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head>/<head><body>

中共贵州省工委北衙隐蔽点遗址,即北衙高公馆,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天街道北衙村老房组。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北衙路老房组的斜坡

近日改哥来到乌当区新添寨北衙路北端与北龙路的交汇口附近,发现这一带的民居大多已经搬空,并且被圈上红色的拆字了,看来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高公馆三合院正面

北衙路东侧有个斜坡,还未走上去就可以看到坡顶有一座青砖的三合院,它就是高家的北衙别墅,俗称高公馆。类似于《红楼梦》中的护官符概括了金陵的四大家族如何有钱有势,现实历史中也曾有一则关于清末民国时期老贵阳三大家族的顺口溜“高家的谷子、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按照以往教科书的提法,分别代表了当时贵阳最显赫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大官僚”阶级。顺口溜说明了高家在贵阳周边的田产最多,据北衙村的老住户说,高家在不同的地方有六处房产作为收租的谷仓,北衙的“高公馆”正是其中一处。两百多年前,“高家谷子”的始祖高廷瑶和他的父兄亲属,曾在这里居住。这里的”解元桥“记录了他中举的掌故,”崇礼明教“修学房记碑,记载了他筹资在乡梓建书塾的史迹,留下他育人兴学的故事。

1949年以后,该房屋的所有权易主,据称房契在北衙村村委会。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鲜为人知的是,这座青砖老宅不仅是一座与“贵阳三大家族”中高家有关的历史建筑,更是一处不该被遗忘的红色史迹。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1935年“七一九”事件后,中共贵州省工委及所属贵阳部分地下党组织遭到国民党中统贵州特务室的破坏,省工委书记林青、委员刘茂隆等19人在贵阳万宝街和大公巷被捕。在严峻的形势下,省工委采取“隐蔽、转移、分散”策略,在地下党员高言志的安排下,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省立一中党支部书记徐健生从贵阳当时的省工委办公地点高家花园,转移到宅吉坝中共地下党员李光庭家,又经六冲关步行到北衙寨高公馆(即高廷瑶在北衙的住宅,当时是高言志家)隐蔽。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同年8月20日,刘茂隆在监狱看守董亮清(失掉组织关系的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越狱成功。秦天真、高言志又把刘茂隆、董亮清经宅吉坝转移到北衙寨高公馆隐藏。他们在北衙寨高公馆隐蔽数日后,最终在高言志及进步青年唐植民的帮助下成功安全转移。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透过破窗窥视高公馆内部

如今的高公馆破败不堪,正面的院门被一道高墙封死,因此不能入内。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三合院正面的封锁墙

墙下的拴马桩说明这里曾经是有“停车位”的大户人家。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拴马桩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高公馆背面

背后的墙上用红漆刷着箭头和“2m”字样,不知是否意为拆除范围应距离这堵墙两米?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箭头和“2m”字样

中共贵州省工委北衙隐蔽点虽然属于红色历史的见证,如果能加以修缮,很适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活动场所,却不知何故,至今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据知情者透露,北衙高公馆确实处于北衙村拆迁工程的红线范围内。部分有识之士和高家后人正在呼吁保留这栋老建筑,最终结果尚未可知。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除此之外,北衙村北衙组还有一处历史遗迹名为北衙书院,是乌当区有史可考的最早的私塾,遗址现存一块“崇礼明教”北衙修学房记碑以及一座石头寨门。北衙书院和北衙寨门不知是否也面临拆迁。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贵阳北衙村拆迁,红色史迹高公馆能否留存?

北衙村历史遗迹位置

您觉得高公馆应该保留吗 (单选)
0人
0%
文化遗迹应该保留
0人
0%
为经济建设让路可以拆除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