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国军士兵的标准装备是什么?

官破晓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德械师,美械师等等极少数精锐部队。其他绝大部分陆军单位,都是非常惨淡。

以中条山部队为例子,这里的部队,就是一年两身灰布军装,都是土布制作。还有一条装粮食的布袋子,鞋主要是自己制作的草鞋。棉大衣,一个步兵班2件,只有站岗的士兵,才能穿军大衣。

棉衣比较匮乏,因为实在缺少棉花和布匹,甚至还发放过棉短裤,这种匪夷所思的服装。每天连队一半的士兵,都要去黄河边搬运粮食柴草,另外一半士兵大部分要忙于磨面,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打柴,只有极少数人实际进行军事训练。

按照标准,每名士兵会发武器,但是,一个师当中70%的士兵,实际上都是搬运兵。一旦行军,由于没有汽车,也缺乏骡马。

所有的帐篷,通信器材,电线,炮弹,迫击炮,锅碗,被褥,粮食,还有,工兵器材,甚至是山炮这种重武器,以及磨盘这种沉重的物价。都需要分解成一小份一小份的,由士兵自己用扁担挑着行军。

美国记者白修德说过,中国军队第62军在行军的时候,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就靠两条腿行军,没有重武器,只有几门一战时期的山炮。由于没多少炮弹,开炮时几如守财奴算金币,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用。

大约三个士兵,才有一支步枪,第62军还是当时军委会直辖部队,由此就知道,大部分部队的配置水平了。这个部队肩挑人抗,从广东北部徒步穿越山区增援湖南衡阳,随后又从湖南徒步穿越层层大山去增援广西,所有士兵身心俱疲。最后战死病死过半,只剩下7000多人。

就是这个部队,又被指定去防御柳州,结果1944年11月,柳州成为抗战我国失守的最后一座城市。


深度军事


广义上的国军呢,其中包括了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晋绥军、川军、湘军、粤军、桂军等,而且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在国军战斗序列的。这里面,除了中央军是老蒋嫡系以外,其他的都是杂牌,杂牌的武器装备都是很难保障的。

中央军是老蒋亲生的,中央军的高层也都是老蒋政府的要员,这也就决定了,杂牌军处处受排挤,处处被打压。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亲妈生的和后妈生的,还有更惨的,就是没妈的。

按照常理,作为国家军事武装力量,装备应该是统一的,然而统一的仅仅是中央军,其他地方派系,都是各自军阀头目军政长官自给自足,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武器装备调配不统一,各军之间武器装备差距非常大。

中央军最精锐的是他们的德械师,按照德国人的办法整编军队,配备仿制德国步枪的中正式步枪,使用毛瑟C96手枪,每个班一挺ZB26轻机枪。而德国人的帮助结束后,蒋介石又找上了苏联。后期,美国参战,对国军大量援助,但这个时候,援助还是只能给到中央军,什么M1卡宾枪,什么汤姆逊冲锋枪,这些装备也只有中央军有。

而杂牌军中,数东北军装备最好,东北军有自己的成熟完善的兵工厂,配备的武器也在同时期比较先进的。而后期张学良被软禁,东北军被拆分瓦解,东北军再也没能以东北军的身份出现在抗日战场上,但是撤回关内的东北军,依旧活跃在战场上,为后来的战争做出了巨大牺牲,几乎是以全员阵亡的代价完成了使命。

川军,这种部队,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有保障,出川作战后,就更没有任何保障。他们使用的川造的步枪川造的子弹,在性能上,严重处于劣势,就是这样的军队,一次次和日军正面抗衡。无数士兵将自己的命断送在了他乡。


军武文斋


抗战时期国军士兵的装备总体来讲不咋地,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在没有得到美国军援之前,国军只有几个德械师的装备还算可以,还有两个税警总团,其他国军部队装备很一般,有的还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虽然广义上都称为国军,但是里面区别可大了,我们就拿士兵装备里面的鞋子来做个比方,除了蒋介石的嫡系国军以外,其他地方军阀的国军,别说皮靴了,布鞋都穿不上,历史上有名的川人出川抗日,川军部队就是穿着草鞋,转战各地的。,

抗战前期,军事装备给养供应不足,各地方的国军部队的被服也是良莠不齐,军服的颜色也是五花八门,士兵的作战武器主要以79式中正式步枪为主。班用支援火力主要是,仿捷克造班用轻机枪,这种武器我们在抗日电视剧上经常可以看到,就是那种弹夹在枪体上方的机枪。手枪主要,就是毛瑟驳克枪,俗称盒子炮。国军装备的重机枪主要装备的就是24年马克沁式,也是很少量的的。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国军接受了部分的美军军援,m1式半自动步枪,M2是卡宾枪,以及勃郎宁M式重机枪等,火力才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另外单兵的被服,钢盔,也都得到了配发。

总之在抗战期间,国军士兵的装备和日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我们的老前辈们,还是以不屈的精神,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天使老说喜欢我


抗日战争时期,所谓的“国军”就是蒋介石中央军和各地方实力派军队的总和,严格意义上说也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成分非常杂乱,武器装备更是五花八门 ,序列不同,待遇不同,所以很难界定“标准装备”是什么。

抗战初期苏联给予国民政府一定的军事援助,以此列装了几个苏械部队,比如第五军、第八军和第七十四军等,随着1939年《日苏中立条约》的签定,苏联停止军援。到抗战末期美国开始提供较多军援,国军又开始装备美械部队,但都不应该算抗日时期的主流装备。



唯一可算成规模的就是国民政府为对日作战而准备的“调整师”,是在德国顾问的建议和帮助下进行的陆军整编,原拟完成六十个调整师的整训和换装,由于战争爆发,仅完成了两批二十个师的人员与装备调整,注意,调整师并不完全等于“德械师”,由于国力窘迫,一些调整师装备的是仿制武器而非德械。

调整师士兵的标准装备如下:



1,步枪,德制7.92mm1924年式毛瑟步枪(k98前身)或“中正式”步枪。

2,子弹袋,帆布长条型,由肩上斜绕一圈再到腰间一圈,可携带20个5发弹夹(少数德械部队为皮制子弹盒)。

3,水壶,部分德国进口部分仿制,椭圆形木塞盖,肩被带。

4,干粮袋,方型,背带跨肩。

5,防毒面具,德制1930式,也有部分仿制。

6,军常帽,圆筒型军小帽。帽围上有护面部,平常时折叠上去以两颗钮扣系住。

7,钢盔,德式M35钢盔,有一颗青天白日徽。

8,手榴弹,仿自德国的“二四”式长柄手榴弹。

9,刺刀,575.5mm国产加长型。

10,绑腿。


度度狼gg


国军士兵根本就没有标准装备,基本就是万国造阶段。

借着这个文章,纵横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国军(国民革命军军)的武器装备发展史。

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的主要武器装备

所谓的国民革命军是在北伐前期,老蒋把北伐军的名字改得高大上一点,实际上基本就是南方地方军阀如桂系、粤系加上中央军(黄埔学生军)等拼凑而成,但是这只军队和北洋军阀的部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是一支有信仰的队伍,并且配备了大量苏联送来的武器。

很多人会疑惑,十万北伐军是如何打倒几十万北洋军的,其实这个武器就是重要一节,孙中山临死前和苏联确立的联合关系,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革命,1924年8000多支莫辛纳甘步枪以及一些火炮和机枪送达广州,到北伐前期,国民政府一共接收2.6万支步枪,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大炮24门。

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截获商团的武器,以及自主生产的一些。

这些武器大部分给了黄埔学生军,也就是后来的第一军,而地方军阀基本都是万国造。

从北伐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国军的武器装备

这个时候可以说是老蒋财大气粗的时候,先是击败吴佩孚和孙传芳的40多万北伐军,收编了大量部队的同时,也接收了他们的兵工厂,比如生产“汉阳造”的兵工厂,也为国民革命军提供了大批的武器。

紧接着发生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中原大战,老蒋的中央政府彻底的掌握了全国的政权,这个时候中国以前的所有的武器基本都被国军所掌握,因此武器更是五花八门,相比北伐时期还要混乱,值得一说的是,东北军在九一八后撤到关内,拿的枪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阎锡山的部队很多武器是太原兵工厂生产的。

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老蒋在获得绝对权威的同时,开始向德国学习军事,并且购置德式武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看老蒋反苏,开始与国民政府合作,德国更是想帮国军建立60个德械师,全师人员编制为11423人(野炮挽马师)或11579人(山炮驮马师),装备野(山)炮12门、小炮24门、82迫击炮24门、重机枪74挺、轻机枪336挺。实际调整过程中,装备也大量缩水,最后只有十个师能够称得上德械师,但是老蒋的钱没少花,运输大队长的这个称号真的不是白给的。

全面抗战时期,国军的武器装备

希特勒能够发动二战,估计老蒋还是助力一些,不说别的,就是国军脑袋上戴的钢盔,老蒋就进口了31.5万顶。

截止到1935年从德国进口1924式毛瑟步枪一万支,ZB26轻机枪5000挺,盒子炮5000把,以及一些轻型的迫击炮等,在德国的帮助下,中国也能够自主生产一些仿制1924式步枪的中正式步枪,以及其他装备。

1935年又开始续订装备,步枪子弹1.3亿发,马克沁重机枪1131挺,高射机枪120挺,战防炮224门(包括炮弹12.4万发);1937年又续订马克沁重机枪900挺,手枪3万把,当中还有10万支步枪和1.2万挺轻机枪的订单,虽然抗战爆发,但是大部分的装备都运抵中国了。

德械师是全面抗战初期的中坚力量,虽然精锐,却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时候被打残,再加上二战开始,德国自身也需要制造大量武器,因此也就无暇顾及中国了,后来日德同盟,中德也就中止了合作关系。

在中日全面开战后,由于德械师被打残,中国和苏联又开始进行合作,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苏联希望利用中国来牵制日本,因此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装备,从1937年到1941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1200架飞机,1317门火炮,14025挺机枪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等。

然而到了1941年苏联同日本媾和,苏联停止对话援助,老蒋将目光投向美国,中国组建开始装备美式武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征撤退到印度的新22师和新38师最开始接受美式训练装备美式武器。

所以,在抗战中,国军的武器从来没有“制式”标准过,不像日本基本可以人手一把三八大盖。


史论纵横


由于国民政府当时并没有统一军服装备等。所以各支地方部队和中央的装备也不一样,首先是中央统领的中央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主流抗战力量。当时釆用的是德国式装备而且战斗力,部队纪律,战绩各方面中央军都有着不错的成绩。在抗战各个战役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他们的军官出身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或者黄埔军校英勇善战战斗力可以说是一流。地方军:则有广东军,广西军,云南军,贵州军,山西军和东北,西北军。装备最精锐的当然是东北军。有坦克,飞机,军舰,各口径火炮,迫击炮,山炮,轻重机枪更是数不胜数。可稀最后都进了日本人的口袋,就连沈阳兵工厂也被接受。第二是广东军前身是北伐军,身经百战。军官更有黄埔军校学员担任和北伐军原有军官担任绝对保证战斗力。装备有200架战机,一定的海军,少数装甲部队。但轻重火力也是非常不错的。有石井兵工厂,广州造船厂,韶关飞机制造厂,重炮厂,等保证了海陆空三军装备。釆用法式装备,和英式,日式装备。战绩也是从南京到武汉再到广州从来广东军没有一员将领做汉奸。有广东十虎将之威名。第三:山西军才用日式装备,军队战斗力也不错打了好几场血战,也有造炮厂,与太原兵工厂。第四:贵州军,云南军这两支军队装备法式装备但是没有大型兵工厂,装备也是二手的。但战绩也是相当不错的。


光辉岁月8977788


我是走心的推荐。抗战期间,国军士兵分为地方杂牌军-如桂军、湘军、川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残部等(战斗力排序同此,中央军居中),其装备参差不齐:大刀一把(众多地方杂牌军无法人手一枪,最基本的装备就是大刀),步枪一把(五花八门:汉阳造、中正式,毛瑟98K、莫辛-纳甘、春田式)及刺刀,子弹若干(看财力和运气)和子弹布袋,手榴弹至少一枚,布军帽、布军衣、草鞋或布鞋一双,绑腿一副,口粮:窝窝头或炒米一把。<strong>补充火力:驳壳枪(少量德国原产,多为国内仿制),非常寒酸。

装备最好的当然是老蒋的中央军嫡系,中正式步枪一把(后期获得美方军援,改为M1卡宾枪)及刺刀,子弹30发,4枚木柄手榴弹,布军帽及钢盔,布鞋或皮军靴,制式帆布军衣,绑腿一副。补充火力:汤姆逊冲锋枪,M1911手枪-美军援。可惜解放战争都慷慨奉送给解放军。

中央军与地方杂牌军装备对比<strong>


走心的推荐


抗日战争期间,限于当时中国的国力,国民政府的统治力和有限的财力及工业实力,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既没有足够的钱,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和生产能力,更没有足够的威信和实力全面统一国军的装备。


因此抗战期间,数以百万计的国军士兵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都是有什么用什么,只能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忍受着最糟糕的后勤,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浴血奋战。从大的方向来说,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国民党的中央军在诸多国民党军队中装备和后勤相对是最好的。而蒋介石的中央军,根据装备的不同依然分为几种,如德械部队、苏械部队、美械部队和万国造部队。


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学习德国的国民政府,向德国购买了大批装备,形成了中央军最精锐的几个德械师。而全面抗战爆发前期,为了牵制日本,苏联也向国民政府援助了大量装备,也因此中央军中也有几支苏械军。而抗战后期,随着美援的大量进入,中央军中也出现了大量的美械军。

不过,高达数以百万计的大军只依靠援助,毕竟杯水车薪,国军中装备最多的,还是国内生产的武器装备和军阀混战期间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装备,也就是万国造。这些所谓“万国造”,口径大小不同,装备要求更是五花八门,极大的限制了部队后勤和战斗力。



第二,大的军阀麾下的部队,如阎锡山的晋绥军,云南的滇军,广西的桂军等等。由于背后有占据一方的大军阀支持,这些部队的装备及后勤相对良好。如阎锡山麾下的晋绥军,主要装备的是太原兵工厂制造的武器。比如步枪,就是仿日本三八式步枪的晋造步枪。


第三,“后娘养的”杂牌军。这些杂牌军,如失去统帅的东北军、西北军,没有统一领导的川军及其他杂牌部队。这些部队是国军中人数最多,但也装备最差的部队。这些部队条件最差,装备最为糟糕,绝大部分杂牌军们都是拿着军阀混战时期的武器。这些武器不但性能落后,使用时间长,口径不一,甚至连最基本的弹药供应都无法满足。

第四,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期间,名义上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和八路军也属于国军序列。由于一直被蒋介石视为最大对手,蒋介石虽然迫于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的压力,将其整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但是除了抗战初期曾给予少量的军饷外,就再没有给过八路军和新四军任何补给。

因此,从国民政府的援助来看,比杂牌军更惨的,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装备,绝大多数只能自力更生,“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位于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队伍的武器装备,大多数都来源于对日寇汉奸作战后的缴获。


鸢飞九天2018


其实国军士兵根本就没有标准装备。有啥就用啥,原因很简单,国军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基本上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来自于列强。

在老蒋统一中国时,国军一开始拥有金陵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等一批相对来说可以满足自己国防需要的国防工业基地,但在现实中却发挥作用不大。

沈阳军工厂在“9.18”事变后,被小六子白白送给了关东军,而山西兵工厂则是阎锡山的宝贝疙瘩,根本不可能受蒋控制,而金陵兵工厂则在淞沪会战后损失惨重,产能大减。为了对抗日军,弥补中日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巨大差距,老蒋也只好买买买,带来许多外国标准。

首先是德国标准。从1927年第一任德国顾问鲍尔开始,德国军事顾问团就始终伴随中央军的成长,并培养了名噪一时的德械师,配备纯一色的德式装备,毛瑟,M35钢盔,克虏伯重炮要啥有啥,并进行德式训练。



其次是苏联标准。由于德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德国人最终取消了和蒋介石的交易,没了德国货,老蒋又找上了苏联人,买到了莫辛纳甘,转盘机枪,T26,战斗机等苏式武器,在次是苏联标准。由于德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德国人最终取消了和蒋介石的交易,没了德国货,老蒋又找上了苏联人,买到了莫辛纳甘,转盘机枪,T26,战斗机等苏式武器,在苏军顾问团的帮助下组建了苏械师第200师。200师在昆仑关一战中,一举击溃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


最后是山姆大叔的美式标准。随着租借法案的通过,国民政府从美国进口了部分武器。这军火贸易也是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随着德式苏式的来源中断,最终老蒋只能买美式装备走美式标准了,战斗力算是杠杠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新一军一举击溃了日军第十八师团。



历史证明,没有完善的军工体系,就会仰人鼻息,命门就掌握在别人手里。你不卖,找下家,武器换,但士兵却无法迅速熟练地使用武器,这也是国军在抗战中连连败退的原因之一了。


兵说


南京国民政府由于是从北京北洋政府过渡而来的一个政权,虽然在当时的中国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力量,在当时整个国军体系里面,除老蒋的中央军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东北军、西北军、桂军、川军等等,而国军士兵武器能达到标准水平的也只有老蒋的中央军。



在北伐胜利后,国民政府便效仿德式军事体系,大量聘请德国顾问,也购买了大量的德式装备,准备重新组建新的国防力量,以六十个常备陆军师为国防基础,但这一整军计划因为抗战的爆发而搁浅,最终在淞沪会战爆发前,就老蒋的中央军而言很多部队都没有普遍装备德械武器,而当时整训完成的陆军德械师并没有多少,就以当时国军德械精锐孙元良的八十八师为例。



八十八师当时官兵总数大概共1.4万人左右,步兵是两旅两团编制,除步兵之外,还有一个山炮营,一个战防炮连、一个高升炮连,除这些之外,还有常规的辎重营、特务营、工兵营等。而步兵常规配置都是德制98k或者中国仿制98k步枪,另外营级以下编制是一个连三排九班,其中一个班便配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另外每个营都有独立的重机枪连,大多配备的常规马克沁水冷重机枪。



而这德械师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便奔赴战场,于淞沪和日寇展开了生死较量,而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也使得当时老蒋的精锐德械师几乎损失殆尽,但也打破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而德械师中最著名的一支部队便是八十八师的524团,这便是“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部队,在副团长谢晋元的率领下,和数倍与己的日寇激战数天,成功的完成了任务,而这支部队在南京保卫战结束后,全师仅存五百余人。

德械师历经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之后,因为巨大的伤亡几乎此后在无建树,尔后逐渐被在抗战中组建起来的美械师代替,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谢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