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分校、獨立學院、分校區有啥區別?報錯可就虧大了!

臨近高考報考,很多考生家長可能會面臨相關報考問題,比如城市,比如校區。藝考界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好大學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哪一個?”

北京?上海?廣州?答案是——深圳!

區別||大學分校、獨立學院、分校區有啥區別?報錯可就虧大了!

分校區\分校\獨立院校 傻傻分不清

然而,深圳可不是隻有一個深圳大學,除了已建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都洽談新一輪的深圳分校,這還不包括北師大、北理工、北郵的深圳分校、深圳校區...

不過重點大學眼花繚亂的分校區、分校、獨立學院,有時真讓人很懵逼。

比如“為何中國地質大學同時存在於北京和武漢?到底哪一家屬‘正宗’?”“電子科大與電子科大沙河校區是什麼關係?”“山東大學和山東大學(威海)畢業證有何區別嗎?”“北郵世紀學院與北郵是什麼關係?”“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發的什麼學歷?

當然最關鍵的,這些分校拿的學歷和本校一樣嗎?

一說起分校,一些小夥伴可能會馬上想起“三本”、“民辦”等概念,進而就與“高價生”聯繫到了一起,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誤解。目前,人們在稱謂上習慣把“分校”和“分校區”統稱為“分校”,其實二者有顯著差別。

分校:大多是與“本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相獨立的辦學機構;

分校區:大多是指與“本校”除地理區位不同外其餘方面皆保持一致的“本校分部”,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領導。

根據形成過程來進行劃分,“分校”一共可以分為三類。

區別||大學分校、獨立學院、分校區有啥區別?報錯可就虧大了!

第一類:大學合併潮的產物

產生於“大學合併潮”並隸屬於“本校”,實際上基本保持獨立運行的“分校”。

本世紀初的大學合併,主要是將專業性較強的大學向有實力的綜合性大學合併,進行合併的學校在合併前地理位置並不重疊或臨近,合併後就轉化為了實際上的“類分校區”。

一些院校經過資源重組往往會把相近的專業放在一個“分部”,此類合併學校的“分校”一般獨立性較強,實際上相當於“只是換了塊牌子”,因此在招生以及學制、行政管理方面都擁有極大的自主權。

比如在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進行了合併,前者如今成為了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大醫學部獨立於北京大學進行招生,學生需於大一、大二進入北京大學本部學習基礎公共課程之後,方能轉入北大醫學部進行專業深造,然而在學制、學位的轉化方面都應按照醫學部的要求執行。

第二類:與地方政府合作開辦

由學校本部與地方政府合作開辦,隸屬於“本校”卻基本獨立運行的“分校”。

此類“分校”由於相關政策有待完善,在性質認定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例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是由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政府合作建立,教學方面長期引進本部教師進行合作,分校黨委書記由本部黨委副書記兼任。

雖然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官方始終不承認珠海分校為獨立學院(本科第三批),而稱之為“按獨立學院方式運作”,但實際在教育部,珠海分校已被歸類為獨立學院,並且連續六年參加了全國獨立學院排名的評選。

類似的還有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與北京工業大學的關係。雖然北工大實驗學院可以在北京一本招生,但是畢業證和學位證上還仍然擺脫不了實驗學院的所屬。

然而,在同樣屬於校本部與地方政府共建高等教育機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卻成功轉化為山東大學“分校區”,在各類學歷學位證書方面實現了完全一致,並且不屬於“獨立學院”之列。

區別||大學分校、獨立學院、分校區有啥區別?報錯可就虧大了!

第三類:與民間資本合作開辦

由學校本部與民間資本合作開辦、完全獨立自主運行的“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的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即基本相當於一個獨立的學校。

目前,獨立學院(也叫二級學院)所頒發的學歷和文憑在社會認可度上低於公立院校(一級學院),由於大部分獨立學院主要還是在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少量獲得本科第二批次招生資格,其生源質量相對於一級學院還是有一定差距。

例如,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歷年錄取分數線均低於本部150分以上,主要招收本科第二批次和本科第三批次考生。同時,其畢業生畢業後也將獲得的學院獨立頒發的學歷和學位證書。


需要考生格外注意

第一類和第二類“分校”畢業生的本科畢業證書由校本部統一頒發,證書的封皮樣式和文字與校本部毫無差別,證書內芯同樣加蓋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長印。證書內芯的文字表述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與校本部完全一致,如北京大學醫學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等。

第二種表述與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會註明“某某校區”或“某某分校”,如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頒發的本科畢(結)業證書,內芯上將註明“在我校實驗學院某某專業學習”。

第三類“分校”除在學歷學位頒發方面與前兩類“分校”差別較大之外,憑藉強大的民間資本的介入,其在校園硬件建設、教學管理、學生服務等方面通常並不落後甚至還要優於前兩類“分校”。

明顯區別於“分校”的是,“分校區”大多指“本校分部”,即“分部不分校”,“分校區”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領導,不存在獨立運行的狀況。

例如,復旦大學在上海主要分為邯鄲路校區(主校區)、楓林校區(醫學院)、張江校區(微電、軟件、藥學)、新江灣城新校區(法學),四個校區間學生除就學位置外其餘待遇皆一致。

鄭州大學分為南校區(大學路)、北校區(文化路)、新校區(科學大道),三個校區間學生除就學位置、就讀專業外,其餘待遇皆一致。

建立“分校區”也可能是學校經過長期發展出於自身教學建設的需要,將研究生與本科生分在不同校區培養,像南方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就屬於這種情況,分校區畢業生與本部畢業生在各方面也享受同等待遇。

區別||大學分校、獨立學院、分校區有啥區別?報錯可就虧大了!


如何辨別?

區別所謂分校或獨立學院與“分校區”的重要方法,就是查看其招生辦法。

大學“分校區”一般沒有獨立招生的權力,其生源主要依靠校本部統招,再根據專業和年級分配到各個校區,因而生源質量有極好的保證。

與此不同,分校(獨立學院)的招生工作基本獨立於校本部,通常在招錄分數線上要低於本部,此“分校”招生一般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與校本部在同一批次錄取。

如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哈工大威海分校等。這些分校當初建校時,往往會在二本批次錄取,後來“羽翼漸豐”,如今都已經全部晉升到一本院校錄取的行列。

二是看招生分數,分校和主校分數有差。

無論分校如何發展,它的錄取分數線一般都比校本部要低。二是比校本部低一批次錄取。如西南交通大學峨嵋校區、福建師範大學福清校區等,這些分校都安排在二本批次錄取,而其校本部則是在一本批次錄取。

三、有時還要看批次。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所分校兩個批次。如北京大學醫學部共有9個本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醫學英語等專業在北京本科一批錄取;醫學檢驗、醫學實驗學在北京是本科二批錄取,學制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