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在孩子成長階段,閱讀的重要性永遠不能被低估。教少兒英語的老師和家長們都希望,可以讓孩子多讀點,再多讀點。但是到底讀什麼?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有哪些世界範圍內被認可的兒童繪本?

有些優秀的媽媽們給孩子選書已經是火眼金睛,一把好手。到了書展展臺或是書店裡,先問有沒有“凱迪克”,接著二話不說,收入囊中。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兒童繪本界的權威獎項:凱迪克大獎。

孩子的閱讀習慣多重要 數據告訴你

今年1月美國Renaissance公司公佈的最新的年度大數據報告《孩子們在閱讀什麼?》(What Kids Are Reading ),在調查了美國50個州,2.8萬所學校後發現,每天閱讀時間超過30分鐘和每天閱讀時間低於15分鐘的學生,詞彙量差距以剪刀差拉開,到了12年級:詞彙量差距竟然是7倍,約1.2萬個單詞!

在美國教育界,有一個說法叫做“Summer Slide”,意指研究證明如果孩子在暑期不能堅持閱讀,孩子的拼寫和閱讀能力會下滑很大,等到開學的時候,那些在暑假期間堅持讀書的孩子,他們的綜合考試成績會高出不堅持閱讀孩子的35%~40%。

美國的教育研究表示: 每天20分鐘的閱讀,能讓母語國家的孩子一年接觸到180萬個單詞,這對孩子閱讀能力和單詞積累有著最有效的幫助。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在美國,從孩子6個月大開始,兒醫會要求父母給孩子讀繪本;社區圖書館遍佈各地,為孩子們提供海量的免費讀物;“6歲前讀完1000本繪本”的活動在圖書館算是標準配置;每所小學也都配備專門的圖書館,學生們嚴格按照科學的分級制度來選擇圖書,每個閱讀水平的書籍,可以選擇的範圍和內容都特別廣。

美國的學校要求低年級階段的孩子(1~3年級)每天進行獨立閱讀或者親子閱讀20~30分鐘,高年級階段的孩子(4~6年級)每天堅持獨立閱讀30~60 分鐘。

中美閱讀有差距 選不對書是關鍵

美國伊利諾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裡查德.安德森教授主要從事兒童閱讀研究,他在對中國兒童和美國兒童的課外閱讀進行了比較之後發現——在家庭經濟能力大體相當的前提下,美國兒童的閱讀量是中國兒童的6倍!

我們已經很重視閱讀了,為什麼和美國兒童相比,中國兒童的閱讀量仍然會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安德森教授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兩大原因:

1.給孩子選擇的課外讀物“不合孩子的胃口”

在中國,適合2-8歲兒童閱讀的課外書籍數量本來就比美國少,而且中文兒童書籍又缺少像歐美國家那樣成熟的分級體系。(關於分級閱讀的介紹, )

這就造成父母不顧孩子的閱讀水平“亂選書”,選擇了情節複雜、難以理解的內容。這樣一來,孩子容易喪失閱讀的樂趣,自主讀書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

2.中國父母陪孩子讀書的時間要少於美國父母

美國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每天抽時間給孩子讀書,直至孩子上學了,依然會保持每晚睡前給孩子讀書的習慣。而中國父母會把更多時間花在教孩子認字和監督作業上。

想買高質量繪本 不妨按凱迪克獎來買

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創立於1938年,已有八十多年曆史,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J. Caldecott, 1846-1886)而設立的,看重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特殊創意,被認為是

繪本界的奧斯卡獎

倫道夫·凱迪克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繪本畫家,他出生於1846年的英格蘭切斯特,15歲時,凱迪克進到當地的一家銀行工作,因為目睹了一場旅館大火,《倫敦新聞畫報》約他繪製失火場景的插圖,並支付了他一筆酬金,他突然意識到,也許以後可以以繪畫為生。26歲時,凱迪克辭去了銀行的工作,搬到了倫敦,正式開始了自由繪畫生涯。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凱迪克專心為兒童圖畫書作畫,他常常探索文字與圖畫之間的聯繫,他在當時兒童讀物領域的嘗試十分具有先驅性,對19世紀的歐美插畫風格和兒童圖畫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20世紀美國知名兒童圖畫書作家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說:凱迪克的創作預示著現代圖畫書的開始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凱迪克大獎入選的圖畫書不以“教條主義”以及“迎合市場流行”為目的,而是更注重繪本本身的藝術表達,是否具有卓越的藝術審美價值,以兒童為本位,符合兒童的心理與情緒的表達,以兒童視角、理解力、審美情趣為創作依據。

每年斬獲“凱獎”的繪本,版權被各國出版機構瘋搶。通常出版商會在獲得大獎、榮譽獎的圖書封面,貼上印有凱迪克著名插畫“騎馬的約翰”的獎牌。獎章的正面為騎馬的約翰·吉平(出自《吉平騎馬歌》),背面是一個考黑鳥派的男人(出自《六便士之歌》),均為凱迪克插畫作品。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至今,凱迪克獎評選出了金獎81部、銀獎260部,總計341部作品。截止到今年2月,這些作品推出簡體字中文版的有183部(63金120銀)。這其中,有許多已經成為家長和孩子耳熟能詳的暢銷作品。

2019凱迪克獎金獎作品: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你好,燈塔》(Hello Lighthouse)

作者:Sophie Blackall

這部抒情圖畫書講述的是在世界盡頭一個小島的最高處,一座燈塔和其守護人的故事。凱迪克評委會稱讚了這本書精湛的插畫,尤其是在對燈塔多變天氣的描繪中,對構圖、線條和細節的密切關注。

這是作者蘇菲·布萊科爾第二次獲得凱迪克金獎,她在2016年就憑藉作品《尋找維尼熊:世界最著名小熊的真實故事》(Finding Winnie: 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Bear)摘得此獎,這也讓她成為81年來第九位不止一次獲得凱迪克金獎的插畫家。

2018凱迪克獎金獎作品: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雪地裡的狼》Wolf in the Snow

作者:Matthew Cordell

這是一本幾乎沒有文字的繪本,描寫的是一個關於善良、勇敢、信任和友誼的故事:暴雪中,一個迷路的小女孩,遇上一隻從狼群中掉隊的小狼崽。他們互相營救、幫助彼此,最終找到回家的路。

Cordell用鋼筆、墨水、水彩捕捉了暴雪畫面和勇敢的小女孩這段瘋狂的旅程。童話元素、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幾何感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充滿感情的故事。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凱迪克大獎評委會主席Tish Wilson 評價:“HOOOOOWWLLLL!!一本看似簡單的書竟然展現除了如此戲劇性的倖存者故事!”

2017凱迪克獎金獎作品: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發光的孩子:青年藝術家讓·米切爾·巴斯奎特的故事》

Radiant Child: The Story of Young Artist Jean-Michel Basquiat

《發光的孩子:青年藝術家讓·米切爾·巴斯奎特的故事》是一部傳記式繪本。讓·米切爾·巴斯奎特是一位美國藝術家,20世紀70年代末,他先是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份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80年代表現主義藝術家。

本書作者、著名插畫家Javaka Steptoe,用生動文字和大膽的插畫將巴斯奎特介紹給年輕讀者,並傳達了這樣的道理:藝術不必是整潔乾淨的,不必拘泥於條條框框。

凱迪克大獎委員會主席Rhonda K. Gould這樣評價:“Steptoe用生動的藝術讓孩子們可以毫無障礙地瞭解巴斯奎特,同時又保留了巴斯奎特的完整性和複雜性”。

福利時間:

點擊下面拓展鏈接,即可獲得從1938年到2018年間的所有凱迪克金獎的獲獎書單。


科普 | 來認識下 “繪本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