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


各地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


江西省峽江縣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把農村生態資源和農村特色文化融入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發展。圖為硯溪鎮“湖裡漁家”樟溪上村冬景。 曾雙全攝(中經視覺)


各地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方林村積極探索強村富民之路,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圖為整齊美麗的村居。蔣友親攝(中經視覺)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去年,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啟動,各地積極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農村面貌發生巨大改變,農民生活方式開始綠起來、農村生態環境開始美起來。最近,多個指導文件下發,持續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繼去年中辦國辦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之後,最近,多個指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文件下發。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8部門下發《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5部門制定《關於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為讓農民生活方式綠起來、農村生態環境美起來,去年,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啟動,各地積極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要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從典型示範轉到全面推開

早在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行動,拉開了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序幕。15年間,“千萬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依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浙江不斷拓展建設內容,形成了整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格局。2018年9月份,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央農辦號召各地深入學習浙江經驗,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受歷史條件制約,公共財政對農村投入長期不足,農村人居環境欠賬較多。今年以來,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積極籌措資金,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少地方加大了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資金支持力度。廣東省2019年省級財政預算將投入97億元專項用於全域啟動村莊清潔行動,同時要求各市、縣、鎮安排配套資金。內蒙古計劃拿出20.4億元對農村“廁所革命”進行專項補貼。上海市探索創新項目審批、資金撥付和運行管理等機制。

各地集中整治農村環境問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全國全面推開。浙江省推動“多規合一”在村一級落地,聯動建設城鄉路網、管網、垃圾處理網、汙水處理網等。山東省對所有行政村按照村莊基礎條件和發展潛力,設置達標村、示範村和宜居村3個層次,分類制定改善標準。雲南省開展省級重點村莊規劃編制,完成1700個省級規劃示範村和2000個以上易地搬遷新村以及615個傳統村落的規劃。

借鑑浙江經驗,大部分省份進一步完善了督導考核機制。河南、四川等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範圍。貴州、江西等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列入省委一號文件。福建制定《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督導評估辦法》。寧夏實行通報和末位約談制度。重慶將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季調度、季通報制度,區縣將實行月督查制度。

  推進重點領域專項整治

“汙水革命”讓汙水成淨水。福建省90%以上的縣採取捆綁打包生成PPP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方式,建設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目前已有61個縣的84個項目落地實施,投資額超過140億元。江西省鷹潭市高新區推進白露河景觀提升工程,通過河道開挖修復、景觀提升等工程,對垃圾和廢土進行清理並實施景觀綠化,城鄉顏值大幅提升。

“垃圾革命”讓垃圾變資源。“欠發達不是髒亂差的藉口,貧困不是不乾淨的理由。”甘肅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寶瑩說,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上力爭不落伍。2018年,甘肅運用衛星遙感技術排查清理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14706處,清理陳年垃圾1600餘萬噸。今年又開展了第二批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建成無害化垃圾填埋場158座、新型無害化垃圾處理場29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不斷完善。

“廁所革命”讓“方便”更方便。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薛玉森說,河南省在處理好垃圾基礎上,將“廁所革命”與“三清一改”行動、“四水同治”、養殖糞汙處理、森林綠化等相結合,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截至目前,全省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82%以上、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67%,投資3億元推動完成200萬戶農村戶廁改造和新建改建公廁7043座,2019年全年將再完成300萬農戶改廁目標。

“村貌革命”讓新村有新貌。道路乾淨整潔,房前屋後四季花香,文化雕塑、七彩樂園、清風竹廊等小景點綴村間,通過村容村貌提升和科學規劃村莊建設,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古縣鎮洪渡村美不勝收。當地全面整治農村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等“八亂”行為,大力實施改路、改水、改溝等“七改”。2018年累計拆除危舊土坯房391萬平方米,完成通村道路121千米,實施美化綠化提升項目275個。

遵循鄉村建設規律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總要求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說,當前城鄉居民對農村生態振興的願望十分強烈。“過去,我國農業處於增產導向的發展階段,沒有精力關注農業資源環境問題;農村還不富裕,沒有定力和底氣抵制城市汙染下鄉;由於農村建設缺乏規劃,多數農村處於‘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的狀況。如今,我國已有能力促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要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農村。”

不過,農村建設與城市建設有很大不同,各具特點。“各地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必須遵循鄉村建設規律,突出鄉村建設特點,結合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實際,不能生搬硬套城市的處理模式。”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說,以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為例,除了一些對水質有特殊要求的地區外,與城市相比,農村有相對寬鬆的消納空間,農業生產也有一定的處理消納能力,因此農村汙水治理要按照就地就近就農的原則,生產生活相結合,能按標準就地消納的,要將就近治理作為優先選項。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整治之間的關係。中國社科院農村環境與生態經濟研究室主任於法穩認為,要把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統籌起來考慮,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與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等有機結合,實現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 業內專家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要解決當期投入問題,也要解決後續管護問題。要明確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運行管理單位的責任,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同時,鼓勵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管護,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要調動好農民的積極性,鼓勵農民投工投勞,開展房前屋後和村莊公共空間環境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