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死後享受太廟嗎?

用戶6067148105167


順治七年,攝政王多爾袞在古北口狩獵時不慎墜馬,之後傷重不治而亡。在多爾袞去世之初,清世祖(順治帝)迫於形勢,或者說是欲擒故縱也可以,追尊多爾袞為皇帝,上廟號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既然是皇帝,肯定是要進太廟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多爾袞去世之後,肯定是進了太廟的。但實際上,對於給多爾袞的這個“皇帝”尊號,清世祖還是玩了點兒小手段的。對比一下清太祖的廟諡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和清太宗的廟諡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很明顯,多爾袞的諡號中少了“承天”“應天”這樣的字眼,諡號的字數也少了。可見,清世祖給多爾袞的“皇帝”尊號還是打了折扣的。



雖然是打了折扣的“皇帝”,但好歹還是皇帝,與皇帝相關的一些待遇還是可以享受的,而入太廟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多爾袞被追尊為皇帝之後僅僅數月,形勢急轉直下。多爾袞不僅被追奪了皇帝尊號,連原本的睿親王爵位被革去了,甚至還“享受”了“掘墓”的待遇!連墳都讓侄子清世祖給扒了!而且,據說還被鞭屍了。承襲了多爾袞睿親王爵位的多爾袞過繼嗣子多爾博也被強令歸宗,重新成為了他親爹多鐸的兒子。直到多年之後,多爾博也僅僅是被作為多鐸的兒子、清世祖的叔伯兄弟,重新封為了貝勒。但是,這一切與多爾袞無關。



既然被追奪皇帝尊號、連睿親王爵位也被革去了,多爾袞的神主自然也是要從太廟撤出的,別說是和清太祖、清太宗供奉在一起,連功臣“配享太廟”的待遇也沒有!這一切一直持續到乾隆四十三年。



乾隆四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重新審視清初的權力鬥爭,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重新定性、定位。從國家層面正式承認了多爾袞對於清王朝的歷史功績,並且恢復了多爾袞的睿親王爵位,仍然由多爾袞過繼兒子多爾博的後代承襲,世襲罔替(也就是俗稱的“鐵帽子”)。除此之外,清高宗還下旨,多爾袞配享太廟。自此,多爾袞的神主從太廟撤出一百餘年後,重新迴歸太廟。



但是,這次多爾袞的神主迴歸太廟的地位卻與第一次有著天壤之別。第一次,多爾袞是以“皇帝”的身份進入太廟的,其佔據的位置是正殿!乾隆四十三年,清高宗雖然為多爾袞“平反”了,但僅僅是恢復了睿親王爵位,並沒有恢復成宗義皇帝尊號。因此,多爾袞的神主是沒有資格進入正殿、像皇帝一樣被供奉的。只能和其他配享太廟的功臣一起,被供奉在偏殿。雖然同樣是進入太廟,其地位卻是不同的。此後,直到清王朝滅亡,多爾袞的神主一直配享太廟。但只是以功臣、親王的身份配享太廟,而不是以皇帝的身份被供奉於太廟正殿。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多爾袞的崛起之路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次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

清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

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被努爾哈赤封為貝勒。

清天聰二年(1628年)隨皇太極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為正白旗旗主。

清天聰九年(1635年)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此戰開啟了多爾袞獨自掌軍征戰、從政之旅,多爾袞統攝六部之首的吏部,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他之手任命。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猝死於盛京清寧宮。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多爾袞成為皇位的競爭者,最後雙方妥協擁立皇太極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改元順治,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順治元年(1644年)多爾袞被拜為大將軍,開始統領大軍南下參與入主中原。同年,清軍進入北京,順治帝從盛京遷都北京,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從此,多爾袞開始凌駕於諸王之上。

順治二年(1645年)多爾袞被晉為皇叔父攝政王。從此,多爾袞的權利開始直追順治皇帝,最後“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即再不用向順治帝行禮。

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被晉為皇父攝政王,從此多爾袞不僅掌握實權,而且在禮儀上也儼然如同皇帝。

多爾袞死後之待遇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因出獵古北口外墜馬跌傷,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

順治帝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為義皇后,祔享太廟。(此時以皇帝身份配享太廟)

由於多爾袞生前專權,損害了許多滿清貴族的利益,甚至皇權一度受到威脅。不久,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開始反攻倒算。然後多爾袞被定十四條罪狀,剝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此時被清理出太廟)

一百年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依親王陵寢制度為其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如此鐵案又再度被翻了過來。(此時以親王身份配享太廟)


蘇紀龍讀史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的異母弟弟,生母是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阿巴亥。

多爾袞母子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人,有傳努爾哈赤曾想把汗位傳給多爾袞,但最終登上汗位的是他的哥哥皇太極,努爾哈赤駕崩時,多爾袞年僅15歲。皇太極登基後,多爾袞就隨其兄皇太極進軍蒙古察哈爾部,之後在對明戰鬥中更是多次履立軍功。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建立清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年僅24歲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受到皇太極重用,皇太極在更定官制時,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多爾袞統攝。

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未曾留下繼承人的遺詔。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成了帝位的有力競爭對手,雙方久久僵持不下,最終在權衡利弊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主張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帝。福臨登基後,拜多爾袞為大將軍,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爭奪天下。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多爾袞是清軍入關的最大功臣,順治帝封他為叔父攝政王,命禮部為多爾袞建碑紀績,加賜多爾袞冊寶。從此多爾袞開始了自己權傾朝野的政治生涯,順治四年多爾袞再不用向順治帝行禮了,順治五年多爾袞的封號變成了皇父攝政王,不僅手握實權,禮儀排場也像皇帝看齊。

但是當時年幼的小皇帝也慢慢長大了,多爾袞這番作為自然引起順治帝的不滿和厭惡,無奈當時多爾袞勢大,他只能等待機會。順治七年末,多爾袞薨逝,順治帝追封其為“清成宗”,但沒過多久就遭到清算。將多爾袞一派勢力清除,同時剝奪封號,並掘其墓。

簡單的介紹下太廟,明清時期太廟是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按照多爾袞出身皇族,且與清朝初期有功的情況來看,他是有資格享受太廟的。但由於順治帝從小在他的“控制”之下長大,對其怨念頗深,故而多爾袞死後的清算,順治帝就把他從太廟中搞出來了。一直到了乾隆帝時期,乾隆帝為其平反,評價多爾袞是“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恢復睿親王封號,追諡忠,配享於太廟。最終太廟中還是有了多爾袞的一席之地。


浮生若淺


在做了七年傀儡皇帝的福臨迎來了親政的機會,多爾袞在喀喇城打獵中意外死亡了享年只有39歲。雖然福臨對多爾袞諸多怨懟,但是在多爾袞死後面子還是得要的。於是給他加了十七個字的諡號,清皇帝的諡號是有講究的開頭是某天某運四個字,然後是十六個字來概括皇帝的一生,然後是某皇帝三個字。多爾袞的少了某天某運,後邊是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十四個字,義皇帝。廟號是成宗,雖然是加了皇帝的諡號但屬於偽皇帝,和真皇帝還是有區別的。喪葬規格都依照了皇帝制,多爾袞在死後還是相當榮光的。福臨對權利的爭取還是絲毫沒有懈怠的,及時收了在多爾袞府內的所有印信和功勞簿。

1651年二月,順治列舉了多爾袞十四條大罪,最後下詔褫奪多爾袞及其母親和妻子所有封號,撤出宗廟,將多爾袞鞭屍。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曾想繼續走多爾袞的路線攝政,被順治帝處死。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詔令平反,依親王陵寢制度恢復墳塋。多爾袞園寢俗稱“九王墳”,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坐北朝南,最南邊有神橋一座,下有月牙河,有圍牆、子牆兩道,南闢宮門三間及柵欄門,進門有東西朝房,碑樓兩座,後有享殿五間。享殿後有月臺,月臺上建大墳冢一座。辛亥革命以後,多爾袞後人將地面建築拆賣。1954年九王墳被拆平。

睿親王府


抱影無眠夜歸人


享受過,後來順治又把他移出了太廟


一米陽光下的小花


享受?

這個意思答題的好像都看懂了,但歷史上從沒有人把享受這個詞這麼用過。

有點亂。

建議規範點,頭條一推出去,閱讀量大了,會誤導讀者。

是不是:享祀?配享?


觀滄海GCH


乾隆時期平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