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溥仪有血缘关系吗?

稻草人68871112


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从正史和野史两个版本来分析最恰当不过了。

首先我们从正史的角度来看康熙和溥仪的关系,那么毫无疑问,溥仪一定是康熙的后代,而且是根正苗红直系后代。为什么如此肯定呢,我们都知道,封建帝王之家,是特别讲究的,一般是不会允许有隔壁老王存在的事情发生。

而且清朝更是如此,清朝的皇帝们都严格的遵守初代皇帝定下的规矩,大都是稳稳当当的,即使没什么大作为,但也不会搞出昏庸荒唐的事情来。

我们来捋一捋康熙与溥仪之间的亲属关系:

康熙生下雍正;

雍正生下乾隆;

乾隆生下嘉庆;

嘉庆生下道光;

道光生下奕譞;(注:奕譞是道光的第七个儿子,是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奕譞生下载沣;

载沣生下溥仪。

其实简单一点就是,溥仪的爷爷是奕譞,奕譞的爷爷是嘉庆,嘉庆的爷爷是雍正,雍正的父亲是康熙。这样说来溥仪应是康熙的第六代孙子,那这两人的的血缘关系就毫无疑问了。

但是倘若我们从翻看野史的记载,有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其实问题主要出在了乾隆这里。在野史中,乾隆皇帝的出生还是个历史谜团,甚至现在都有人说说乾隆六下江南就是为了揭开自己的身世谜团。

关于乾隆的身世问题,最为流传的说法是说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话说雍正年间,陈家已经是出了三代宰相。这一年,陈家和雍正同一天生下子嗣,陈家生了个儿子,雍正生了个女儿,雍正说要看看那陈家儿子,结果看完之后欣喜,于是调包,因此陈家领回去的是个女孩,雍正带回去的是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乾隆。若此野史当真,那溥仪与康熙可就没什么血缘关系了。

但野史终究是野史,是没有什么可信度的,并不能信其有。所以在我看来,溥仪与康熙肯定是有紧密的血缘关系的,就如正史所记载的那样,溥仪确是康熙的第六代孙子!


我是盛说纷纭,聊聊历史风云人事,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多多交流!


盛说纷纭


封建王朝非常重视皇权的传承,尤其重视皇室血统的纯正,将皇权掌握在自己家族中也是家天下的本质。一般情况下都是皇帝在自己儿子中挑选接班人,父死子继,皇帝无子嗣的情况也会从近支的宗室子弟中过继一子,继承皇位。

清朝也是按照这种方式传递皇位的,所以康熙与溥仪必然有血缘关系,而且还是直系血亲。

历数清朝十二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从努尔哈赤算起,一直到同治朝,清朝皇位都是以父传子,无可质疑,当然我们仅论正史,至于哪位皇帝是私生子之类的身世之谜我们这就不讨论了哈,权当亲生的处理。

皇位传承在同治朝出现了插曲,因为同治皇帝十九岁就去世了,且膝下无子,按祖制应该在同治皇帝的下一辈宗室子弟中,挑选出一位过继给同治皇帝,继任皇位。

而当时的慈禧太后把持朝政,为了在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依旧能垂帘听政,便执意要选择与同治同辈的孩子继承皇位。

这里纵横解释下,古代有皇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的传统,换句话说慈禧想要垂帘听政必须得以太后的身份,若是过继给同治的孩子称帝,那慈禧就是太皇太后,不符合垂帘听政的祖制,所以慈禧执意要选个同治平辈的孩子为皇帝。

按照慈禧的要求,选个同治的亲兄弟继位即可,可是同治是咸丰皇帝唯一一个活到成年的孩子,也因此慈禧母子才那么显贵。

没有办法,亲兄弟没有,就得从堂兄弟中选择,于是光绪皇帝成了那个“幸运儿”。

光绪和咸丰同治一脉是什么关系呢?宗室子弟那么多,慈禧咋就选中他了呢?

光绪的生父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光绪与同治皆为道光皇帝的亲孙子,是绝对的近支宗室子弟;光绪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光绪就是慈禧的亲外甥,亲上加亲,慈禧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将光绪过继给老公咸丰为子,继承皇位。

按照礼法,光绪子嗣中继承皇位者,要过继到同治皇帝名下,可惜光绪皇帝也是一生无子。光绪病重时,慈禧选择了三岁的溥仪,过继给同治、光绪,一人祧两房。

溥仪又是谁呢?溥仪生父是醇亲王载沣,爷爷是醇亲王奕譞,光绪是溥仪的亲大伯,也就说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能追溯到道光帝,自然就是康熙的后代啦!


史论纵横


当然有,而且溥仪是康熙的直系子孙。

看下图。

上图是清朝历代帝王的传承顺序,可以看到,溥仪是康熙的直系子孙,正宗的康熙后代。

不过,论起溥仪和咸丰的传承,就比较曲折了。

清朝前期,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这七个皇帝是一口气顺着下来的,后一个皇帝是前一个皇帝的儿子。

从同治开始,后面的光绪和溥仪,这三位皇帝之间就不是老子--儿子的传承关系,虽然是血亲,但是不是直接传承的。

具体地说,同治的亲妈是慈禧,同治很小的时候,慈禧就发动了辛酉政变,垂帘听政,对同治控制的非常严格(权力上),导致同治心身都出了问题,死的时候年仅18岁。

同治之死官方说法是天花,民间说法是梅毒,不管怎样,同治早死无子,和慈禧极度擅权是有关系的。

同治死后,没有儿子,慈禧就把亲妹妹婉贞生的儿子光绪,过继给咸丰当儿子,名义上宣称继承的是咸丰的帝位(而不是同治的)。

光绪在位的时候,慈禧依然大权独揽,这种权力的变态追求,一样导致了光绪死的时候没有儿子。

怎么办呢?

慈禧就把光绪的老爹奕環另外一个福晋生的儿子载沣之子溥仪,过继给同治为子,兼光绪之兼祧(清朝时候,独子同时继承两房的意思),成了清朝最后的一个皇帝。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最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了,大清的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是同治皇帝绝后之际,由慈禧太后找的旁枝的孩子做的皇帝,但是如果从血缘上看,溥仪的体内流着康熙的血,他也是正儿八经的康熙皇帝的子孙后代,下面咱就慢慢自上而下的说一下康熙和宣统皇帝溥仪的关系是怎么连接上的,您听我慢慢分解:

康熙皇帝的生平大家肯定都清楚了,他是大清入关后都第二任皇帝,都因为由个短命的老爹(顺治皇帝福临)年仅八岁之时便成为了大清的一国之主,康熙皇帝算的上是精力无穷的皇帝了,他亲政后,便开始大展鸿图在政治上拼命的作为,让人熟知的由,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当时的俄国干仗,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基本确保了东北边境的安定,尔后又平定了西北的饿狼葛尔丹,牢牢的把新疆边陲之地死死的控制在手中,同时对内进行民族安抚政策,通过宗教实现了对西藏地区的完全控制,可以说康熙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在后宫亦如是,康熙拥有大清朝最多的子嗣,所以他的后代开花结果的也子脉也是很多的。



康熙的时代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他默默的在传闻诏书上写下了皇四子胤禛的名字,自此雍正皇帝成为了大清最新的主宰,接下来在雍正兢兢业业执政13年后大清朝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乾隆帝弘历手上,由于乾隆有个长寿基因爆棚的妈,所以乾隆爷也成为了执政63年之久的皇帝冠军,接下来他把皇位传给了嘉庆皇帝,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被雷电击中暴亡后,权杖传到了其子道光皇帝的手中,ok,到了道光帝这里咱们看一张族系图:

在道光死后,皇位传给了儿子咸丰帝,咸丰帝和慈禧只有一个儿子,便是同治,所以皇位毫无意外的到了同治皇帝手中,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同治因为天花早死,没有留下子嗣,所以这一支就断了香火了,为了保证皇族血脉,慈禧选定了同样是道光帝儿子的醇亲王之儿做了光绪皇帝,结果光绪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子嗣,并且最后由于不听话被慈禧毒死了,慈禧又在醇亲王家找了载沣的儿子溥仪,让他做了皇帝,所以说,溥仪自然和康熙皇帝有血缘关系了。


老猪的碎碎念


话说在蒙元时期,很多汉人会在老婆生下的头胎之后,将其给摔死;直到第二个孩子出生,父母才会仔细抚养,令其传宗接代。

孩子刚刚生下,本无罪过,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原来,元朝政府在统治中国之后,在每个汉人村寨驻派一家蒙古人。这家蒙古人就算是村子里的“王”了,他们什么也不干,靠着这一村人供养。

更让汉人感到愤恨的是,倘若村子里谁家娶媳妇儿。那么,这个新媳妇儿的初夜,必须由这家蒙古人完成。也就是说汉人是无法享有“初夜权”的。

当然了,蒙古人夺走汉人“初夜权”的说法,并无可靠来源,也经不起推敲。甚至在明清时期,根本就查不到相关资料。

不过,从这一则段子也能看出,不论是汉人还是蒙人,对于血统都十分看重。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都对自己的血脉传承,看做第一等的大事。故而《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列祖列宗,也就是沿着自己的血脉往前追溯。

现如今,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传统都被抛弃了,其中就包括祭祀祖宗。即便如此,很多人过年回到老家,一定会在家里最重要的地方、看到悬挂在正堂的家谱。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国人对血统非常重视。这种重视,是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不分朝代的。

一个平头百姓,尚且对自己的血统如此看重,更勿论皇室。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000多年前,屈原曾在他的《离骚》里如此介绍自己,说自己的祖上乃是帝高阳之后,这是何等的荣光!如今呢?只能蜗居在楚国当贵族,还特么快要扑街了。

帝高阳就是三皇五帝之颛顼也,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相比而言,国人对颛顼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黄帝。既如此,屈原为何不说自己是黄帝的苗裔,偏要说自己是颛顼的苗裔呢?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颛顼是黄帝的长孙,屈原说自己是颛顼的苗裔,言外之意就是在说,黄帝自然也是祖先啦!

回过头,再来看看溥仪和康熙的关系。

溥仪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载沣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奕譞的父亲,是道光皇帝。除此之外,奕譞和咸丰皇帝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更狗血的是,奕譞的老婆是慈禧的亲妹妹,而慈禧是咸丰皇帝的老婆。换句话说,奕譞兄弟俩分别娶了慈禧姊妹俩。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满清皇室传到光绪帝驾崩时,血脉最纯正的只有载沣的儿子了。此时,即便溥仪没当皇帝,他出去吹的时候,也会像屈原一样,唱到:“帝道光之苗裔兮,朕皇考曰载沣。”

为什么要强调“道光之苗裔”呢?因为道光之前的血统,是无需考证的,都是前代皇帝亲生的(咸丰之前的皇帝,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此,溥仪和康熙的血脉传承,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就会问了,倘若道光这一脉绝嗣了;即光绪帝死后,道光这一脉没有一根儿菜了,那么继承人该如何选择呢?

很简单,从道光的爸爸、咸丰皇帝这一脉里,挑选血统最纯正的。比如说北宋皇室,就曾经发生过这种狗血剧…在此,就不便详说了。


祗树


自中华民族走出实行禅让制度的部落时代,建立起家天下的王朝以来,只要没有发生王朝之间的更替,一个王朝的传承,最为重视的就是血缘关系。无论才能多么显著,如果没有皇家血脉,几乎都不具备继承皇位的可能。

中国朝代

因此,中国古代历史上,除非开国皇帝绝后,一般不存在非皇帝血脉的继承人出现,最次也是兄终弟及。因为,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延续祖宗香火,保持血脉传承,几乎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本能行为,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将封建专制统治推至巅峰的清王朝自然也不例外,从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叛明,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以来,这个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又奇迹般的入关占领天下的政权,帝位就一直在努尔哈赤的血脉之中传承。

努尔哈赤

因此,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康熙皇帝,自然与清朝末帝宣统帝溥仪有血缘关系。而且,两个人的关系还很近,溥仪,也就是宣统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后裔。

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帝位的传承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其中,同治帝之前的几位皇帝都是子袭父位,父子传承,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由于同治帝无后,清朝的帝位传承不得不发生了变化,因为从同治开始,连续三为清朝皇帝都无子嗣。

光绪皇帝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其实是毫无实权的,真正掌握清廷大权的,是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即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慈安太后和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垂帘听政,在同治帝19岁死后,选择了同治帝同辈的皇室血脉。最终,她选择的是道光皇帝的第7个儿子、也就是咸丰皇帝七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

载湉继位后,由于年号为光绪,因此,他也被称为光绪皇帝。光绪帝如同他的哥哥同治帝一样,一辈子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也没有什么权力可言。1908年光绪帝死后,同样没有子女的光绪帝留下的皇位,再次面临着从皇室成员中挑选的继任者的局面。而这一次,慈禧太后选择还是跟醇亲王奕譞有关,这次选择的是他的孙子,爱新觉罗·溥仪。

幼年溥仪

说起醇亲王奕譞,的确很有意思,他甚至被网上评为最悲催的皇室亲王。原因也很有趣,因为,他的爷爷是嘉庆帝,他的父亲是道光帝,他的哥哥是咸丰帝,他的儿子是光绪帝,他的孙子是宣统帝,可是,唯独他自己不是皇帝。

言归正传,很显然,溥仪是奕譞的直系孙子,而奕譞则是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所以,溥仪当然也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后裔。

康熙皇帝

而且,由于溥仪之上的两位皇帝,也就是光绪和同治帝是兄弟俩,两个人又都没有后代。因此,慈禧太后将溥仪接到宫中之后,将他同时过继给了光绪帝和同治帝,一人祧两房。不过,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溥仪并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任,溥仪虽然娶了好几个媳妇儿,但却毫无所出,光绪、同治、宣统因此绝嗣。


鸢飞九天2018


肯定有关系的,康熙皇帝是清朝第2个入驻北京的皇帝,溥仪皇帝是清朝第10第十个入驻皇帝。这个问题就好比如果没你祖宗,就没有你,你跟你祖宗有没有血缘关系?


清朝皇帝从康熙到溥仪的 血缘传承如下:康熙(玄烨,清圣祖)——雍正(胤禛,清世宗)——乾隆(弘历,清高宗)——嘉庆(颙琰,清仁宗)——道光(旻宁,清宣宗)——(老)醇亲王(奕譞)——(小)醇亲王(载沣)——宣统(溥仪,末代皇帝),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溥仪是康熙的7世孙。
综上所述,溥仪跟康熙是有血缘关系的。


隔壁翻墙过来的大叔


溥仪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能力。实际上,溥仪到底有多大能力,后来的历史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溥仪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最主要就是因为血缘。因为光绪帝是他的亲大爷、同治帝是他的堂大爷,他的血缘离同治、光绪这对叔伯兄弟皇帝最近。



那么,溥仪和康熙帝有血缘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皇位也是落不到他头上的。虽然溥仪是典型的小宗入嗣大宗,其本身并不是真正的皇子。但是,他的祖父醇贤亲王奕譞却是如假包换的皇子,奕譞是道光帝庶出第七子。



接下来我们就来理一理世系。康熙帝→庶四子雍正帝→庶四子乾隆帝→庶十五子嘉庆帝→嫡长子道光帝→庶七子醇贤亲王奕譞→庶五子摄政王载沣→溥仪。这是一套完整的血缘链,中间没有任何断层和疑问。因此,溥仪是康熙帝的七世孙没有任何疑问,他俩是有血缘关系的。



事实上,溥仪继承皇位时的身份并不是奕譞的孙子、载沣的儿子,而且同治帝的儿子。为什么呢?因为皇位除非不得已,是不会由小宗直接继承的。可是,大宗已经绝嗣了,怎么办?过继!将小宗后裔过继大宗为嗣,名义上皇位仍然是属于大宗之后。因此,溥仪即位时已经过继给堂大爷同治帝为嗣子了,名义上他的老爹不再是载沣,而是同治帝,溥仪继承的是过继老爹同治帝的皇位。实际上,光绪帝也是类似情况,他是过继给四大爷咸丰帝为嗣子,从而继承皇位的。名义上,亲爹奕譞只能被光绪帝称为七叔。奕譞去世后的名分是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什么意思?皇帝原本的父亲醇贤亲王,看清楚,是原本的父亲,并不是现在的父亲,现在的父亲依旧是咸丰帝。摄政王载沣亦然,他名义上的身份只是溥仪的堂叔。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了,光绪帝不是溥仪的亲大爷吗?为什么载沣名义上只是溥仪的堂叔?首先,光绪帝已经过继给他四大爷咸丰帝为嗣子了,名义上他不再是载沣的亲兄弟,而且叔伯兄弟。其次,溥仪是过继给堂大爷同治帝为嗣子的,只是因为光绪帝也绝嗣了,所以采取了兼祧的做法,兼祧光绪帝。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论,载沣名义上只能是溥仪的堂叔。



此外,这里面还涉及到兼祧婚制的问题。兄弟之中有一房或多房绝嗣,有子的一房,其儿子可以兼祧另一房或多房,名义上这个儿子也是绝嗣的大爷或叔叔的儿子。在民间,这个儿子是可以娶平妻的,平妻所生之一分属不同房头,算是不同房头的后代。换句话说,如果溥仪有儿子,儿子中起码要有一个名义上算作光绪帝的亲孙子。当然,皇帝是不可能娶平妻的,因为皇后的编制只有一个。而溥仪继承的正统是同治帝,这等于是变相压低了光绪帝的地位,把光绪帝置于了小宗的地位,不知道此举是不是慈禧太后有意为之。不过,话说回来,别说是儿子,溥仪连个后代都没有,这一切说了等于白说。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康熙和溥仪当然有血缘关系,不过由于两者相差年份有点远,说起来多少有些复杂。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享国276年,传12帝。康熙(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清朝的帝王从皇太极到同治这一辈都是父子相承,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同治传位光绪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因为光绪并不是同治的儿子,而是他的堂兄弟(两人同辈)。

同治是咸丰唯一存活的儿子,他6岁登基,不过在19岁时就驾崩了。由于同治没有后嗣,这就意味着咸丰这一脉就此断绝。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由于慈禧想独掌大权,所以就指定自己亲妹妹所生的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为同治的接班人,因为他只有4岁,便于控制。

光绪的生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咸丰帝的异母弟,所以光绪是道光的孙子、同治的堂兄弟。不过既然要接班同治,光绪在宗法关系上必须认咸丰为父。另外,如果光绪有子嗣,必须过继到同治名下。

可惜的是光绪虽然活了37岁,但还是没有子嗣。这样同治驾崩后的问题再次出现,慈禧为了继续掌权,便指定年仅3岁的溥仪为接班人,那溥仪是什么出身呢?

溥仪的生父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道光的孙子,所以溥仪就是道光帝的曾孙。既然溥仪能追溯到道光这一脉,那就可以确定溥仪和康熙是有血缘关系的:溥仪是康熙的七世孙。

不过幸好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不然等他驾崩的时候又得在兄弟的后代中选一人接班了,因为溥仪虽然活了61岁,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清朝连续三代皇帝都没有直系后代,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清朝气数已尽。


石头说历史


宣统帝溥仪是康熙帝的七世孙,即仍孙。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康熙帝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

雍正帝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

乾隆帝第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帝

嘉庆帝第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

道光帝第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

醇贤亲王第五子--------爱新觉罗.载沣--醇亲王

醇亲王长子-------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