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有多風流?

歷史的荒野


說到唐玄宗李隆基,人們會想到他在任期間開創的開元盛世,還有安史之亂爆發後他的倉皇出逃,最終淒涼逝世。除了這些,他的私生活也非常的令人好奇。眾所周知,李隆基通曉音律,曾經主編樂曲《霓裳羽衣舞》,他和楊貴妃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有多風流呢?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太過於蕩氣迴腸,使得人們往往忽視了他後宮的其他成員。實際上,李隆基的後宮非常龐大,據傳說,他的後宮成員,包括妃子宮女等等,最多時曾達到四萬人之多。他還給宮裡的女子按照身世、長相等等分別安排了等級,以此管理後宮。

根據唐代著名詩人張泌的說法,唐玄宗每臨幸完一個女子,會“以綢繆記印於臂上,文曰:‘風月常新。’印畢,漬以桂紅膏,則水洗色不退。”他在臨幸過的女子手臂上印上“風月常新”四個字,印完過後,用桂紅膏浸泡,這樣的話就怎麼也洗不掉,成為其一生的印記了。

除此之外,唐玄宗還喜好和當晚的臨幸對象吟詩作對,聊聊風花雪月,這些東西和他聊完後要做的事情相比起來,真可算他的惡趣味了。當然,許多被臨幸的女子可能一輩子也只能見皇帝一次,能夠常常見到皇帝的,還得是有著高輩分的皇后和妃子。

唐玄宗的元配皇后是王皇后,她是李隆基的結髮妻子,在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王皇后就一心一意地輔佐他,為他登基給予了很大的支持。這樣一個賢惠的女子,應當是很受寵愛的。不過王皇后姿色平平,且嫁給李隆基多年,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於是漸漸被冷落。開元十二年(724),她被廢為庶人,在三個月後鬱鬱而終。

王皇后被廢,是因為“符厭事件”。王皇后多年無子,她的兄長王守一也很著急,便找了和尚法師,為她做了一個小木牌,上面寫著玄宗的姓名。王守一讓皇后每日攜帶,說是能多子多福。然而事情很快被玄宗得知了,皇帝似乎都很忌諱這種東西,一怒之下便廢了皇后。

另一種說法是,王皇后是被後宮的武惠妃陷害的。最大的依據就是,王皇后被廢,緊接著武惠妃就上位,當了新皇后。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自小在宮中長大,性格乖巧,於是深得皇帝的喜愛,她本人也很爭氣,為唐玄宗生下四男三女。在她還是妃子的時候,宮裡對她的規格就已經和皇后相同了,王皇后貶為庶人,武惠妃就順理成章成了皇后。不過她為人狠毒,曾害死三皇子,在唐玄宗死後,她的皇后之位被肅宗剝奪。

除此之外,得到唐玄宗厚愛的還有出身娼家,妖豔美麗的趙麗妃;容色美麗,唐玄宗為她親送湯藥的皇甫德儀;才藝絕倫,被楊貴妃貶入冷宮的梅妃;在其子稱帝后被追諡為皇后的楊皇后等等。

許多人說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很美好,但他本性風流,作為帝王,身邊有萬千女子,要讓他專情一人,是十分困難的。要是沒有安史之亂,誰能保證他不會遇見下一個“楊貴妃”而忘記原來的那個呢?


鄧海春


唐玄宗的風流人盡皆知,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是標配,但無法滿足他的風流慾望,他最風流之處有兩點,一是搶奪兒媳婦,二是拿下大姨子。

1,搶奪兒媳楊玉環

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寫他倆的,但白居易只敢說“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卻不敢說楊玉環是如何“選在君王側”的。

唐玄宗最初寵愛的是武惠妃,甚至為她廢了皇后,武惠妃給唐玄宗生下一個兒子李瑁,後來被封為壽王。在武惠妃的遊說下,唐玄宗甚至動過把李瑁冊為太子的想法,但武惠妃壽命不長,不到40歲就去世了,她一死,李瑁冊太子的事就徹底歇菜了。

李瑁的老婆就是楊玉環,武惠妃死時,李瑁和楊玉環結婚已經5年,倆人沒有孩子,但感情很好,沒想到武惠妃死後鬱鬱寡歡的唐玄宗聽說兒媳婦美豔動人,就下令讓楊玉環進宮。一見之下,唐玄宗瞬間就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當晚就賜浴華清池,把楊玉環幸了。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唐玄宗就這樣和楊貴妃過上了風流生活,毫不顧慮什麼倫理道德。

2,拿下大姨子虢國夫人

雖然《長恨歌》說唐玄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但他本質上是一個風流之人,不可能真正只寵楊貴妃一個人。根據史料記載,同時期唐玄宗還十分寵愛梅妃,楊貴妃甚至為此和唐玄宗吃過醋鬧過彆扭,但她畢竟管不住皇帝,最後只得聽之任之。

除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唐玄宗還喜歡偷腥,他偷過的人就包括大姨子虢國夫人。

如同白居易的《長恨歌》,唐代人張祜也有一首詩,描述唐玄宗和大姨子虢國夫人之間的風流韻事,“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峨眉朝至尊。”

根據《楊太真外傳》記載,楊貴妃有三個姐姐,“皆豐碩修整,工於諧浪,巧會旨趣”,個個都身材豐滿,姿色絕佳,性格開放,仗著楊貴妃的關係,經常出入宮中。

有楊貴妃這層關係,楊貴妃的三個姐姐也雞犬升天,唐玄宗把她們都封為國夫人,其中大姐姐為韓國夫人,三姐姐為虢國夫人,八姐姐為秦國夫人,每個月賞賜十萬錢,專供她們做脂粉錢,還允許她們騎著馬進入宮門,這可是朝廷高官都沒有的待遇。

楊貴妃的三個姐姐中,最得寵的是虢國夫人,虢國夫人不但天生麗質,還對容顏特別自信,認為塗脂抹粉會玷汙自己的絕世姿容,即便進宮朝見皇帝,也是素面朝天,僅從這一點便可知道虢國夫人的姿色絕不在楊貴妃之下,自信的氣質甚至更勝一籌。

唐玄宗是一隻愛偷腥的貓,時間長了,就和大姨子虢國夫人傳出緋聞,楊貴妃雖然知曉卻也無可奈何,畢竟唐玄宗是皇帝,自己一個女人家管不著。當年唐高宗李治就和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私通,看來唐朝皇室偷腥也是一脈相承,尤其是大姨子的誘惑無法抵擋啊。

兒媳婦、大姨子都落入唐玄宗手中,其他女性就更別提了。唐玄宗就是在這種風流無度中忘乎所以,結束了開元盛世,開啟了天寶危機,最終迎來葬送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成為後世恥笑的對象。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唐玄宗作為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前期依靠著前幾代君王的努力,開創了開元盛世,但也因為自己的荒淫和風流葬送了整個大唐的前程。



獨闢蹊徑的選妃同房方式

在選妃同房方式上有開創性發明的是晉武帝司馬炎,因為司馬炎的後宮美女過萬,為了不被挑選妃嬪同房的事情煩惱,所以發明了羊車巡幸。即司馬炎乘坐羊車,走到哪兒就寵幸那個妃嬪。

即便司馬炎擁有過萬後宮美女,以及非同尋常的發明,但對比李隆基還是望塵莫及呀。李隆基在長安的大內、大明、興慶三宮和東都大內、上陽兩宮擁有4萬宮女,後宮佳麗也是多不勝數。



當時李隆基為了寵幸這些妃嬪發明了多種寵幸妃嬪的方式,第一種就是擲骰子,第二種稱之為“蝶幸”,第三種是“螢幸”,第四是“香幸”

擲骰子很簡單,每天李隆基將這些妃嬪聚在一起,然後“投錢賭寢”,優勝者可以在當夜陪皇帝侍寢。也正是李隆基這一做法,讓太監們稱骰子為“銼角媒人”。



擲骰子玩膩了之後,李隆基又發明了蝶幸。蝶幸時,李隆基告訴妃嬪在門前栽花,而李隆基命太監釋放一隻蝴蝶,蝴蝶落在哪位妃嬪門口的花上,哪位妃嬪即在當夜侍寢。

門前的花到了夏天便會凋零,所以李隆基又命令這些妃嬪捕捉螢火蟲,稱之為“螢幸”。最先捕捉到螢火蟲或者捕捉最多的當夜侍寢。

另外香幸就是李隆基用香囊射向妃嬪,妃嬪中香囊者可以在當夜侍寢。看到這不得不佩服李隆基在淫亂風流上的造詣,超越了歷代帝王太多。



霸佔兒媳婦

李隆基步入晚年之後,已經成了一個老頭子,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逐漸的變為了專寵某一個妃嬪。

最開始李隆基專寵李瑁的母親武惠妃,後來武惠妃去世後,李隆基開始琢磨李瑁的媳婦兒楊玉環。最終李隆基在56歲時下旨讓楊玉環做了道士,之後兩個人便走在了在一起。這一年楊玉環22歲,剛剛嫁給了李瑁不到5年的時光。



得到楊玉環後,李隆基也封賞了楊玉環的三個姐姐,並且和楊玉環的三姐虢國夫人眉來眼去,關係不清不楚。從此過上了“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淫亂生活。

當然最終李隆基的驕奢淫逸也使得大唐盛世極速崩坍,一個幾代人經營積累的盛世也因此終結。


我是越關


唐玄宗這個糟老頭子確實很風流呀,你說連自己的兒媳婦都不放過的人,能不風流嗎?那麼唐玄宗和自己的兒媳婦,又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有一個很愛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楊貴妃。

其實楊貴妃本來不是唐玄宗的女人。

她是唐玄宗的兒媳婦,李瑁的妻子。

李瑁是唐玄宗和他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生的孩子。

那時候武惠妃是唐玄宗最為寵愛的一個女人。兩個人感情很深,唐玄宗對武惠妃也是不離不棄。

李瑁漸漸的長大了,武惠妃就親自給自己的兒子李瑁說了一個媳婦。

這個媳婦就是當時的楊玉環。

也許是武惠妃太漂亮了,當時的唐玄宗根本就沒把楊玉環看在眼裡。

到了楊玉環和李瑁在一起,生活了五年的時間後。武惠妃突然離開了人世。

唐玄宗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自己朝夕相伴的人,離開了。那種孤獨的感覺是沒有人能理解的。

不是說唐玄宗有後宮佳麗三千人嗎?為何他還會孤獨呢?

我們看看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是如何和自己的三千佳麗完玩的,就一目瞭然了。

因為妃子太多了,唐玄宗不知道晚上到底要寵幸哪一個?

所以,他就命令這些妃子,一起執篩子,哪個最後勝出,他就寵幸哪一個。

等這個玩法玩夠了之後,唐玄宗又開始選了新花樣。

他命令人,給每一個妃子的頭上戴一朵花,是那種真正的花朵。然後,抓一隻蝴蝶。若是蝴蝶落到誰的頭繩,他就去寵幸誰。

說這兩個事情,我們只是想證明,那時候唐玄宗真的沒有一個知己了,陪伴他的只有無盡的孤獨。

不過,這何嘗又不是一種風流呢?

有一次唐玄宗組織家人,去華清池泡溫泉的時候。他看到身材比較豐滿的楊玉環,當時如同出水芙蓉一般的楊玉環,唐玄宗找到了初戀的感覺,然後他就楊玉環一見傾心了。

之後,唐玄宗就讓自己的兒子李瑁離開了楊玉環,然後他安排楊玉環到了尼姑庵,修行了大概一年的時間,唐玄宗就把楊玉環給娶了過來。

為什麼要把楊玉環給送到尼姑庵呢?

要知道唐玄宗是皇帝,他也是要臉的人。他把楊玉環給送到寺廟裡,再娶回來,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娶的這個女人,不是他兒子的媳婦。

你說這樣的唐玄宗是不是很風流呢?


漢史趣聞


皇帝作為天下最有權威的人,好像都很風流。但是,唐朝皇帝的風流和其它朝代的皇帝,還有一點不一樣。尤其是在唐玄宗李隆基身上的表現,可以說是達到了不可描述的地步。民間不是有一句話叫“髒唐亂宋”嘛。

這個髒唐就是說的發生在他們皇室裡的事。

下面我們看看,唐玄宗李隆基幹的風流韻事到底有多髒?

一提到唐玄宗李隆基,大家可能就會想起白居易,想起白居易的《長恨歌》裡的名句,三千佳麗寵一身,這個佳麗就是指的楊貴妃。

再說楊貴妃之前,我們不得不說另一個唐玄宗寵愛的妃子,因為不說這件事,你就不會知道唐玄宗乾的事情,到底有多“髒”?

唐玄宗在寵愛楊貴妃之前,一直受寵的都是一個叫武惠妃的女人。

那麼唐玄宗迷戀武惠妃到了什麼地步呢?

他竟然為了武惠妃,想把自己的皇后給撤掉。還一度想把武惠妃生的兒子立為太子。

武惠妃的兒子叫李瑁,他被唐玄宗封為了壽王。

李瑁到了結婚的年齡,他的母親武惠妃就給他介紹了一門親事。武惠妃選的這個兒媳婦就是天生麗質的楊玉環,也就是大家口中經常說的楊貴妃。

大家現在明白了吧,其實唐玄宗後來迷戀的楊貴妃,本是他兒子的媳婦。而且楊玉環和李瑁兩個人還在一起生活了五年的時間。

我們說一下,本來愛武惠妃的唐玄宗,為何會移情別戀,愛上楊玉環的呢?

這件事和武惠妃的早逝有關,武惠妃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因為她的去世,李瑁想被立為太子的事情,也就黃了。

失去了武惠妃,唐玄宗整天給丟了魂魄一樣。

雖然他有後宮佳麗三千,但是,這些人在他看來都是庸脂俗粉,沒有一個能讓他看上眼的。

我們看看,在失去武惠妃的這段時間裡,唐玄宗都幹過哪些荒唐的事情?

因為武惠妃去世,唐玄宗失去了真愛,但是,這時候他還是要讓別人來侍寢的。

他在選到底讓誰侍寢的時候,是讓他所有的妃子執篩子,最後贏的哪一個就是陪他睡覺的人。

時日已久,這種玩法唐玄宗就覺得膩歪了,他又開始選了另一種玩法,這種玩法就是讓所有的妃子,站在院子之中,給他們的頭上,都插上一朵鮮花,然後,抓一隻蝴蝶。

蝴蝶落到誰的頭上,誰就去侍寢.......。

總之,各種玩法都有。

直到有一天,唐玄宗在和家人泡溫泉的時候,他看到了兒媳婦楊玉環。

那時候楊玉環婀娜多姿,體態豐滿,剛沐浴好,如同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出現在了唐玄宗的眼簾。

一般被皇帝看上的女人,不管是誰,都跑不掉,所以,楊玉環就被唐玄宗給臨幸了。

事後,唐玄宗覺得又找到了真愛,所以,就讓身邊太監告訴兒子李瑁,離開楊玉環,能離多遠就多遠。

就這樣原來唐玄宗的兒媳婦,變成了唐玄宗的媳婦。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件事唐玄宗乾的很不地道呀,其實這種事是他們家家傳的,也怨不得唐玄宗。

畢竟唐玄宗的爺爺唐高宗李治,當年也這樣幹過。

唐高宗李治娶得那個武則天,本來是他老爹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

你看他們老李家是不是很亂,這就是民間所說的“髒唐”。

唐玄宗娶了楊貴妃之後,又看上了楊貴妃的姐姐,那時候楊貴妃的姐姐早嫁人了,也就是歷史上的虢國夫人。

可是,唐玄宗因為貪戀虢國夫人的美貌,兩個人也經常幹私通的勾當。

這就是風流皇帝唐玄宗。


史學達人


風流成性,傷風敗俗之程度,令人所不齒。

主要表現在兩點:

1後宮人數空前絕後


平常皇帝的妃子之多,大家一般用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形容,再加上後宮佳麗三千。

而唐玄宗呢?他的後宮最多時候宮嬪達到了四萬人,那是有多愛女色,才能如此充盈後宮啊。

而他也因為後宮嬪妃太多,無從選擇,發明了兩個辦法“搖骰子”和“蝶幸”的辦法。後者,就是看蝴蝶落在誰家門前的花上,皇上臨幸誰。


簡直不能再荒唐。

2不管是兒媳還是大姨子,都能成為其愛妃。恬不知恥。

而最有名的,就是,對兒媳婦楊玉環的寵愛。真是“髒唐臭漢”的代表啊。

形容他們的詩,是這樣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所以後人痛恨楊玉環誤國,其實本是唐玄宗的荒淫無度罷了。


然後,楊玉環的大姐也被寵幸了,因為她也是美人,在他的眼裡,沒有道德約束,只有無恥的風流成性。


所以說,在荒淫無恥這件事上,真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實在令人汗顏。


牛轉轉愛侃侃


世人對唐玄宗李隆基的印象,除了開元盛世外,就是他以多情著稱,有風流天子的稱號,宿娼採花、強納小表妹、專寵兒媳婦、媾和大姨子等,又設置“花鳥使”,讓宦官收羅天下俊美大姑娘小媳婦,弄到後宮供自己享用。

圖為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比如李隆基在潞州時,看到一個街頭賣藝的趙姓女子,甚是著迷,在唐朝賣藝樂女屬於賤民,這趙氏白天賣藝晚上從倡,但李隆基不管,自己是音樂愛好者,填詞譜曲、吃拉彈唱樣樣精通,於是把趙姓女子寄養在張暐家裡,以會朋友談工作為由,經常往張暐家跑,跟一個倡女廝混,這個趙姓女子就是後來的趙麗妃,給他生了個兒子就是李瑛。

圖為海棠湯,楊貴妃沐浴的地方。

李隆基喜歡的女人多了去了,其中就有他的小表妹,後來的武惠妃,既然姓武,肯定跟武則天有關係,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長在宮中,跟李隆基從小認識,他倆是表兄弟的關係,沒幾年小表妹長開了,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唐玄宗封她為惠妃,享受皇后待遇,她為李隆基下了7個崽兒。

虢國夫人遊春圖。

得女楊貴妃,她本來是李隆基兒子李瑁的老婆,為壽王妃,天生麗質、能歌善舞,她跟李瑁的婚禮也是李隆基冊封的,沒辦法壽王妃太優秀,但父奪子媳在開放的唐朝也非常事,李隆基費了一番苦心,先找了個理由把李瑁趕去給李憲守孝去了,又以度壽王妃為女道士為由,花了4年終於成功霸佔了兒子的媳婦,後來李隆基對旁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

圖為嵬市楊貴妃墓,衣冠冢。

獨寵楊貴妃,楊氏得勢,楊貴妃有三個姐姐均已嫁人,都被唐玄宗封為虢國夫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這三位姨子均有才色,可自由出入皇宮,特別是虢國夫人最受李隆基寵愛,有詩形容:虢國門前鬧如市,楊氏諸姨車斗風。李隆基常與虢國夫人媾和於華清宮,楊貴妃大為吃醋後,竟然被李隆基遣送回了楊宅,後來被高力士接回來。


圖文繪歷史


皇帝風流很正常,古代大戶人家也是三妻四妾,做為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皇帝更就肆無忌憚了,放著如此豐富的資源不充分利用那不成傻子了嗎!

唐玄宗生來就命好,武則天當權後,李家子孫被虐的慘不忍睹,只有遠在山東做臨淄王的李隆基彷彿有神佛護體而倖免於難,當然李隆基也沒少裝瞌睡。武則天倒臺後,父親李旦登上皇位,恢復李唐王朝。中宗李旦就是個軟蛋,撐不起門面,所以韋皇后覺得有機會成為武則天第二。李唐江山再次陷入危機,關鍵時刻李隆基迅速出手,將韋家勢一掃而光。重新復位的中宗皇帝,再也不想當這個驚險刺激的皇帝了,所以執意讓位兒子李隆基。如果按正常時間流程走,李隆基這個皇位至少還得等十年八年,如此一夜之間美夢成真,所以說李隆基也是受命運之神眷顧的幸運兒。


(王皇后劇照)

當上皇帝的李隆基前期很勤政,後期懶得一塌糊塗,既迎來了輝煌燦爛的大唐盛世,也讓一個盛世王朝落盡繁華。而造成這種冰火兩重天局面就是由於唐玄宗的風流所致。唐玄宗的風流、下流和昏庸是成正比的,歷史上這樣恬不知恥、薄情寡義的皇帝還真不多。玄宗皇帝的髮妻是將門之後王氏,王氏在李隆基漂泊臨淄的時候就嫁給了他。可以說,王氏與玄宗皇帝扛過槍、下過鄉,一起度過了崢嶸歲月,也耗盡了青春年華。李隆基當上皇帝后,雖然把這位糟糠之妻封為了皇后,但是每天卻朝秦暮楚,另覓新歡,丟給王皇后一屋子的清冷,他卻陷入青春妙齡女子的溫柔鄉。

(武惠妃劇照)

後來武惠妃的出現,徹底摧殘了王皇后的夢想與富貴。武惠妃就是大名鼎鼎武則天的侄孫女,有著武家與生俱來的野心。武惠妃從小在宮廷長大,武家沒落後她的身價也一落千丈,幸好天生麗質、身材誘人,所以沒多久就入了玄宗皇帝的法眼。有了武惠妃這塊肥沃的土地,玄宗皇帝很是賣力的耕種,而不會生育王氏更成為了可有可無的空氣。王氏本是一個心地善良的笨女人,為了能給玄宗皇帝生個一兒半女,苦心求醫問藥無果又寄希望於神佛。於是武惠妃抓住所謂的把柄大做文章、肆意渲染,誣陷王皇后行巫蠱之術詛咒玄宗皇帝。玄宗不問青紅皂白,把本來就厭惡已久的王皇后打入冷宮。從此孤苦伶仃的王皇后再無任何依靠,回想著與玄宗皇帝一起走過的辛酸,不久便鬱鬱而終。


(虢國夫劇照)

王皇后死後,武惠妃更加覬覦皇后之位,但是大臣門一致反對,玄宗皇帝只好讓她當了一個有實無名的皇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陪伴了玄宗皇帝十多年的武惠妃因病撒手人寰。沒了武惠妃,玄宗像丟了魂一樣,每天食不知味,寐不安寢。看到憔悴的玄宗皇帝,太監高力士計上心頭,為了不讓落落寡歡的精神崩潰,高力士打起了壽王妃楊玉環的主意。皇帝想要的女人誰也不能阻止,也不能吝嗇,做為兒子的李瑁更應該在關鍵時刻為父親奉上一片孝心。

(楊貴妃劇照)

楊玉環來到玄宗身邊後,玄宗的生活立刻就鮮活了起來。當年楊玉環才二十二歲,正是女人最美的時候,無論是青春活力還是才色美貌,都是最佳的黃金時期。楊玉環體形豐滿,很是性感,自然能撩起玄宗的更多熱情。她回眸的嫣然一笑,能讓玄宗神魂顛倒,百花都變得羞愧難當,媚態無人能比。玄宗心裡堅實地認定,這女人他一定要。為了能把兒媳婦名正言順的據為己有,玄宗皇帝大費周章,先是把楊玉環送進寺廟當了太真大師,隨後又找了一個良家婦女安撫兒子受傷的心靈,最後將楊玉環迎入皇宮夜夜春宵。

(梅妃劇照)

楊玉環搖身一變成為皇帝的女人後,楊家的雞犬都跟著沾了光、升了天,其中就包括楊家其他的三朵金花。楊玉環的三個姐姐都是國色天香的尤物,特別是被玄宗皇帝封分為虢國夫人的二姐。楊玉環的二姐原本就是一個寡婦,天生就帶著三分的風騷,走起路來豐臀細腰,別有風韻,而且時不時的還向玄宗皇帝大拋媚眼。玄宗皇帝那能抵抗的住如此銷魂的女人,很快就繳械投降,一有空閒就和虢國夫人尋歡作樂。楊玉環另外兩個姐姐也不是省油的燈,有了富貴,那能缺了淫慾,所以各個在玄宗面前千嬌百媚,搔首弄姿,玄宗皇帝自然逐一笑納。


楊玉環得知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姐姐如此厚顏無恥、齷齪不堪,一氣之下回了孃家。如此一來,玄宗皇帝更加隨心隨性、肆無忌憚和三朵金花夜夜笙歌。當玄宗皇帝玩累了,也玩膩了,於是覺得還是楊玉環更加銷魂,更加有滋有味。所以派高力士又去接回楊玉環,楊玉環也是情場高手,當然不能這麼的讓玄宗皇帝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更何況她本身就有傲人的資本。所以,楊玉環再三推辭不回,還和玄宗玩起了欲擒故縱大法,經過楊玉環的收拾之後,玄宗皇帝收斂了許多。雖然不再和三朵金花明目張膽的廝混,卻時不時的往一個叫梅妃的妃子那裡跑。
(唐玄宗與楊貴妃)


梅妃是一個小清新,很清純的美,淡淡的、靜靜的,楊玉環是那種熱烈到讓男人慾罷不能的美。做為一個年過半百的男人,當然後者更有現實意義,所以沒多久,梅妃就讓玄宗皇帝提不起了興致。於是玄宗皇帝變得專情起來,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楊玉環一身。

唐玄宗一生的感情生活豐富多彩,但是為了美色無法自拔、不擇手段,既飽受後人詬病,又著點葬送了江山,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而風流被玄宗皇帝發揮的淋漓盡致,多少有了些下流的意味!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唐玄宗的風流是非常正常的。唐玄宗是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他本人長得又帥,文才又好,有懂得如何治國,還特別會玩精通音樂。加上大唐是個非常強大的王朝,文化上是極其自信的,社會也是非常開放的。更何況唐玄宗治下的唐朝達到了極盛,所以唐玄宗的風流在當時並不是什麼該受譴責的事情。畢竟這是大唐王朝,讀書人做夢都想去邊疆打仗,女人都能做皇帝,又有什麼事情不可能呢?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皇帝是很難專情一個人的。按照規定,皇帝是有很多妃嬪的,比如《舊唐書·后妃傳》就記載,一個皇帝法律上有名分的女人是121人:

一個皇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唐玄宗到底有多少個女人,是不好統計的。但是他老人家一輩子有30個兒子,30個女兒。這30個兒子中有23個人的生母是有明確記載的。可想而後,唐太宗是非常風流的。

唐玄宗的後宮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唐玄宗廢掉王皇后以後,一直不立皇后;第二是他把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變成了自己的妃子。

唐太宗不立皇后的主

要原因是為了防止後宮干政。畢竟唐玄宗經歷了武則天、韋后、太平公主時期的亂世。作為武則天最鍾愛的嫡孫,唐玄宗是深知武則天玩弄唐中宗、唐睿宗於股掌之間,見證了皇后韋氏毒殺伯父唐中宗,安樂公主的飛揚跋扈。後來,他更是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兵戎相見。


唐玄宗為什麼能把兒媳楊玉環變成自己的妃子呢?這主要原因還是大唐帝國開放,當時的社會輿論不太在意這些事情。對於這一點,我們參考唐太宗之前的歷史就能夠明白了。武則天本來是唐太宗的才人,按道理來說是唐高宗的庶母,但是唐高宗還是讓武則天做了自己的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可是後來又把弟媳楊妃納入了後宮。

唐玄宗當時非常寵愛武惠妃,武惠妃的兒子便是楊玉環的老公壽王,所以這是一個兒媳替婆婆照顧公公的故事。不知道什麼原因,唐玄宗就看上了楊玉環,然後一頓操作,就把楊玉環變成了自己的貴妃。


歷史是什麼


地地道道,李隆基是位極為風流的皇帝,尤其是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唐玄宗一,愛情風流,二,事業風流,三,愛好風流。



一,愛情風流

後宮佳麗三千人,偏偏瞧了風韻的玉環一眼,從此六宮無顏色,從今開始,君王再也不怎麼早朝。

最早,李隆基還是個臨淄王,娶王氏為髮妻。做潞州別駕之時,時常風花雪月夜。青樓中,趙氏可人,甚為美,能歌善舞。李隆基納娶為側室,二人如膠似漆,生下李瑛。

李隆基發達了,當上皇帝,鄰家武則天堂侄的女兒武氏有長成,亭亭玉立。頓時,引起了玄宗的眼神。

加上武氏情商高,花樣多,李隆基愛不釋手,一度成為專寵妃子。為此,李隆基廢黜恩恩愛愛長久髮妻王皇后。

有了新人忘舊人,曾經的趙氏,現在的麗妃也隨之被貶為庶人。

當然了,兩人生下壽王李瑁。李隆基為了她,不惜一日殺三子,隱隱約約有立李瑁為太子的念頭。可惜,武氏早死!

李瑁一見鍾情玉環,沒了母親的孩子,是要受欺負的。玉環豐豔,又會跳舞,又懂音樂,又是個聰明的女人。


武氏死後,李隆基又看上了她,自己的兒媳,隨即召之入後宮當中,好生生看看、瞅瞅。之後,找為母親祈福理由,讓玉環做尼姑,接著趕緊給兒子找新媳婦,最後,一道聖旨,“宣楊玉環進宮……”聲音洪亮,義不容辭,急不可待了嘞……

玉環得寵,她家的姐妹們紛紛升官,李隆基稱她們為姨,大姨為韓國夫人,三姨為虢國夫人,八姨為秦國夫人,時常進出宮門,和三姨眉來眼去……


貴妃醉酒,說好了賞花賞月賞酒賞……李隆基爽約,跑去了愛如至寶的梅妃江採萍寢宮中,玉環三杯酒下懷,醉狀態,紅彤彤,噗通噗通,芬芳馥郁。

安史之亂,李隆基可沒帶梅妃,卻帶了貴妃,梅妃投井自盡……

無需言,李隆基是情聖,但也是個猴子,掰一個,丟一個……

二,事業風流

李三郎二十五歲,和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韋后,殺上官婉兒。兩年後,李旦禪讓,二十七歲的三郎登大寶,又一年後,發動先天政變,除太平公主。

就此開元元年……

撥亂反正,勵精圖治,唐朝邁進盛世之朝,進階迅速,一切都很一帆風順……如夢如幻,李隆基沉溺在楊貴妃中。

李隆基的事業是順當的,極為風流,更賽過“春風得意馬蹄疾”,他是一日備享極樂之樂。



三,愛好風流

從愛情到事業,李隆基是愛情事業雙豐收,殊不知,他的愛好也風流。盛世之歌,當有盛世之音。

李隆基愛音律,親譜《霓裳羽衣曲》,邀約著玉環,一同樂趣。“得玉環,幸哉!”偶爾吹簫,偶爾彈琵琶,偶爾譜曲……

當然了,也要給楊貴妃送荔枝。

總之,李隆基是極為通音律,為此,他設立“梨園”音樂學院,選子弟,親自授課,人數上千。後世戲曲界多奉拜李隆基,戲曲界又被稱作梨園界,李隆基鼻祖的存在。


李隆基好生風流,愛情事業愛好三豐收啊……也難怪,他晚年悽悽慘慘慼戚,鬱鬱寡歡,最後淒涼離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