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音乐教育功能不仅表现在思想品德的教育目的上,而且对人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周扬同志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曾说过:“美育和智育也是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审美能力,就需要文化,增进科学知识。科学与文化的修养越高,审美能力也会越高。反过来,优美的审美情趣必然导致并表现为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和追求。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很大益处。”①创新的音乐教育也就是以建立在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必要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的审美功能进行教育的,从而促成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0世纪前中期,西方相继产生了瑞典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匈牙利柯达伊的“柯达伊教学法”、德国奥尔夫的“奥尔夫教学法”、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日本铃木镇一的“铃木教学法”和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五个至今仍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洛兹的教学哲学是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利益,把提高全民族音乐文化素质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通过学习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树立民族文化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唱歌、读谱,随音乐动作欣赏音乐、即兴作曲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普遍获得音乐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奥尔夫教学法注重教学过程,强调让儿童自己去做,认为音乐教学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而是动作、语言和音乐一体化;还认为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造的积极参与者。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铃木教学法侧重于早期教育和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选择最优秀的师资和教材,并通过让儿童适应外部刺激来发展他们的才能。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又称美国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或发掘创造力教学法,它包括音乐共同性因素原则、音乐实践性原则、综合性教学三大原则。它是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种从总体、从综合性出发的教学法,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对于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通过综合各种出自历史各时期的世界各民族的音乐资料和文献以及通过表演(演唱、演奏)、听赏、分析、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法,是因为它们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目的;从儿童心理出发,以儿童为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以教学实践活动为主,重视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曲式、和声、调式等表现手段,并强调高标准的师资质量。音乐是人人生而具有的本能,是一种人类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自我流露的方式。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并加以总结,以美育人,在人性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怡情”、“乐以促体”,才能使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基本素养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音乐特长相结合,在博的基础上专,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通才”中的“专才”。下面仅就本学科教育谈几点看法:

1.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感受和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该采取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美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氛围中,对庸俗的音乐进行有效的审美判断和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走出课堂时,对不同文化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判断力,使他们吸收好的文化精髓,不让坏的东西坏得可怕。音乐欣赏能够使学生在直观的把握基础上达到情感的认同,进而上升为一种文化的、理性的、道德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如果这对学生进行先天素质发掘和后天素质培养的尝试成功,那是具有很大意义的。素质教育活动中,选用高品味的优秀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树立他们的审美理想;采用民族化的传统音乐和通俗音乐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取用多种民族音乐艺术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对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协调教育和学生心理、生理的全面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同样,多元化的音乐艺术实践的参与和审美观照的鉴赏,对学生的意志力、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感受力、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诸多因素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特立独行的效能。

2.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和识读乐谱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受到美的合作、协调和愉悦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声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唱活动,逐渐掌握演唱的正确姿势与呼吸方法及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并能够利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争取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并逐渐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其他学科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声乐是用人声表演的音乐。往往由于声乐作品的题材与体裁的不同,而要求声乐表演的音色、音域和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如只符合成人演唱的抒情歌曲,就不能强行要儿童来演绎和接受;取材于幼儿的叙事歌曲,就不宜由高中生广为传唱。但,我们要通过音乐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学生去发现“不宜”的“为什么”?引导孩子们对和谐美的追求。这样,他们也就会自觉地去利用所学习过的科学文化知识,或怀好奇心理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促使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各个学科教育的独立价值,又要重视各门学科教育之间的互促性和互补性的影响与作用。

在器乐训练中,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各种表演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进行有效评价。采取不同乐器的演奏,使学生在接受技能教育和操作教育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美的熏陶,且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去感受和创造器乐美。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由于乐器在音域、音色、品种等方面比人声要宽广、丰富得多。因此,器乐作品在创作手法、配器技巧、表现风格、表演形式有一个新的高度。其所反映的文化水准、精神面貌在音乐中独树一帜。如在民族乐器的学习中,可以使学生感知民乐器和民乐曲的风格,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了解,用民族民间音乐的美的思想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把器乐引进教室,进行强化的技能训练和操作训练,不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单一的音乐“专才”,而是想通过器乐教学来加强审美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只有充分引导学生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用不同音色的乐器试奏器乐曲,从中感受和创造音乐美。

3. 在创作与表现中,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心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充分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艺术特点和基本技巧,了解美的规律后,会对音乐创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教师应首先从创作简单旋律入手,提供一句旋律,让学生接着进行发展,只要学生能创作出来,我们就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后,我们就可着重训练学生的多维多向的变通思维,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要求学生从音乐表情要素的各个方面考虑,使音乐主题得以发展,得以丰富,比如:旋律的加花、删减,旋律的向上、向下移位模进,节奏的扩展、紧缩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从生动的审美体验上升为对美的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与创造。而一切创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或技术成果基础上的,所以,创作教学能深化学生对已学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强化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会自觉地学习调式调性、结构框架、旋律组织与和声织体等音乐创作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往往让孩子们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音乐语言与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作品,是新颖别致,独具风采的。

4. 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教育,对劳动素质教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常唱歌的人,呼吸系统、发音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得到锻炼;演奏乐器的人,大脑、眼睛、耳朵、手脚并用全身心的投入,进行协调的运动,在集体合奏时,更需要和他人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才能获得最佳的声音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实践证明经常参加器乐演奏,有助于培养协调能力,拓展学习音乐的空间。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调治学生的不良行为,克服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并调节其过于“内向”或“外向”的性格;还能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充分得以开发。“弦乐乐器演奏都需要频繁地使用左手的四个手指,适应这种需要,脑子就会增大,以帮助他们完成这项需要手指灵活性的任务。”②“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不仅与音乐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有关,也和乐器演奏的动作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联系。”③以手、口、眼、耳、脑的密切配合提高劳动技能训练,就是一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综合。如此一来,音乐教育不但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益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新的音乐教学体系,更加突出了教学的教育性,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质言之,所谓音乐学科素质教育就是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基本要义,是完全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的。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从这一层面上讲,音乐教育中的许多内容就不应该变成机械惟一的符号堆砌,而是内涵丰富的美的因子。音乐教育是通过自身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素质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理想。创新的音乐教育对其它学科教育有着独特的影响和作用,只有通过互补和互促,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

深具国际影响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有何启示价值?

使得音乐教育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操作教育真正上升为审美教育。因为音乐审美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④“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之所以感到审美愉快,是因为他把握到了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感情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心理能力,使他们处于极其自由和和谐状态。”⑤只有通过这种音乐审美教育,以美育人,才能促进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走出旧的教育误区,实现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创新,使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成为“开放性”的创造型“通才”。

主要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李泯《音乐欣赏教师用书》㈠,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②《中国广播报》,1995年12月28日

③王朝刚《演奏思维和脑科学》,《中国音乐》1997年第3期

④⑤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