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泸州合江90后独臂男孩自建竹木加工厂 年收入20万

励志!泸州合江90后独臂男孩自建竹木加工厂 年收入20万

范婷婷/摄

四川在线消息(范婷婷 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记者 周梦颖)“这批竹子准备运往重庆和赤水的纸厂。” 5月6日,27岁的贺孟波手里正帮着工人们干活,动作娴熟,就是这一只左手的力量,让家乡的竹子“变废为宝”。

现在的他,自建的竹木加工厂年收入达20万元,还带动周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年增收万元以上。

励志!泸州合江90后独臂男孩自建竹木加工厂 年收入20万

范婷婷/摄

机遇

盘活村里“沉睡”的竹木资源,自建竹木加工厂

贺孟波从小在攀枝花长大,但却是合江县榕右乡木广村人。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初中毕业后,他就在外打工。2010年,18岁的贺孟波在一次送货途中发生车祸,失去了右臂,无法再正常工作,这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意味着,他得重新学习用左手吃饭、穿衣、拿东西。

和生活不便比起来,更困难的是就业。

身体恢复后,贺孟波尝试着找其他工作,却屡屡碰壁。他意识到,残疾人就业创业面临着比正常人更多的困难和艰辛。

2016年春节,贺孟波回到老家,泸州市合江县榕右乡木广村,看着满山的竹木苍翠葱茏,贺孟波心动了,想着,这些竹子不利用起来不就浪费了吗?

在镇村干部的建议下,贺孟波得到启发:发展竹木加工产业。

尽管榕右乡竹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近年来却因交通不便、外出人口增多等因素,销路一度打不开,群众守着“金山”,却没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看着眼前这成片的竹子,贺孟波想发展竹木加工产业的心更加强烈了。

说干就干,带着想法,贺孟波去到一些加工产业发达的地方取经,学习机器维修和研究竹片质量好坏,此外,还先后去往重庆、乐山、绵阳、赤水等地找厂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贺孟波的竹木加工厂落成木广村,眼看着一批批毛竹走出深山,贺孟波满是欣慰。

“竹子和树不同,树可以长几百年、上千年。而竹子长到七八年,如果不用就干死了。”贺孟波看着工厂里正在加工的竹子,庆幸自己当年做下的决定。

励志!泸州合江90后独臂男孩自建竹木加工厂 年收入20万

范婷婷/摄

帮扶

带周边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年增收万元以上

“削片机坏了,亲自修,人手不够的时候,还能帮我们把竹子放进机器打碎。”一名工人说,在大家眼里,贺孟波就是实打实的“拼命三郎”。

自己有了生存门道,贺孟波又开始操心身边的困难群众,58岁的木广村五社贫困户贺德明正是受益者之一。

“我的母亲80岁了,需要人照顾,现在每天在加工厂上班三、四个小时,一月只用工作24天,一个月上千元收入,既有时间干农活,还能照顾老母亲,工作家庭两不误。” 贺德明说。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贺孟波又陆续请了几名工人,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一并解决了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问题。

目前,贺孟波的竹木加工厂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加工厂收入达20万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带动贫困户和周边农户6人在厂里就业,其中解决贫困户4人收入难题,每个贫困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

同时,竹木加工厂对竹子的采购需求,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每个月,有40户农户贩卖竹子,竹木加工厂可收购300吨竹子,平均每户可增收2000元。” 贺孟波边干活边说。

贺孟波表示,希望以后能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与榕右乡木广村村民一起,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