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啥不“杯酒释兵权”?

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在与石守信,高怀德等高级将领喝酒的时候"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的小烦恼,结果一干人等很快领会到了领导的意思,乖乖的交出了兵权,暂且不论赵匡胤收回兵权是好是坏,单单就这个手段就很是令人钦佩,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给打天下的兄弟留下了颜面和后路。

朱元璋为啥不“杯酒释兵权”?

明朝朱元璋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从目不识丁到吟诗作画,其学习能力可见一斑。朱元璋由一个放牛娃出身到一个开国皇帝,与其打天下的兄弟应该有着更深的情谊,但他为什么不学习赵匡胤来个杯酒释兵权,却想尽办法诛杀开国功臣?

其实是两个大环境所处的环境不同,公元960年,赵匡胤被黄袍加身,但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远远没有结束。在宋朝北方,有北方契丹的辽政权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和西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荆南)等政权,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赵匡胤在公元961年杯酒释兵权,与各位高级将领联姻,以安抚其心。想必在这个环境下,赵匡胤也不敢轻易诛杀大将,给自己掘墓。

朱元璋为啥不“杯酒释兵权”?

然而在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估计也很是纠结如何处置开国功臣,但那个时候,狡兔未尽,所以未开展大规模的杀功臣的行动,由于朱元璋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难免心里有阴暗的一面。随着明朝的根基一步步的稳固,在洪武八年因廖永忠僭用龙凤之事被赐死。洪武十三年以胡惟庸通敌为由前后处死数万人,其中包括李善长,陆仲亨等人。洪武二十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彻底击溃北元,江山后顾之忧已除。此战也展现出蓝玉的军事才能。太子朱标健在的话,朱元璋应该不会杀掉蓝玉,蓝玉是朱标的舅舅,从根源上牵制住了朱棣等觊觎皇位的人,但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朱允炆降服不了蓝玉,蓝玉既有造反的实力,也有造反的可能。蓝玉南征北战,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为了稳固朱允炆的地位,所以蓝玉只能死,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剥皮实草!

朱元璋为啥不“杯酒释兵权”?

对于两朝皇帝说,都懂得狡兔尽,走狗烹这个道理,若在宋朝初期没有杯酒释兵权,宋朝统一之后,难免会不出现诛杀功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