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仰望星空

梦想不老

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在屋后山洞的透光天井前发呆。这个山洞和天文台一样,花费了吴世英好几年的时间来开凿和搭建。在村里人看来,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古怪老农。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4月17日晚,吴世英和大儿子在屋顶观测星空。大儿子是吴世英最铁杆的粉丝。

4月17日傍晚,天气晴好。十堰市郧阳区梅铺镇盘道村小学的草坪上欢声阵阵,一群孩子正叽叽喳喳围着一台天文望远镜。吴世英老人半蹲在地,一只眼闭着,一只手旋转调试着望远镜。

“好了,来看吧,一个个排队。”

“看到了,看到了,月亮上有好多坑。”

“哇,这就是书上说的环形山。”

小朋友们一个个兴奋地叫起来。草坪另一边,两个小男孩好奇地把玩着巴德膜。这些天文观测设备,都是吴世英捐给学校的。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出门准备去学校给孩子们讲天文知识。他的家就在盘道村东边最高的山坡上。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为盘道村小学的同学们调试望远镜。

“我没多高文化 唯独对天文感兴趣”

从十堰驱车出发,经过一段高速,沿着沟壑纵横的盘山小路行驶近3个小时,就到了梅铺镇盘道村。整个村子坐落在两道山脊之间,东边山势较高,几间白色的平房横在半山腰,那就是吴世英的家。

屋内光线昏暗,破烂不堪,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什,一台盖着红布的天文望远镜尤为惹眼。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4吴世英在整理一架牛顿式反射望远镜,这是他家里最值钱的家当。

吴世英今年70岁,身形瘦削,胡须花白。发旧的白衬衫外叠穿着破烂的毛皮背心和厚夹克,脚踩一双旧皮鞋,高高挽起的裤脚,带着几分农民的朴实。

初中毕业后,吴世英在家乡务农。一次偶然机会,少年吴世英仰望星空,找到了村里老人口中的牛郎织女星。50余年来,那晚的苍穹一瞥成了吴世英“追星逐日”的不竭源泉。

1967年,18岁的吴世英鼓起勇气给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写信,向专家请教天文知识。上世纪80年代,吴世英开始订阅《天文爱好者》杂志,这个习惯延续至今。

1997年开始,吴世英正式踏上“追日”征途。此后的20余年里,吴世英自费辗转全国多地,甚至跑到海外观测日食。为了节约开支,他每次出去都省吃俭用,吃泡面,甚至露宿街头。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展示送给盘道村小学孩子们的天文科普图书。

在鄂西北的小山村里,很多人不理解吴世英的行为。吴世英邻居直言,照顾好家人,过好日子更为重要。“我向来尊重他的英雄梦想,坚持了大半生,仍在热爱。”吴世英的外孙女梁心娇在微博中写道,在她心中外公一直是个“大英雄”。

“我没多高文化,唯独对天文感兴趣。”吴世英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除了四处“追日”、参加天文爱好者活动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自家后山顶上建“天文台”。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和儿子在为拓宽天文台通道凿山破石。

这个世界不止眼前这些地方

从吴世英家的屋后穿过一个洞口,就来到了屋顶。“这就是我的蟠桃岭天文台。”吴世英指着一个水泥浇筑的平台介绍说。

“你看我发的这些朋友圈,好多朋友点赞呢!他们都很关注我的天文台进度。”吴世英边翻着手机微信边对记者说,这些年走南闯北他认识了很多爱好天文的朋友。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和儿子在凿石壁,为“天文台”拓展出更宽的通道。

趁着天黑前,吴世英还要干点活。他拿着锤子,砸几下,一大片碎石就掉落下来,身有残疾的儿子马上配合着用铲子把碎石铲开。没敲几下,吴世英就气喘吁吁,坐在一旁石板上休息,儿子则兴趣不减。十几年来,吴世英和儿子用小斗车,一车一车拉来沙石和水泥,建造这个“天文台”。

“请不起工人,只能我们爷俩慢慢来。你看这4根水泥柱子,等我把它们做齐,在顶上盖上塑料布,就大功告成了。到时候赵明老师过来帮我把设备调试好,接上电脑和投影仪,学校的娃子们就能在屏幕上看到星空了。”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还来不及揭开镜头盖,小朋友们便好奇地往天文望远镜里看。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吴世英拿着一架小型望远镜爬上屋顶平台,日益严重的哮喘使他上气不接下气。

吴世英口中的赵明是湖北省最大的民间天文台——湖北星光之友天文台台长。他们是通过天文活动认识的。“吴世英老人是我认识的年龄最大的天文爱好者。他计划今年年底建好天文观测台,天文望远镜、投影仪、电脑都已经准备到位,等观测台建成后,我们去帮他安装调试。”赵明说道。

“这个世界不止眼前这些地方。”吴世英说,自己能教给孩子们的知识有限,但会尽力给他们接触和了解天文知识的机会。天文观测点建好后,他希望更多的村里娃能借此仰望星空。


十堰市郧阳区梅铺70岁农民痴迷天文50载 在自家后山建“天文台”


天文课外活动结束,吴世英看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露出欣慰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