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

許多畫作裡敬亭山煙霧飄渺、山勢雄偉;

實際上,敬亭山只是海拔300米的小山。

玉真公主(唐玄宗之妹),是李白的好友,

電視劇裡李白、玉真公主都是由年輕的俊男美女演出。

實際上,李白29歲才認識38歲的玉真公主,

電視劇應該演的是「中年愛,白髮情」……

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敬亭山的玄機】

敬亭山,位於安徽省宣州城北五公里的水陽江畔。

玉真公主70歲去世,葬於敬亭山,

李白同年去世,葬於50公里外的當塗縣

李白到過敬亭山七次,而且此山多次出現在李白的詩作裡,

我以前不知玉真公主晚年來這裡修道,很納悶李大俠為何酷愛此小山,

原來其中有此玄機。

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敬亭山公園』的玉真公主雕像,後面是公主的墓)

【可怕的祖母】

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唐玄宗(如上圖),有兩個同母妹妹:金仙公主、玉真公主;

他們的父母是睿宗

竇德妃,祖母則是赫赫有名的武則天

竇德妃因不滿武則天廢睿宗又自行稱帝,與睿宗皇后劉氏被武則天秘密處死;

當時,玉真公主年僅一歲,直到她13歲武則天去世前,

唐朝的政權始終掌握在武則天手中。

【慕仙學道】

玉真公主,可能因童年失母、在宮廷鬥爭的陰影中成長,她與姐姐很早就開始慕仙學道。

在她二十歲左右,姐妹倆一起向父親提出要出宮做「女道士」。

古代皇室女子很難挺到這個年齡還不嫁,

所以有人推測,她們都曾嫁過人,但是不願過婚姻生活,等到父親當上皇帝,

她們就立刻提出離婚,過她們幼時就嚮往的生活。

【唐朝的女道士】

唐朝女權思想高漲,「女道士」是不婚女子比較體面的身份掩飾。

假的「女道士」,有的是名妓,例如:魚玄機;

有的則是貴族女子,藉「女道士」之名躲避婚姻。

金仙公主、玉真公主,

雖做「女道士」,但身為皇女,錦衣玉食、豪宅不缺,

與長安的文人雅士交遊頻繁,又不受婚姻羈絆,其實也挺快活。

【與李白的認識】

公元725年,李白出蜀,開始遊歷四方。

公元730年,29歲的李白來到長安,希望往政界發展,李白此時初次遇見玉真公主。

李白的母親是突厥人,他的形貌異於漢人,

這位「老外帥哥」才華出眾又信仰道教,深得玉真公主賞識;

雖然玉真公主年長他9歲,兩人還是一拍即合,李白住進了玉真公主終南山的別墅。

但是,李白求官卻無所獲,後來還是悻悻然離去。

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敬亭山公園』的李白雕像,造型簡潔有力)

【十二年後的力薦】

李白在文壇的聲名始終不墜;

十二年後,李白41歲時,終於通過玉真公主的力薦,被唐玄宗召進宮中,作為文學侍從之臣。

李白聞訊大喜,賦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草野間人,指未仕)。

李白個性率直、瀟灑不羈,與阿諛奉承的官場文化不合,因而遭受讒言詆譭,

來長安不滿兩年,即被「賜金放還」(資譴),辭官離京。

【「安史之亂」促成相會?】

玉真公主來到敬亭山的時間不詳,

可能是「安史之亂」陰錯陽差促成了他們再次相會。

李白離京後,回到魯南,50歲時第二次結婚,娶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之孫女。

「安史之亂」前夕,華北動盪不安,李白的堂弟李昭請他帶妻兒南遷宣城。

李白行前賦詩:『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安祿山後來攻破長安,唐朝貴族在之前早已四處逃亡,玉真公主可能是在此時逃往敬亭山。

十年一別,玉真公主已年逾六旬,沒想到還可再續前緣。

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李白的大難不死】

「安史之亂」期間,李白熬不過永王李璘的請求,加入其軍當幕僚,

捲入了皇室的鬥爭;永王兵敗,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北部)。

流放途中,行至巫山,遇赦獲釋。

乘舟東還江陵時,作詩: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以景喻己。

58歲的李白,大難不死回到宣城,想必百感交集。

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情深,緣不淺】

李白和玉真公主在動盪的年代,還能數次千里來相會,情緣可謂不淺。

然而李白之性情太過狂放,與妻兒聚少離多,似乎不是可終身相托的人。

同樣,玉真公主年輕即出家做女道士,也是個不喜受拘束的人。

兩人最後同年去世,從此遙遙『相看兩不厭』,應是最美好的結局。

李白的詩讓敬亭山聲名大噪,相看兩不厭七次登臨有玄機只因此女?

(『敬亭山公園』入口的兩道牌坊,是近代新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