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球缺乏各种地形,只有平原会怎样?

小八爱地理


首先,现实地球并不是个球形,如果把海水抽干,地球就是个大鸭梨,下图是地球全身素颜照。是不是跟大家平时看到地球不一样,地球表面那些个凹凸不平就是题主所说的地形,没有地形地球就变成了真正球体了。

其次,现在的地形是靠地球的内营力和太阳外营力共同塑造的。什么是地球内营力呢?就是地球的板块运动,火山活动等,喜马拉雅山是被板块挤压出来的。而火山喷发说不定就在地球某个角落就造出新的山出来,下图是遥远的阿留申群岛的上斜坡的海底里喷出了四座新山:卡莱尔、克利夫兰、赫伯特和塔纳。

那什么是太阳的外营力呢?就是河流,风这种由太阳辐射驱动的侵蚀力,这些侵蚀力是很强大的,世界上有名的大峡谷都是河流切割侵蚀出来的,如我国的三峡,美国大峡谷等。

假如太阳还在,那河流、风的侵蚀还是会存在,平原仍然会被侵蚀出地形。所以没有地形了,平原也不会有,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地球全部被海水包裹 了,即变成了一个完美的水球,且洋流要非常规律,不然洋流也可能造成地形。

考虑到海洋是地球的主要的生态系统,假设还是进化出了人类,那人类只有畅游在无边无际的大海,或可住在海洋中高高的树木。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和关注!


昆仑还东国


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地表的各种形态是由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以及板块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蚀、水蚀以及其他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目前地球上比较突出的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这5种。

不过,如果非要假设地球上只有平原,这就意味着地球表面是一马平川,是无限接近大气三圈环流的理论模型,仅仅只需考虑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地形的阻挡,地表的气候类型和降雨分布也将有所改变,不过由于各大洲面积不一样,因此存在较大差异(下面以北半球各纬度地区为例)。

就赤道至北纬10度范围来说,总体的气候类型和降雨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在这一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气流上升而形成对流雨,理论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大,仍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丰沛。

在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而是到了中高纬度(除了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变大,一方面在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大陆的东岸仍然存在季风气候区,但由于没有地势的阻挡,夏季风相对难以形成地形雨,而冬季风则是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到更低的维度地区;另一方面,在西风带的影响下,同样由于没有地形的阻挡,对内陆地区的影响更广,但是由于长途跋涉水汽不断减少,可能会导致亚洲中部、北美洲中部形成面积更大的沙漠。

总之,如果地表只有平原,这将是很悲催的,其不利影响远不止以上所述。但是存在积极的影响,记得第一次去河南,当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我便不由得感慨,地这么平整,推土机随便推一下就是路,哪像南方又是桥梁又是隧道的,假如地球上没有山水的阻挡,这将更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地理那些事


如果是这样,对于自然环境的应该是很大的,比如在气候方面,就没有了像青藏高原那样的高山高寒气候,同时在降水方面就不会有像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对于西风带的阻挡那样,在山脉西侧迎风坡,水汽抬升,降水丰富,而在东侧背风坡,降水稀少的现象。来自海洋的水汽缺少地形的阻挡,能够更加深入内陆地区。但是在冬季,也同样更加有利于来自两极地区的冷空气入侵,带来大幅降温。

还有在河流方面,由于地势平坦,地势落差小,就很难发育出像长江那样的河流,没有了高原山地,河流的源头也就不清晰了,地表可能会多沼泽分布,洪涝灾害也可能会经常发生。没有的地形变化,在自然带分布上,我们就看不到山地的垂直分异了,那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场景也看不到了。此外,由于全球各地都是一样的地形,那么人们就会大大减少旅游的需求,自然旅游景观会变得很单调,壮美的泰山、峨眉山、庐山、黄山都不复存在。


地理沙龙


都是平原,那太梦幻了,尤其是北美,没了落基山,寒潮大部泄入太平洋,密西西比河以东养活三十亿人何难?不带政治立场



Consul632


部落、种族、国家的交流会更加方便,不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许就不会成成如此多的习性各异的民族。


Chinsong


地球将全部被水淹没,没有动植物或者只有水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