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500余万元“潮牌”服装产自农家小楼,上海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标案

网店“潮牌”售价只有正品1/5,通过网店出售月销售额多达10万余元。上海警方近日披露,经过4个月侦查,成功破获“12·24”制假售假案。

2018年12月,知名“潮牌”服饰国内代理商向杨浦警方报案,称某网络购物平台中有网店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对外出售其独家代理的品牌服饰。

价值1500余万元“潮牌”服装产自农家小楼,上海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标案

接报后,杨浦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立即开展调查工作。从表面上看,这家以某服装厂命名的网店,出售的仅仅是一些杂牌服饰,网页图片并未显示所谓的“潮牌”服装。但通过调查,侦查员很快发现了端倪。

在与网店客服联系后,其会通过私信发来一些推荐款式的照片,那熟悉的鎏金烫花和硕大的“潮牌”LOGO顿时映入了侦查员眼底。此外,该网店主要以“低价”为卖点,原本要1000多元的某“潮牌”服饰,店内竟只售100-200元,而其月销售额达到了10万余元。

经相关部门鉴定,该店所出售的服饰均为假冒。针对该店的经营规模以及作案手法,上海警方专案组判断其背后应为团伙作案。很快,侦查员便掌握了该网店的具体情况。这家在网上显示位于深圳的服装厂,其退货地址却是在浙江海宁,收件人为臧某。今年2月,专案组专程前往浙江海宁开展调查工作。

价值1500余万元“潮牌”服装产自农家小楼,上海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标案

根据线索一路追踪,专案组发现网店显示的退货地址竟是海宁市内一小镇的某超市门口。现场既无人收货,也没发现出售假冒服装的情况。

侦查员很快就发现,这又是一个“障眼法”。原来,在超市门口的木柜上散落着几件快递,而地址标签上的收货人正是臧某。

经进一步调查,专案组发现每隔几天就会有专人来拿走这些快递,于是安排警力开展蹲守。果然,两天后,一辆黑色SUV出现在了超市门口,一名男子下车拿上堆在一旁的快递,又匆匆驾车离开了现场。

以黑色SUV为突破口,专案组循线追踪,一路来到了距海宁10余公里外的余杭某高档小区,并确认来取快递的男子为该小区住户王某,而其妻子就是快递收货人臧某。夫妇俩“昼伏夜出”,驾驶着黑色SUV在余杭、海宁间频繁穿梭。

不久,专案组陆续掌握了与王某、臧某关联的面料市场、印花厂、熨烫店、囤货仓库。这一条制假售假的产业链及其犯罪团伙构成也逐渐清晰。

价值1500余万元“潮牌”服装产自农家小楼,上海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标案

经进一步侦查,专案组确认了囤假窝点,并充分掌握了王某、臧某等人制假售假的犯罪证据,决定开展集中收网行动。3月4日晚,侦查员分别在余杭某小区及海宁一制假加工窝点将王某、臧某、杨某、左某等四人抓获,并在海宁囤假窝点当场查获假冒某品牌服饰13000余件,以及大量假冒品牌商标、标识,涉案金额约1500万余元。

价值1500余万元“潮牌”服装产自农家小楼,上海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标案

到案后,王某、臧某等人如实供述了非法制造销售某品牌服饰的犯罪事实。据其交代,王某有多年服装行业的从业经历,对服饰加工的产业流程非常熟悉。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开设网店后,王某见该平台中某“潮牌”销量较好,便伙同妻子臧某以及杨某、左某等人在购入仿冒的标识标牌后,大批量生产假冒的该品牌服饰,随后以低价在网上出售牟利。

3月19日至21日,专案组先后在浙江省杭州市抓获涉嫌制造假冒品牌标识的郑某、范某等4人,查获各类仿冒品牌标识5万余件。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臧某、郑某、范某等8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