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原本是一座普通的桥,它位于扬州瘦西湖内。就其规模和式样来说,它没有多少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按建造年代和建筑技术考证,也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极其普通的单拱小桥,却牛气得很,文学史上有诸多诗词歌赋写到它,这种现象似乎很少见。在诗词歌赋创作中提到桥的很多,但这些桥大多是泛指,不确定某一具体的桥,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类,这些桥在诗文中只是一个点缀的元素,正如写景必写山河湖泊、花草树木一样,是借景抒情的需要,然而二十四桥却是另类,它总是被“指名道姓”且高频率地出现在诗词等文学样式中,这不能不是一种有趣的现象。

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就有: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姜夔 的《扬州慢》等。另外,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和朱自清在他的散文里也时有提及到二十四桥。

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是一座普通的桥,在游人的眼里便是如此。大凡到瘦西湖去游览的游客在所看到的几座桥中,最吸引眼球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五亭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它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也是扬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但这座桥的知名度与二十四桥不可同日而语,打开百度几乎找不到与它有关的文学作品。为何“厚彼薄此”?可能还是有一种“名人效用”在作祟吧?因为唐代杜牧早就写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一传诵古今的七言绝句,这恐怕也是历史上最早吟诵二十四桥的诗句吧?须知杜牧是写七言绝句的高手,除了李白、李商隐、王昌龄,唐人中无人能出其右者,所以他写出了“二十四桥明月夜”这样的诗句,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自他之后写二十四桥的诗词便一发而不可收了,甚至于“二十四桥”和“明月”被完全复制了下来,这也使得我们今天在读到写有二十四桥的诗词时,往往咀嚼到杜牧的诗味来。

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虽然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有了唐诗宋词的浸润,有了许多文人雅士的附庸,也由此派衍出了许多故事来,最集中的就是二十四桥的名称的由来。一曰:《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二曰: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乃唐代歌妓吟唱之地。杜牧于月明之夜巧遇姿容妙曼的二十四歌女,故为为其赋诗而名;三曰:隋炀帝数次下江南,开凿大运河,他以二十四名歌女数改其桥名。这些都是牵强附会的美好传说,但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宋代沈括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的考证,它论证了扬州的确有二十四座桥(桥名从略),从而也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

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因杜牧的诗成就了二十四桥,但二十四桥也丰富了文人们创作素材,所以二十四桥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而是一个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

玲珑秀美的文学符号——探访扬州二十四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