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通過心功能分級和分期判斷心功能受損情況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徵。 由於心室收縮、舒張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損,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同時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

“心力衰竭”,通過心功能分級和分期判斷心功能受損情況

本篇文章不細述心力衰竭,主要寫一下心功能分級和分期,讓大家對心功能受損情況有所瞭解。

心力衰竭NYHA分級

按體力活動受限程度將心功能的受損情況分為四級。這一分級方案是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1928年提出的,沿用至今。

Ⅰ級:患者患有心臟病,但體力活動不受限制,日常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Ⅱ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受到輕度限制,休息時無自覺症狀,但平時一般活動下可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Ⅲ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小於平時一般活動即可引起上述症狀。

Ⅳ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下也出現心衰的症狀,體力活動後加重。

“心力衰竭”,通過心功能分級和分期判斷心功能受損情況

心力衰竭分期

2001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HA/ACC)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提出了心力衰竭的分期概念,2005年更新版中仍強調分期的概念。分期如下:

A期:存在導致心力衰竭高危因素,尚無器質性心臟(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狀,如患有高血壓、心絞痛、代謝綜合徵,使用心肌毒性藥物等,可發展為心臟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質性心臟病變,如左心室肥厚、左室射血分數降低,但無心力衰竭症狀。

C期:器質性心臟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狀。

D期:需要特殊干預治療的難治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通過心功能分級和分期判斷心功能受損情況

6分鐘步行實驗

是一項簡單易行、安全、方便的實驗,用以評定慢性心衰者運動耐力的方法。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裡儘可能快地行走,測定6分鐘的步行距離,若6分鐘步行距離<150m,表明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為中度;426-550m為輕度心功能不全。本實驗除用以評價心臟的儲備功能外,常用於評價心衰治療的療效。

心功能不全是一個更廣義的概念,有心功能不全者不一定就是心衰,伴有臨床症狀的心功能不全才稱為心力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