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奔驰和利之星应该从来没有预料到,自己居然可以秒杀娱乐圈,一周上十几次微博热搜,虽然是不利好的新闻。

奔驰几番道歉,终与车主和解,事情似乎就这么“尘埃落定”了,但奔驰,作为一个百年汽车品牌,甚至被诩为汽车文明的先驱者与引领者,这次的操作真的有点太掉价。

一如当时的女车主所哭诉的那样,感觉自己读的这些年的书白读了,居然要像泼妇一样,才能争取维权的机会。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不得不说,西安奔驰事件女车主,真的够刚!且不说与奔驰高管谈话的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更重要的是,被附加的那么多Tag,她依旧能在各种网络暴力或者威胁里,A到不行,这让想起了《三块广告牌》的女主。

女车主和电影里的母亲一样A,她们都是战士。在电影里,面对女儿被奸杀,七个月过去案情没有丝毫进展。作为母亲的米尔德丽德,在选择遗忘伤痛,还是与整个世界对抗为女儿寻求一个清白时,她选择了后者。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西安奔驰女车主也一样,或许一开始只是为了自己的权益,但至后来,是在为整个消费群体在讨公道,甚至说是掀开了中国汽车业的潜规则。

虽说最后最终达成了和解,很多人批评女车主最终还是向“势力”低了头,甚至还有人造谣是因为额外补偿了200万,但是在某种角度上,西安奔驰女车主已经够善良了,面对各种质疑、各方压力甚至威胁、恐吓,最少她“刚”出了结果,我们不能忘记她曾像个战士一样,在为所有消费者在努力。

01 西安奔驰事件只是导火索

其实,这个西安奔驰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被引爆其实无关乎于性别、年龄、学历,甚至无关于奔驰,也无关于“金融服务费”,它们是不过是聚集在一起,将汽车行业的变相收费、垃圾的售后服务真相暴露在大众面前。

一如新闻工作者的角色,一边在促进社会进步,一边又因为“旁观者”“记录者”的角色而备受吐槽。解决问题的从来都不是新闻工作者本身,新闻工作者的第一职业要求是将事实真相对广大受众进行告知,而是引起大众注意,借助舆论力量,使事件得到解决,使行业更加明朗。

不管是坐在引擎盖上哭、车里哭、还是在医院里哭,目的都是要引起关注,甚至借助舆论力量让事件得以解决。网友给这种撒泼哭闹式维权取了一个新名词,叫做“按闹分配”。

其实仔细想来总是蛮可悲的,“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能适合于各行各业吧。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随着陕西奔驰车主维权事件的持续发酵,不仅是奔驰,而是带出了社会各界对汽车金融服务费的责问。奔驰几度道歉,这次是和解了,下次呢?那些还没有被爆出的问题的“黑箱”呢?

“解决”了一个坐在引擎盖上哭的女研究生,那千千万万没有办法或者没有勇气“刚”的车主们呢?

02 变相收费吃相太难看

根据FT中文网的高斌的分析: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订参与者主要为行业组织,这导致法律更多的是保护企业利益,而不是消费者利益,虽然后来进行了一些修改,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汽车作为中国一般家庭的贵重消耗品,这些年收到的投诉真的不算少,比如大众、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都制造过影响更坏的群体维权事件。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其实量产车型个别出质量问题,消费者也能理解,该换换、该退退。之所以要闹到“申诉维权”,还不是因为处理结果不满意,而官方消费维权又太难。


根据以往的各种“汽车门”,受法律保护的企业在最糟糕的状况,也不过是召回,毕竟在很多城市汽车所贡献的GDP很重要。但这次西安奔驰维权车主揭露的是消费“欺骗”,是进入到私人账户的汽车销售金融服务费。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大市场,但大家其实并不知道汽车业的盈利模式,一如最开始的我,我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汽车利润高只是因为它贵。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早些年可能是这样,但当中国成为全球竞争最惨烈的汽车市场,各种外资、合资和自主品牌遍地开花时,其实行业内部就已经多多少少呈现出产能过剩、品牌过剩、经销商过剩、产品过剩的现象。

包括现在,不仅是新能源补贴滑坡,包括传统主流汽车品牌,绝大多数车型都在厂商指导价以下打折销售,整个汽车业在销售端都是保本甚至亏损,如果经常关注购车信息,可以发现除了自主品牌,连宝马、奥迪都经常在打折、进行各种优惠活动。

既然车本身赚不了多少钱,各大经销商就只能想方设法从各种服务中赚钱,毕竟“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最直观的其实就是车贷、车险的硬性绑定。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贷款消费,甚至部分4S店、经销商都不会同意消费者全款购车,甚至夸张到不买指定保险或者装饰服务就不卖车。美名其曰0利息贷款,又转身花式收取各种手续费。

虽说,汽车金融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常态,贷款购车、以租代售甚至早已成为汽车主流消费模式。但这样的销售模式全是“坑”,刚兴起的金融服务消费模式其实也是乱象丛生,先低价揽客,再埋各种雷一步步诱导。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什么合作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本身就不怎么明朗的P2P模式,再加上让人眼花缭乱,看着很正式的各种花式合同,普通消费者根本就辨别不了专业人士精心设下的陷阱。

而且,各品牌各经销商甚至各4S店的收费标准也很迷,原本所谓的透明厂商指导价,变得不再透明。哪怕即使同一个品牌,在不同的经销商或同一经销商不同4S店里,都会有不同的价格。

03 消费维权为何这么难

在中国的商品维权中,往往最后对对方打击最大的,并不是最初的事件本身。西安奔驰女车主事件,遭受打击的也不仅仅只是利之星、奔驰,更不是女车主,而是整个汽车行业。


汽车作为一般家庭的高价值消费品,没有人愿意花十几万乃至上百万买的东西有任何瑕疵。一但新车出现问题,别说还没出门发动机就漏油,哪怕再小的瑕疵,车主都想换台新的。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汽车维权的复杂性远超其他产品,虽说法律对汽车“三包”责任的界定虽然清晰,但结果其实并不符合消费者的期待。

再者,汽车技术太复杂,一般人难以弄懂车辆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需要专业检测。所以新车出了问题,虽然直接换全新可以尽快平息事件,但经销商并不想承担这个损失。


同时,如果要按照“正规”程序走,经销商要找厂家总部派专业技师飞过来查验,并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消费者也不愿意,这个过程繁杂又拖沓,消费者体验会很不好。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事件的发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车企、法律和消费者利益诉求的不平衡。

而长远来看,若要平衡行业透明、消费者利益以及车企利益综合体而言,建立一个立场公正、技术强大的汽车行业协会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车谈君观察

普遍并不代表合理,消费者不能被“每家都会多多少少收取服务费”所蛊惑,除了金融服务费,汽车行业的变相收费,并不只是奔驰,也不会止于一个“利之星事件”。

虽然因为这个事件,整个车市被蒸发了137.25亿,但也确确实实加强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识,至少应该不会还有经销商明目张胆的收取“金融服务费”了。

虽说汽车行业的乱收费不只是服务费,但只要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技术强大的行业协会组织,问题总是能够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解决的。

所以,网络上后来反转黑女车主的言论,在没有证据之前恕我不能苟同。毕竟现实中其实没有非黑即白,单靠汽车销售可能赚不了大钱,但是欺诈消费者是坚决不可以的。

只不过, 不管是奔驰还是经销商,亦或者车主,他们都有选择和解的权利。

虽说女车主并没有向网友期待的那样“一刚到底”,一如《三块广告牌》中的角色们,他们似乎更有理由可以选择更正确、更有利于自己利益的选择,但他们最后都选择了最善良的那个,最温和的那个选择。

所以,我才说,女车主像极了《三块广告牌》的妈妈,女主没有杀了弑女仇人,西安奔驰女车主也没有那种将冲突扩大到极致,闹到不可开交。


面对不怎么美好的世界,既不盲目乐观,也不一昧“刚”到与世界为敌,而是剥开血淋淋的真相,致力让世界、让行业变得更透明更美好。

对奔驰来说,这是一场危机,但从深远来说,它何尝不是一场好危机。这个百年品牌,是时候警惕并正视存在的问题了,及时改正过来,它才可能是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千万,别浪费了一场好危机。或许,这是奔驰未来可以更好的转折点。

而对全汽车经销商行业来说,这次的事件或许也演变成终端变革的一记重拳,厘清那些不透明不公平的规则。在上海车展期间,多位汽车高层一致认为,今年将是终端刮骨疗伤的一年。

改革,必然意味着阵痛。痛,不一定是坏事。往往,痛定思痛,才能走得更远。奔驰如是,全体经销商如是。

《三块广告牌》的妈妈与警察局的对峙终将平息,奔驰与女车主同样也终将和解。这一切终将回归平静,但谁又能否认,在这些对峙的风波中,没有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成长呢?

如果过去的让它那么过去,那未来只会变得更糟。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三块广告牌》奔驰版:别浪费一场好危机,让它过去,未来会更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