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突破200萬

本報訊 (記者李丹青)國家醫保局近日發佈消息稱,全國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穩步推進,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和備案人數持續增長,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突破200萬。同時,外省參保人員在跨省就醫相對集中的北京、廣州兩地就診時,高值醫用耗材的醫保支付,可適用當地規定直接結算。

據介紹,截至今年3月底,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為16230家,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13580家,國家平臺備案人數385萬。自2017年1月啟動以來,累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03萬人次,醫療費用485.4億元,基金支付285.1億元,基金支付比例58.7%。基金支付超過1萬元的76.7萬人次,超過5萬元的10.0萬人次,超過10萬元的1.7萬人次。

按政策規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執行就醫地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手工報銷仍執行參保地目錄範圍及有關規定。為方便參保者更好享受異地就醫結算便利,國家醫保局提示,提供跨省就醫相對集中的北京、廣州兩地高值醫用耗材(即直接作用於人體、對安全性有嚴格要求、臨床使用量大、價格相對較高、群眾負擔費用重的醫用耗材)醫保支付有關規定,在這些地區就醫的外省參保人員直接結算時適用這些規定。

根據提示,對單價超過500元的耗材,北京市採取個人先行負擔30%後,再納入報銷範圍按比例報銷的辦法。對於人工關節、人工晶體、心臟瓣膜、心臟起搏器等人工器官,採取最高支付限額納入報銷範圍的辦法。在廣州,參保人員進行白內障手術發生的人工晶體材料費用,按每個不高於1800元的標準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參保人員住院治療發生的符合規定的人工耳蝸費用,按每個不高於7.6萬元的標準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對其他高值耗材,廣州暫未制定相關的限價政策或支付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