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的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lingzisea


适可而止,因人而异。首先家长最应该灌输给孩子的观念是:家里钱多少,与你无关。家境殷实,代表父母很努力,孩子也要为自己的未来生活打拼,父母就是你的榜样;家境一般,孩子基本生活要求都可以满足,是小富即安还是想出人头地,父母能力有限,要孩子自己选择;家境贫寒,父母不必说可能孩子也会感觉到,那父母既要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拼搏,更得格外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穷有各种原因,未必都是父母的错。让孩子保持和家长收支的一致性,最怕的是穷家富养孩子,那真是养了一头白眼狼,也不能怪孩子大了虚荣,不感恩。倒是太多富人对孩子非常严格,洛克菲勒对孩子的零花钱控制到分,也鼓励孩子打工。“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还有就是看孩子的性格了。本来就有点自卑的孩子,如果正常愿望也很难被满足,那穷养可能严重伤害他的自尊心,未来也容易导致性格缺陷,贪官很多这种类型。如果本来豪放不拘小节的孩子,从小跟父母吃得苦中苦,说不定以后就是人上人,李嘉诚,牛根生太多中外企业家都走的这条路,因为起点低,需要格外的努力,察言观色,与人为善,把握时机,坚韧不拔,都是成功者的磨刀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就是这类人的注脚。而如果这样孩子生在富家,父母又疏于教育,那富不过三代的咒语也是屡试不爽的。综上所述,说与不说,因人而异;说多说少,因情而异。






桃子2420250


其实,我并不反对家长向孩子透露孩子家庭的财务状况,我反而支持所有的家长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当然跟孩子“透露”的同时,身为家长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心态。

就拿我自身来说吧,今年大年初三带着晨晨去朋友家里做客,进门没多久,晨晨就被客厅电视机旁的漫威超人半身模型吸引住了,晨晨在这个1比1大的超人半身像旁仰头观望了许久,这还没完,因为模型是放在展架上的,晨晨摸不着,于是乎他着急地让我抱着他去抚摸超人,下午分别时,晨晨时还恋恋不忘地盯着超人看。晨晨的动态我一直看在眼里,心想看来这次这小子肯定把持不住,回家后向我要超人了。

在回去的路上,晨晨一路上不停地讨论着那个超人模型多么威风,多么像,突然话锋一转小声地说道:“妈妈,你可以给我买那个超人模型么?我非常想要”。虽然我内心已经做好了听到这话的准备了,但是听后内心还是咯噔了一下,毕竟那个超人半身模型得要5000多块。

调整好心态后,我心平气和地说:“儿子,你知道那个超人模型要多少钱么?要5000多块,那可是妈妈大半月工资呀,如果把这个钱换成硬币存在你那储蓄罐里,可以存满10个储蓄罐!如果拿这个钱买家里你那辆遥控赛车的话,你知道可以买多少辆不?可以买将近20辆咯!如果拿这个钱买家里你那滑板车的话,也能买将近30多辆呢!咱们真的要买么?”

晨晨听到5000多块能买20多辆遥控赛车、30多辆滑板车时,惊讶地长大了嘴巴。立马说:“妈妈,我不要那个超人模型啦,太不划算了”。

“是呀,很不划算!如果妈妈真的给你买了,爸爸也会生我们气的。当然啦,妈妈发现你真的很喜欢超人,回家后我会在网上给你买一套超人战衣,咱们自己当小超人好不好?”我的话音刚落,晨晨再次兴奋了起来,连忙说好。

面对晨晨的需求,如果我答应了,对于我们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意外支出,我们毕竟只是普通家庭,并不是家缠万贯的主。对于晨晨而言,超人模型不像普通的玩具,可以拿着随意玩耍,它只是一个摆件,肯定要不了不久就会对它失去了兴趣。既然这样,我又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去满足孩子一时对一物的好奇呢?

但是,我并不想晨晨因为我拒绝为他买模型这件事儿,使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对我,对这个家庭以及对超人这个正面人物失去了原本的纯真地喜爱之情。为此,我采用了心平气和地口吻,以他能听得懂的话语,告诉他5000多块钱的分量,让他在内心有一个很好的对比。让他自己去衡量值与不值,他当然能感觉出不值,但是想得到又得不到,对他而言内心多少有些失落,为此我就用超人衣服去满足他对超人的喜爱之情, 迎合他需求得到了另一种不错的“得到”的满足感。

回过头,我们再来讨论那位知乎题主在KFC所看见的场景,我觉得那位父亲告诉孩子,“你吃这一顿饭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钱”,并没有任何不妥,这或许真的是那个家庭的真实现状,为什么不能告诉孩子呢?当然,如果这位父亲如果能在这句话后面再补充道:“不过,今天你某事表现的不错,爸爸觉得这钱花的值!”之类的话,孩子在懂得了父亲辛苦赚钱不易的同时,也得到了父亲的激励,这对孩子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身为父母我们都想无微不至地关爱我们的孩子,为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但是我们更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

然而,中国有太多父母不顾家庭的真实环境,倾其所有,宠溺着孩子,想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优质生活,为了所谓的不亏欠孩子,在面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时,就算便省吃俭用,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没有自信、无比自卑、怯懦、畏畏缩缩。最终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丧失了爱的能力,人格扭曲如恶魔一般!这,真的是我们家长希望看到的么?!

所以,只要带有技巧性地向透露孩子家庭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自卑、怯懦,反而能帮助孩子更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宝镓教育


书生每年都会问学生这个问题,就是他们知道不知道家里的收入情况,结果基本一致,学生们不清楚家里的收入情况。

书生给学生的建议就是,了解家庭收入情况,同时汇报自己每月的消费情况。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如果家庭特别富裕,适度隐瞒一点收入还是应该的;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财务自由,根本不需要学习,就可以享受生活了。如此,告诉了真实的收入情况,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而对多数家庭来说,应该都是工薪阶层,收入是相对确定的,而支出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如果孩子不知道家庭的经济情况,特别是大学生,去了经济发达地区,和其他同学攀比着生活,家里就有可能无法承担起他四年的学业。

而且,更严重的是,可能孩子在报考学校的时候,就给家庭带来压力;如果孩子不清楚家庭情况,自作主张报考了中外合作的专业,如上海纽约大学,前两年的每年学费12万,后两年每年学费18万,四年只算学费就是60万元,如果家庭一般,而孩子却报考并录取到了这样的学校,就有可能引发家庭大的矛盾。

极端一点的情况,像机场杀母的汪佳晶案,在日本每月房租12000元(人民币),每年开销要30~40万元,虽然他家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样子,但这样的支出仍然使得汪的母亲不得不四处借钱,而汪在日本却留学五年从不打工;如果家长能在平时就多给孩子灌输点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孩子就可能不需要去日本留学,就算是去,也可以先在国内过了语言关,就可以节约出一大笔费用来了。

而且,如果孩子能了解家长们的收入情况,对他们将来就业也有好处。

就在去年临近毕业的时候,有毕业班的学生在办公室,书生问她毕业之后的打算,说到收入的时候,她说她的目标是第一年月收入5000元,书生就问她要去什么地方工作,她说就在本地,正好有几个刚分配来的研究生在场,书生就问她,你知道这些研究生的月收入是多少吗?其实,其他人在听到她说5000元的时候,都已经悄悄开始笑了。

如果学生知道了家长的收入情况,应该就会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最少不会在工资上闹什么笑话了。

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他知道家庭收入了100元,99元都给了他,他才会知道父母是多少爱他;如果他以为父母其实是收入了1000元,那么,他就可能觉得父母对他并没有付出多少;所以,越是经济不富裕的,越应该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

总体上,书生是赞成家长们告诉孩子家庭经济情况的,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也能让孩子知道家长们为孩子的学业等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特别是家中有男孩的,将来还要负责给他娶妻,更应该让孩子知道家庭经济情况。


一介书生945


非常有必要。

我做班主任曾经做个一个调查,8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从事什么职业,更不知道家庭经济状况。有一次收交费用,有一位家长交的都是零碎的钱,里面还有许多1元的。

孩子一方面不知道家庭资金来源,一方面又大手大脚没有节制。买零食,买手机,购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花起钱来毫不心疼。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家庭经济真实情况,我想就不会这样大手大脚花钱了吧?因此,我还以了解家庭经济情况为主题召开过一个班会。

这个班会开过之后,收看学生的感受文章,有的同学在文章中表达了怅悔,有的表达了歉意,有的表达了从此要改掉大手大脚花钱毛病,有的同学表示要加强学习,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让孩子知道家庭真实的经济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知道父母从事的工作,可以体味到父母手挣钱不易,从而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用心学习;

第二,知道家庭经济情况,有助于孩子量入为出,能戒掉攀比之心、虚荣之心;

第三,孩子知道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把自己当作家庭成员,确立主人翁意认,有助于孩子早日自立。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为什么能够早当家,就是因为他们早早地了解到家庭经济的艰辛,因而能够主动参与家庭生活中去,成为“小大人”、“小主人”。


乱语三千


这也是要分情况的,第一种:比如家里财政状况很好,而你的孩子呢又是属于自卑的孩子,那么我建议你把家里良好的财政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做支撑,这样呢,孩子在与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不至于自卑,反而会在与人交往中收获自信。第二种:家中财政状况很好,而孩子是属于那种过分自信,不知道刻苦勤奋。那么我建议你不要把家中财政状况说得太好,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社会里,与人交往中,性格有所收敛,甚至还可以改变之前不勤奋的状态。第三种:家里财政状况不好,而家里的孩子是属于自卑型的,那么我建议你把家里财政说得好一些,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第四种:家里财政状况不好,孩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那就毫不保留的告诉孩子,家中状况,让孩子好好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希望我的建议是你有用。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对于家长该不该把家里的收支财政告诉孩子。

一:这个取决于孩子的年纪。孩子太小,你把所有的财政告诉孩子,难免孩子现在还是不会掌控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有各种攀比心理。处于小学低年纪阶段,孩子乐于分享,会把家里的各种事情都和全班同学分享。小朋友又回家和家长分享,导致以后家长见面都是一种尴尬的状。如果要说,我觉得把生活开销,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规划就可以了。

二:孩子年纪大的,是可以将家庭大部分的开销,及家长的收入告诉孩子,如果家庭收入高,建议保留一部分不将告知,一个小家庭公开财政,其实最终的目标是要求孩子不要乱花钱,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他的一份小理财。同时也是要让孩子在思想上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而做到不乱花乱买。

把自己为什么公开家庭小财政目的想好,就明朗的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摩羯囚活


要分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孩子的品性而定。

孩子成年前不建议把家里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未成年的孩子面临很多成长的困惑和烦恼,还有学业上的压力。这个阶段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就行,没必要将财政情况告诉他,因为即使告诉他,他也没时间、精力和足够的理性来关心和消化这对于他的意义。

我家是在大儿子高考结束后将家庭总收支及资产情况告诉他的。并且每年都会将最新情况告诉他。一方面觉得他成年了,做为家庭成员他有知情权,也有为家庭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出谋划策、甚至可以出力的义务。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启发他对待接下来的学业乃至将来职业的规划。

我们选择这个时间点告诉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金钱观还不错。他不会刻意省钱,但不必花的线也没花的冲动。

如果孩子很不懂事,不能体谅父母的不易,整天想着怎么花父母的钱,那就没必要将家里财政情况告诉他了。等他长大了、懂事了再说。


静待花开Lu


根据自己的情况,我觉得家长可以不把家里财政情况完全告诉孩子,可以有所保留。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给孩子一个概念,起码孩子不会因为钱多胡乱挥霍,也不会因为钱少而自卑。因为家里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一旦影响,无法改变。


雨巷金丝


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孩子需要贷款买房可以告诉能给多少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