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城市 激發“數據+”紅利

建设智慧城市 激发“数据+”红利

連江智慧海洋應用亮相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8號館。記者張人峰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6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e福州”APP是峰會“入場券”,從6日下午1時開始,打開“e福州”APP掃描二維碼即可入館參觀。作為我市移動互聯網的統一入口,“e福州”更是開啟榕城數字生活必不可少的鑰匙。只要“e福州”在手,交通出行、教育繳費、看病就醫、政務服務、社區服務、公園景點、圖書借閱、不動產交易等九大場景可“一碼通行”。

“e福州”是福州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縮影。2001年以來,福州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化應用、信息化建設覆蓋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釋放出越來越多的“數據+”紅利——通過建立一套系統,連江的海洋生態資源可“明碼標價”;防汛防災信息化系統,讓“汛情上得來,指令下得去”;一批數字經濟特色小鎮拔地而起……

《“數字福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爭取到2020年,使福州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示範城市、數字中國建設福建樣本的排頭兵。

數據讓資源有了身價

城裡一塊地,可以拍出幾億元;城外一片海,你能說出它的價值嗎?

連江給出了答案:全縣海域資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達萬億元。

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原來,連江被省裡確定為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地區,推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及其價值實現機制研究項目,科學、客觀、全面衡量連江縣的自然資源資產,準確掌握連江縣的自然資源資產現狀。項目探索構建了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闖出一條“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本”的“連江模式”,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探索將碧海銀灘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實現多方共贏——漁民增收、旅遊創收以及產業升級等。

在該項目中,為了摸清資源“家底”,連江引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項目還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實踐應用提供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的管理工具。在平臺上,任意選擇一個地點就可以得到即時數據。比如,黃岐灣外海帶養殖示範區顯示的海域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分別為7114萬元/年和183773萬元/年。有了管理平臺,自然資源的各種變化,如每年的增加、利用、破壞、修復等情況一目瞭然。

摸清“家底”是第一步,資源變資產,進而資產變資本才是關鍵。在連江黃岐大建村黃灣嶼,這裡正在進行一場試驗——人工海藻場項目一期建設1415畝。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及價值實現機制研究項目及生態保護設施建設啟動基礎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連江縣支行科學開展示範區海域使用權評估工作。評估結果顯示:一塊海域使用權,在評估基準日(2018年11月30日)的抵押淨值是2940.52萬元,即每畝海域估價約7000元。而在海域基礎設施未投入和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未開展前,周邊海域估價只有3000元/畝。以上評估結果獲得銀行認可,並作出海域使用權准許抵押的決定,打破此前必須與固定資產捆綁抵押的歷史,為連江向深海進軍“鬆綁”。

建设智慧城市 激发“数据+”红利
建设智慧城市 激发“数据+”红利

位於濱海新城的網龍企業號辦公樓。(資料圖片)

數據讓防汛長了眼睛

對於位於沿海的福州而言,防範颱風顯得尤為重要。

福州西面的山城閩清在全省率先建成防汛防災信息化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只要上游下暴雨,我們就能預測到洪峰什麼時候會出現在梅溪和閩江交匯口。”閩清縣防汛辦負責人說,這套系統可遠程調閱全縣水庫、河流實時視頻,實現精準調度指揮;16個鄉鎮也可進入系統,自主根據雨情水情預判指揮。

“按照省市要求,各地只需要製作紙質版的防汛指揮圖,但紙質圖在實際操作中使用率不高。”閩清縣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紙質版防汛指揮圖是以行政區劃圖為底圖,需要和要素手冊配合使用,用起來不夠便捷,信息展示也不夠形象。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經歷2016年梅溪流域特大洪災的閩清縣投入1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防汛防災信息化系統建設,將紙質圖中要素信息進行集成,並進行動態管理及時更新,同時匹配地形圖,加載視頻、圖片、語音等信息,在全市首創防汛指揮圖電子化。

在電子化指揮圖上,閩清全縣水庫、河道、橋樑、地質災害點、救災物資儲備點、安置點等一系列重點信息一目瞭然。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電腦終端或大屏幕,可以實時看到現場傳回的圖片、視頻等信息,以便及時決策部署。

在一場汛期演練中,坂東鎮歷埔山塘水位上漲迅速,持續降雨可能產生漫壩,需立即轉移下游人員,並組織人員加高壩體防止漫壩。收到這一反饋信息後,指揮中心馬上派出正在當地的無人機進行拍攝,並傳回現場視頻,通過視頻實時瞭解群眾轉移情況。

通過電子化系統的搜索功能,指揮中心還能隨時查看災害點周邊3公里、5公里或10公里範圍內的應急搶險隊伍、物資儲備、安置點等信息,方便及時調配力量轉移安置群眾。

每逢颱風或暴雨,閩清縣防汛辦除了關注雨情汛情和防汛指揮調度,還注重利用全覆蓋的自動監測數據,分析積累閩清防汛水文經驗數據,精準研判洪峰行進情況,作為防汛工作部署的決策依據。比如,梅溪省璜鎮監測點出現洪峰,系統可預測洪峰約40分鐘到達塔莊鎮監測點,再過約40分鐘到達坂東監測點,到達閩清城關時間總計約5小時。

建设智慧城市 激发“数据+”红利

數據助力小鎮崛起

東湖VR小鎮、金牛“互聯網+”小鎮、永泰智能小鎮……在有福之州,閃亮著一批特色小鎮。作為福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一批“特而強、小而美”的特色小鎮尤其是數字經濟特色小鎮快速成長,一些特色小鎮同時列入省級創建名單。

在永泰葛嶺鎮的臺口溪與大樟溪交匯處,永泰智慧小鎮正在建設,已引進今日頭條、中海創集團、東華軟件、利尼爾機器人、富昌維控等近百家企業。小鎮首期正在建設智慧廣場、研發樓、中海創南方總部、利尼爾機器人等4個產業項目,今年上半年有望投入使用。

在濱海新城,宿舍樓和教學樓推窗可望“無敵”海景、主體建築形似哈利波特魔法城堡……一座“魔法城堡”已經建成,與毗鄰的“星際迷航”企業號辦公樓交相輝映。一座“城堡”、一艘“飛船”,一座教育小鎮已粗具規模。這裡是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福軟)長樂校區,是網龍傾力打造的數字中國教育小鎮教育示範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網龍遍佈全球的資源優勢,這裡將成為開展數字教育合作和未來教育試點的教育高地。

同樣在濱海新城,東湖VR小鎮正乘著國家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時代風口,向未來起航。作為福建省第一批28個特色小鎮的首例,東湖VR小鎮產業集聚成效明顯。這裡擁有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中國·福建VR產業基地、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中心及產業園、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等“四園疊加”的產業優勢,將打造國內領先的數字產業集聚區。

小鎮的建設,除了聚集了相關領域高端人才,還帶動了周邊鄉村振興。

永泰智慧小鎮所在地過去主要種植梅子和李果,如今產業項目在小鎮拔地而起,村民不僅住上了新房,也積極參與小鎮建設。小鎮路網建設提速,一條條寬敞的大道貫通小鎮,讓周邊村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同時,今後整個小鎮隨處可見智慧應用場景。在小鎮,居民可通過醫患角色扮演、虛擬現實體驗等形式,體驗未來智慧醫療;通過無人駕駛模擬、交警機器人、智慧停車、智慧監控等,感受未來智慧交通和“城市大腦”的運作;通過與農業機器人互動,在智慧與生態相融合的室外花園感受未來科技的魅力……

在金牛“互聯網+”小鎮內,生產逐漸融入生活,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片區帶來新面貌,產城融合逐步“照進”現實。小鎮內的福大怡山文創園原來是舊廠房,現在內部空間得到修整,重修了道路,還拓出了大型停車場,生活在周邊的百姓紛紛拍手叫好。不僅如此,小鎮積極促成區域內企業、高校與周邊小區展開合作,計劃引入智慧安防、消防等功能,讓產業的集聚切實惠及百姓,也讓小鎮的萬物互聯儘快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