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在揚州奠基

大運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揚州又迎來一件盛事:5月5日上午,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在風光秀麗的運河三灣風景區正式奠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在揚州奠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效果圖

保存大運河歷史記憶、傳承大運河文化的新時代經典之作

揚州是大運河的原點城市,也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在揚州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既是專家組精挑細選的結果,也是省委、省政府深思熟慮的選擇。坐落在運河三灣風景區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由全國建築大師張錦秋院士領銜設計,總用地200畝,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地上5萬平方米,地下3萬平方米,由主塔(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其中,大運塔九層,以現代材料呈現唐風古韻,與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博物館主體部分設置多個主題展廳和考古研究所、文創展示區、文化劇場、兒童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在揚州奠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選址於此 劉江瑞 攝

文峰塔、大運塔、天中塔“三塔一線”,未來請看“三塔映三灣”

運河三灣風景區位於古運河揚州段中心位置,水系與瘦西湖水系無縫銜接,風景旖旎,充分彰顯水工技藝和運河文化。昨日,作為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在此奠基。未來,這一展示運河文化的新地標將與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一起,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

時代經典之作,彰顯大運河文化理念

2018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不顧年邁,親自率領團隊來到運河三灣實地查勘,並親手繪製出第一張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規劃圖案。2018年9月,由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王建國院士等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評審會召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項目全面啟動。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最終選址在運河三灣,這裡位於古運河揚州段的中心位置,北鄰揚州歷史城區,水系與瘦西湖水系無縫銜接,處於揚州城市休閒旅遊發展的戰略區位。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選址位於古運河東側,設在三灣溼地公園以北,處在公園主路與剪影橋的通達處。館體臨近南北向運河河道,並與之平行,總用地200畝。建築方案由張錦秋院士領銜設計,設計理念充分體現“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國家標誌與地域特色有機融合、個體建築與山水環境總體協調”,將成為彰顯大運河文化理念的時代經典之作。

含一塔一館,形成“三塔映三灣”景觀

從效果圖上可以看到,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由博物館和主塔組成。主塔名為大運塔,塔高百米,以現代材料演繹唐風古韻,纖細秀美,具有揚州特色。大運塔距文峰寺的文峰塔直線距離約1.2公里,距高旻寺的天中塔直線距離約4公里,三塔一線,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效果及地理標誌。博物館頂層通過一條長虹臥波意象的廊橋與大運塔相連,登上高塔,運河三灣美景將盡收眼底。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將對大運河進行全流域、全時段的展示,展示內容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2500年發展歷程,以及它對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

建成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將由南京博物院負責布展運營,其中兩個主題展廳擬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展覽,並配置相當數量的休閒體驗項目,力爭2021年底對外開放,年遊客量規劃在150萬-250萬人次。

記者瞭解到,與此同時,在博物館東側板塊還將規劃建設非遺文化博覽園一期,定位為“以運河為主題、非遺為特色、多元休閒體驗”的文旅休閒區,力爭與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同步對外開放。

記者 吳生鋒 鄒平 林倩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