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本山綠泥紫砂壺?

我是小兵一枚


本山綠泥:是特指產自宜興丁蜀鎮黃龍山的一款單一品類,泥性至純的紫砂礦料;因其礦料剛採挖出來的時候色呈青綠,完全的黏土質組分而無砂性更無石性,也就無需機械力粉碎,清水調和就能練製成坯泥,故以「綠泥」成名;那是不是礦料呈色青綠的,就都是本山綠泥呢?


本山綠泥 礦料標樣 完全的黏土質組分 無砂性和石性

同樣呈色青綠的礦料還有本山段亦或一個「泥」字之差的本山綠

別看僅僅一個「泥」字之差,礦料結構特性天壤:此二者黏土質組分低微,礦料巖化度高,也就是砂性和石性偏重,礦料的質地堅硬,需要藉助機械力才能夠粉碎;燒製成器與本山綠泥紫砂壺水色也接近,那麼如何能夠從成品壺的觀感上來辨別呢?

本山綠泥 大仿古 古樹紅茶泡養包漿玉潤如凝脂

壺身有黑色鐵析或者鐵熔的一定不是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礦料之中不含有氧化鐵成分:所以不可能在經過中性氧化焰氣氛燒結的壺身,呈現黑色的鐵析或者凸出壺表的鐵熔,以點狀散佈。

本山段 四方提樑壺 黑色鐵析顯見點狀散佈

壺身不見多彩沉降砂,一定不是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礦料之中天然含有沉降砂:沉降砂是礦料在地質構造形成過程中,紫泥的泥性顆粒的侵入,因而含有微量的多種金屬氧化物成分,且多以離子態存在;經過中性氧化焰氣氛燒結成器則會呈色淡黃、紫紅甚或紫褐色等多彩態。

本山綠泥 大仿古 得子 多彩沉降砂顯見

壺身可見多彩沉降砂的,不一定是本山綠泥:

原因是:目前市場上存在一種可以在壺身看見沉降砂的所謂的「本山綠泥」壺,實質上是在水磨超細粉碎並經過水浸濾漿的本山綠或者是本山段中再行調配少量的本山綠泥,燒製成器在壺表也可以看見沉降砂,但同時鐵析或鐵熔黑點顯見;目的不過是為了降低塑型強度並同時提高燒製的成品率的高仿品;但本山綠泥的吃溫要遠低於作為底料的本山綠或者本山段,燒製溫度只能就低而不能就高,這樣底料就不能充分燒結,泡養把玩很容易吐黑,而真正的本山綠泥紫砂壺無論燒製溫度高與低,都不會發生吐黑現象。

本山綠泥 大仿古 顯見的凹凸褶皺質感紋理特徵

壺表無自然凹凸褶皺質感紋理特徵的,一定不是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黏土質成分,也就是泥性至極:在泥坯壺塑型過程中,胎體脫水陰乾速率極高,所導致的預收縮比大,再加之燒結收縮率超過百分之三十,成器壺身顯見凹凸收縮不均所致的自然褶皺紋理質感特徵。

本山綠泥 壺身常見明真拖痕

壺身無明真拖痕不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的泥性至極,黏性也至極:本山綠泥與朱泥同樣都是泥性重,但本山綠泥的黏性更是至極,泥坯壺在明真修坯的過程中對明真工具牛角片的黏著力極強,故而常導致燒結後壺表拖痕的顯見存在。

本山綠泥 全手西施壺 新壺未泡養

本山綠泥新壺出窯,顯見白色「綠泥」:

綠泥特徵:呈色白,邊緣模糊不清,燒結後與沉降砂相融,驢友們戲稱為「白癜風」;一旦上湯泡養漿色沁染則「白癜風」速愈而不見。

本山綠泥 大仿古 古樹紅茶泡養包漿玉潤如凝脂

如果看過以上有關本山綠泥紫砂壺的鑑別要點,您還覺得不夠感性,那麼就只有試錯一招了:怎麼試,把各種「本山綠泥」壺都上手摸摸,哪個手感最是爽滑細膩猶如新生嬰兒的肌膚,再回頭對照以上鑑別要點,則無一不符其實!


紫砂泥的傳人


本山綠泥,那就只能是出字自黃龍山的綠泥;而黃龍山的綠泥礦層很淺儲藏量又不大,所謂物以稀為貴,這一先天條件就註定了出售大量本山綠產品的商家需要謹慎購買,價格便宜的本山綠產品需要謹慎購買。(在我個人看來,類似於朱泥,底槽青,本山綠這樣稀有泥料的茶壺低於1500都是便宜貨)當然也不是說價格高也都是真材實料,這市場最不缺的就是以次充好。

再來說一說泥料特徵,本山綠泥跟所謂的本山段泥燒製出的效果非常接近,但是段泥屬於綠泥跟紫泥的共生礦,所以段泥必定含有紫泥成分;而綠泥是一種單一礦料,所以不含有紫泥成分,氧化鐵的含量較少,燒製的成品黑色顆粒也就會很少。如果眼光足夠的話,從這一點是可以區分顏色接近的本山段泥跟本山綠了。 但是市場上還存在一種叫米黃段泥的料子,這款泥料有“賽本綠”的稱號。因為米黃段泥從泥料特徵上說的話,它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段泥,而屬於白泥,同樣不含有任何紫泥成分;氧化鐵達到一定含量的話,燒成的顏色也十分接近於本綠,單一拿出來看的話眼光不夠毒辣是很難看出區別的;但既然是屬於外山白泥料,那註定它的成品乾澀,色澤偏淡。跟真正的本綠放在一起比較的話肯定是可以看出區別的。

就簡單說到這裡吧,至於添加金屬氧化物跟拼制泥料等其他操作就不提了;紫砂水說深也不深,只是比較渾,說到底還是還需要自己的好眼力才能少交學費。

最後祝各位壺友能買到一把稱心之壺。



吳家陶鋪


今年打算回練點本綠做幾個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