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会是下一个“工业大麻”吗?

“我们相信有更好的方式来养活地球。”

这是美国Beyond Meat公司自我介绍的开场白。

5 月 2 日,美国人造肉生产商 Beyond Meat 登陆纳斯达克,由于获得投资人的热捧,股价当天就暴涨了 163%。

人造肉会是下一个“工业大麻”吗?

今天我们来说说:你会吃人造肉吗?

人造肉是指用高科技手段制造的人造肉,主要分为用植物蛋白做成的素肉,和用动物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实验室肉”两种。目前,“实验室肉”仍在实验阶段,真正面世的话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

今天我们说的人造肉是植物素肉。BeyondMeat目前生产的产品就是汉堡、香肠和碎肉等人造肉,主要原料成分是豌豆和蚕豆。2017年5月Beyond Meat就推出了素食汉堡Beyond Burger。据说,无论是在外观、烹饪方式还是口味上,都和真正的牛肉汉堡无异

人造肉会是下一个“工业大麻”吗?

小白有一段时间非常迷恋西藏,每年都要抽空去上一趟,而每次回来以后都对藏传佛教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段时间也扬言要开始过吃素的生活。

然而这样的豪言壮语说出去没几天,就放弃了。原因之一是家人不理解,分食有一定难度;二是,肉实在是太好吃了。毕竟我们也算是肉食动物,从小养成的习惯很难改变。

小白觉得,人类是离不开吃肉啦……

但是,从人类健康、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和动物福利等方面来说,素食都是有好处的。

那么,人造肉是否能解决这一矛盾呢?

作为早期品尝的用户,比尔·盖茨和《纽约时报》专栏作者 Mark Bittman 曾经评价说:你无法区分 Beyond Meat 的鸡肉和真正的鸡肉。

2016 年,《消费者报告》杂志(ConsumerReports)对 Beyond Burger 进行了测评,结论是:质地接近碎牛肉,但口感不一样——它不一定是你吃过最好吃的汉堡,但搭上配菜,非常美味。

小白没有品尝过Beyond Meat的人造肉,但是之前在素食馆尝试过素肉,他们会通过烹饪手段来制作出类似肉的口感,确实还是不错的。

根据尼尔森数据,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美国的植物性肉类销售额增长了 42%,达到 8.88 亿美元。不过,另外一个数据则是,同一时期传统肉类销售额增长 1%,达到 850 亿美元。在英国,肉类替代品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 18%,而传统肉类产品销售额下降了 2%。

咨询公司 Euromonitor 预测,到 2023 年,全球肉类替代品的销售额将增长 22%,达到 229 亿美元。

2011 年的时候, BeyondMeat的估值只有 480 万美元,2017 年,则在完成 5500 万美元融资后估值达到了 5.5 亿美元。6年时间估值暴涨 114 倍。

目前公司的投资人除了比尔·盖茨,还有好莱坞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麦当劳前任 CEODon Thompson等。

1月7日,另一家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的CEO帕特·布朗携“不可能汉堡2.0”现身,这款汉堡可以在烤架上烤,据称比传统汉堡味道更好,胆固醇、脂肪和卡路里也比传统汉堡低。

人造肉会是下一个“工业大麻”吗?

前不久,汉堡王 ( Burger King ) 在圣路易斯推出一款 Impossible Foods 的人造肉三明治。就在本周,汉堡王宣布,圣路易斯的试验大获成功,这款三明治将推广到全国店面。

可以说,大家都看到了人造肉的前景。

人造肉的出现是给人们提供了多一种的选择。

科幻片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未来的人们吃着人造的食物。比如《流浪地球》中,人类的食物就是通过直接培育出来而不是土地种植的,这些食物可以在资源匮乏的时期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并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

现在,人造肉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未来食物的趋势。

相信很多读者好奇这种人造的肉,到底是什么味道?是真正有食用价值,还是只是一个科幻概念?

科普一下,人造肉主要分类两种:一种是素肉,一种是培育肉。

素肉以素鸡为例,素鸡的原材料是豆腐,“素牛肉”则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组合在一起,制成素肉饼。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饼还添加了一些改性的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血红素”的加入,弥补了颜色和香气的不足。

当前,最引人关注的是“培育肉”。如果说,“素肉”是用植物蛋白质“拼”出来的,那么,“培育肉”则是用动物细胞“种”出来。

2018年12月,以色列研究团队宣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人造牛排。但由于“培育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价格也高得吓人。因此,当前的人造肉主要是“素肉”。但从长远看,“培育肉”无疑代表人造肉的未来。

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去年和前年分别增长了22%和18%。

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报道称,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将稳步增长,将从2018年估计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64亿美元。英国《卫报》援引分析师的话称,预计未来5年,人造肉行业的规模将增至100亿美元。

人造肉会不会取代传统肉类行业呢?

就目前而言,人造肉仍然存在诸多瓶颈:

高昂的价格。2013年,波斯特创造出的第一块人造牛排的生产成本高达25万欧元(约合200万元人民币)。

味觉上的差异。豌豆蛋白的肉,嚼着没有真实肉类的韧性。

市场接受程度。人造肉更容易被素食主义者接受如果要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同,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食品安全性。人造肉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的菜篮子,并最终被端上餐桌,还需要更多的监管和检测机制。

今年以来,有关猪肉涨价的消息不绝于耳,人造肉作为肉类产品的替代品,是否会让当前A股暴涨的猪肉概念股瑟瑟发抖呢?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美股疯涨的工业大麻股概念,在A股这种题炒作疯狂的背景下,人造肉概念估计明天开始会成为A股下一个热点。许戈财经在这里也帮大家找了一下,截至目前,A股并没有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布局人造肉产业。人造肉最初起源于豆类,在这里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相关行业。例如:哈高科600095、维维股份600300、承德露露000848、东凌国际 000893、丰乐种业 000713等等。不走寻常路的可以关注一下双汇发展和上海梅林。

如果有人造肉可以替代传统肉类,优点又是显而易见的,小白是会尝试的。

当然,定价要低于普通肉类才行啦!

那么你们,能不能接受不是肉的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