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城固“扶贫车间”唱响幸福歌

两年前,为鼓励农村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及因病、因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半劳力人群,城固县利用废弃宅基地及农家庭院等闲置土地,建设简易钢架结构“扶贫车间”。

桔园镇陈家湾村的“扶贫车间”由此而生。

汉中城固“扶贫车间”唱响幸福歌

两年来,村民的“守成”迎来了“收成”。按照“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企业订单收购的模式进行食用菌培植,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用地困难、产业销售有风险等诸多难题。的确,依托“扶贫车间”项目,换种方式耕田种地,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的村民从土地里刨出“金疙瘩”,村集体活力充沛:建成日光温室和设施大棚10亩,主要发展食用菌种植,年产值150万元,可实现利润40万元。

从项目酝酿到落地,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陈向前心里始终装着一本明白账,“扶贫车间的初衷和目的是让大伙增收致富,今年会将纯利润的50%分给大家。”

“以前家里有两亩柑桔,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日子照样过得很紧巴。”说起现在的好光景,桔园镇陈家湾村贫困老党员陈振汉仿佛一脚踏上了金光大道,“自家废弃的宅基地上建起的扶贫车间可以用来种黑木耳,每年能增加3600元收入。两亩荒地入股了村里的千亩荷园项目,土地流转每年能拿到1500元,荷园收益了我还有分红!”

如今的陈家湾村是远近闻名的“三变改革”试点村。

汉中城固“扶贫车间”唱响幸福歌

城固县桔园镇陈家湾村依托“扶贫车间”项目,建成日光温室和设施大棚10亩,主要发展食用菌种植,年产食用菌4万余斤,产值150万元,可实现利润40万元。图为该村村民正在大棚务工。叶梅 摄

8间占地6亩的“扶贫车间”已经搭建完成并投用,参加务工的人员在几个车间里忙碌。谁曾想到,两年前村里提出修建“扶贫车间”种植食用菌时,反对的多赞成的少,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食用菌能不能种好?种出来好不好卖?市场风险会不会大?

“我先带头试一试,能赚钱大家一起干!”陈振汉的一句话,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说得好不如干得好,要干就甩开膀子大胆干。村党支部成员薛中善耐心做群众的沟通工作,同时积极与汉中三道中瑞公司联系,寻求技术支持和食用菌销路。为了实现规模化经营,村党支部整合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30.3万元入股分红,利用闲置多年的荒地搭了8座扶贫车间,主要发展食用菌香菇、木耳等,贫困户每股可分红80至150元。“扶贫车间”建成后第一季度纯收入超过3600元,这让贫困户看到了更多希望。

现在,桔园镇陈家湾村抓住“三变”改革这一难得机遇,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产景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发力实现乡村振兴、村民致富,阔步迈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来源:汉中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