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短乘长致列车超载,后方乘客无法上车!这种购票方式合理吗?

最近,要说最火的一件事情,莫过于铁路部门的“买短乘长”购票导致列车超载,而后方旅客无法上车的事件。虽然工作人员已经为这些无法上车的人全额退票了,但这一事件仍然在发酵,很多人开始置疑“买短乘长”不合理。

那么,究竟这种购票方法合理以及道德与否呢?以后这种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改进方向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买短乘长致列车超载,后方乘客无法上车!这种购票方式合理吗?

一、事件回顾,何谓买短乘长

其实,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五一黄金周旅客太多而导致的。5月1日,部分网友表示自己购买了车票而无法上车,原因是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火车已经超载,无法再上人。

原定在山东淄博站下车的310名旅客,仅仅只有30人下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按照站点下车,则这个站点的人是无法乘坐这辆列车的,毕竟,核载量在那里,为了整列火车人员的安全着想,是不能再超载的。

而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铁路部门在5月5日下发了临时的对策,那就是首先对这些无法上车的人全额退票处理。其次,对于车上那些买短乘长的旅客,进行加收50%票款的处罚。

买短乘长致列车超载,后方乘客无法上车!这种购票方式合理吗?

二、买短乘长,有何优势与劣势?

很多人有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专门去钻漏洞,故意买个短途,然后过站后再补票,对吧?其实,这并不算是钻漏洞。

在《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里有写道,旅客在车票到站前要求越过站继续乘车时,在有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列车应予以办理,核收越站区间的票价和手续费。

也就是说,常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这样操作的。但是,因为规章是死的,而很多情况又是多变的,所以也就造成了上面所说的原来应该下车的乘客未下车,而准备上车的乘客又无法上车的局面。

整体看来,买短乘长购票方案是有利的,在客流量较少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加收一些费用。而客流量多的时候,买不到终点站的人,则可以利用这一规则,顺利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毕竟,春运的时候,这种操作是我们最常见的。很多人因为无法买到票,而只能买短途,然后中途补站票或坐票即可,也算是一种方法。

买短乘长致列车超载,后方乘客无法上车!这种购票方式合理吗?

三、对未下车旅客加50%,会不会有效果?

根据铁路局最新的回应,以后遇到类似事件,则会对未按站点下车的旅客加收50%的票价费用。而原来无法上车的旅客,则全额退款。那么,这一方案到底会不会有效果呢?其实,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我们算一笔比较清晰的账后会发现,这个方案其实还是有利于铁路部门的,也就是说,在原有可以载人的基础上,变相的收取了近50%的票价,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据官方的透露,如果真的让一些乘客无法上车,只能用抱歉二字来表达他们的歉意。但是,旅客们并不需要这种无用的歉意,大家更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总不能因为原来的旅客不下车,而让后面的乘客无法乘车吧?

那么,更有效的方法应该会是什么呢?那就是先将这50%的罚款加高到200%甚至是300%,这样,才能暂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可能您会觉得翻2倍或者3倍没有什么大的效果,对吧?

其实不然,很多人之所以采取这种买短乘长的方案,是因为越站补票根本对个人没有损失,既然如此,铁路局就应该让这些人意识到越站补票是不对的,需要高额惩罚。而一部分人考虑到这种惩罚的金钱完全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自然就不会再这样操作了。

当然了,这只是权益之际。长远看来,其实应该在旅客多的一些黄金周或者春运期间,多加开几趟列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的缓和这种情况。

老实讲,小胖其实是第一次听说因为超载而导致别人不能上车的情况,以为这只是铁路局的官方说辞而已。随后,小胖专门查询了一下资料才发现,原来火车真的有超载限制一说。

公开资料显示,若严重超员导致旅客列车弹簧压死,车辆不准开车,但是各型车辆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超员。超员的比例,则依照2012年的规定:红皮车不得超员40%以上,绿皮车不得超员50%以上;而复兴号,在超员20%且轴重不超过17吨的情况下可运行。

买短乘长致列车超载,后方乘客无法上车!这种购票方式合理吗?

文章的最后,小胖想说一句,我们还是要重视火车超载的问题,毕竟,如果因为超载而导致整车人而出事故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铁路局规定超载后车辆不能出发的原因吧。

而对于买短乘长导致后方旅客无法上车这种方案,您个人的看法是什么?觉得会有什么可行的方案吗?欢迎一起在留言区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请帮忙点个赞哈,如果您喜欢小胖的文章,也请关注一下,小胖先谢过啦!)

小胖开通公众号啦,欢迎各位关注,一起成为斜杠奋斗青年!

ID:lxp_fighting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