塊產銷亦同比下降,同時還出現開工率不足、收入下降、虧損等情況。

除了產能過剩問題之外,補貼退坡、外商投資門檻趨松也給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壓力,或將加速行業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

面對補貼退坡帶來的挑戰,杉杉股份方面此前向記者表示,公司將在技術研發上持續加大投入,做好新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高鎳三元、硅基負極、三元動力電解液等)的研發,應對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

超威方面則表示,“補貼退坡是對公司一個很大的成長考驗,後補貼時代,行業將回歸到一個公平的狀態。超威一直以來沒有依賴補貼,而是靠技術和實力在成長。”

1F

請看往期精彩回顧

  • 首鋼9.5億進場 新能源汽車材料企業再迎強勁玩家

  • 國際化成為唯一的救命稻草?中國車企紛紛“出海”的背後

  • 上海車展期間遭車主維權、銷量連續下滑 東風風神或遇“滑鐵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