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高红梅:《藏戏》教学设计、说课、专家评课!

|武穴市武穴办事处小桥小学 高红梅

湖北武穴高红梅:《藏戏》教学设计、说课、专家评课!

【教师简介】

高红梅: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武穴市小桥小学年级组长及班主任,先后被授予“湖北省黄冈市骨干教师”、“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武穴市教育名师”、“武穴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她所执教的《敢问路在何方》在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所执教的语文优质课多次在市、区、省级获奖,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获奖。

从教二十多年,她承担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武穴市小学思品教学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均取得优异成果。她认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本、教中有情、课中有智。

湖北武穴高红梅:《藏戏》教学设计、说课、专家评课!

【教学设计】

《藏戏》教学设计

武穴市小桥小学 高红梅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招徕、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戏曲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戏曲资料

3.师介绍戏曲种类,欣赏戏曲图片

师:有一种戏曲,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带着面具表演,漫长到一演三五天还不能结束,知道这是什么戏?

板书题目:藏戏

4.欣赏藏戏视频,初步感知藏戏

5、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提出的学习方法是:读、想、说、写)

二、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阿吉拉姆”等词语。

3.介绍人物:唐东杰布

三、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交流讨论: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 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藏戏的形成),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并作上批注。

2、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1:“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招来的只是一阵哄堂大笑。” ( 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

出示句子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师生合作朗读,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

出示句子3:“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配乐朗读,感悟藏戏的美)

出示句子4:“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齐读,体会唐东杰布的传奇之处)

湖北武穴高红梅:《藏戏》教学设计、说课、专家评课!

五、了解藏戏的特色,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8-20自然段,你认为藏戏最具有魅力的特色是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藏戏的魅力

生1: 舞台简朴。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只要有观众就行。”

生2: “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师出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白色面具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制的面具

3、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4、交流搜集到的藏戏特色

5、感情朗读8-20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学习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男生读三个反问句,女生将改成陈述句读一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

七、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层次感,更完整。

八、拓展延伸,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1、欣赏各种戏曲,感受中国戏曲的美

2、赞美中国戏曲(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进行点赞)

九、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从此爱上中国的戏曲,去了解更多的戏曲文化。

板书设计:

形成

藏 独

戏 舞台 特

特色 面具 魅

演唱 力

湖北武穴高红梅:《藏戏》教学设计、说课、专家评课!

【教师说课】

领略藏戏魅力 感受戏曲文化

——《藏戏》说课

武穴市小桥小学 高红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社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藏戏》。本单元是以感受“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结合本次说课主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说。

教材分析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颇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平,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的广博度不够,而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招徕、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这篇略读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1、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网站搜集戏曲资料;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自主研读、感悟体会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5、总结写法,拓展视野,延伸主题。我根据本课教学思路的需要选择有效教学手段,我整合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利用网站、丰富学习资源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整理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多样性的选择,提高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安排在课前预习部分。课前我让学生利用网站搜集有关藏戏的图片、藏戏的知识介绍等,并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展示,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信息来源,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知识铺垫。

(二)、播放视频、激发学文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一整合点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视频资料的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更真切、更丰富的体验,情感得到熏陶。

课堂开始,学生先汇报了搜集到的藏戏的资料,但对藏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形式,还没有感性的认识。我及时播放了一段藏戏视频。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感知藏戏的独特魅力,这些影音画面,大大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

多媒体图片和文本的有效结合,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原本苍白、乏味的文字变成了多元的冲击波。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到文字描写的内容,达到其它教学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在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特色之一:戴着面具演出时,通过文字的自读自悟,学生了解到藏戏表演者所带面具,具有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此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善者的面具,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制的藏戏面具,这样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到藏戏面具的特点,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学生看着这一幅幅藏戏面具图片,更深入的体会到藏戏面具的特点。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藏戏的认识。

(四)突显重点文字 、提升认识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方式,多样地呈现出课文的内容,利用色彩对比可以醒目的突出重点语段。使学生在朗读、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语言得到训练。

在回顾开头、体会写法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醒目的出示如下文字: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师生配合朗读,体会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和运用排比式的反问句式,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对拥有藏戏的自豪感。这样的呈现方式更新颖,既避免了久读课本上文字的乏味感,又突出了训练的重点,在读、品、悟中,提升了对藏戏的认识。

(五)、视频链接、拓宽视野、升华认识

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优势,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跨越时空界限,使语文学习更具开放性,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在拓展环节,我播放其他地方戏曲的视频,让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更感受到祖国戏曲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的深远。回归到本单元的专题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风民俗都独具魅力,从而使学生对中华民风民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关注学生学情特点,改变固定、封闭、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站、视频、图片等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感性认识,在理脉络、读文本,品词句中强化感受,升华认识,引导学生领略藏戏的艺术魅力,感受戏曲的文化内涵,激发情感,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快乐。

湖北武穴高红梅:《藏戏》教学设计、说课、专家评课!

【专家评课】

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

——《藏戏》评课稿

武穴市小桥小学 陈丽萍

高红梅老师执教的《藏戏》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课文主要讲了被称为“活化石”的藏戏的由来和特点。这节课既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又表现了扎实、真实、朴实的独特个人风格,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返璞归真的课堂。

一、 教学设计实用性强

高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自主研读、感悟体会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总结写法,拓展视野,延伸主题。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每一步的指导细致入微,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既有教师的讲授,更有学法的指导,媒体资源精炼实用。教学中,在理脉络、读文本、品词句中强化感受,升华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二、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藏戏特色的感受”和“藏戏形成”。作为略读课文,如何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高老师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在自读中理清文脉,整体把握,每当学生学习出现困惑时,高老师适时出示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来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综观本节课,高老师共四次出示了图片或媒体资源,每一次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第一次是课的开始,高老师让学生欣赏一段藏戏视频,激发学生学文兴趣,以直观方式感知藏戏的独特魅力。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传奇时,高老师出示画面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传奇更加深入人心。第三次是在感受面具特点时,搞老师出示面具与课文一一对应,让藏戏的独特之处更加突出。第四次是在欣赏其他地方戏曲时,为强化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印象,高老师又出示了几段地方戏曲的视频,通过这几段视频,让学生大致了解了我国戏曲的基本特点。

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优势,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孩子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文只是一个媒介,不管是哪类课文,能不能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节课高老师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在学习面具这一特色时,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抓住藏戏面具特点制作面具,课中学生展示交流自制的面具,通过制作、展示、交流,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整节课的亮点之处。

高老师的课引发了我的思考:略读课如何在一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提前预设,需要教师依据文本实际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还要借助课余时间,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请学生讨论,将课堂并还于学生;借助自读批注、品读感悟的方式来展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剖析道理,悟出真理 。看来:课堂教学的秘诀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反思、领悟、 实践。

正是因为高老师反思了、领悟了、实践了,她的课才显得扎实、朴实、纯正、美丽,正如雪域高原上的那朵雪莲花一样,纯洁、朴实、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