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还下地干农活,对此你怎么看?

终归农村


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地里干活,对此我有两点看法。

第一,勤劳朴实的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勤勤恳恳一辈子,不靠天,不靠地,靠着自己种出一亩三分地。

干活,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干活,才能让他们心里踏实,即使上了年龄,干了一辈子活,突然叫他闲着,他反而不自在!

而且农村的娱乐活动又少,闲下来无事做还真不自在,所以还不如干点农活,自给自足,又能为儿女出点力,这样多好。

在农村,我们那边很在意一句话,只要还动得了,活就还得干,跟当兵的精神有点类似,只要还能动,仗就还得打一个道理。

这也许就是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朴实吧。

我们那儿有个老人80多岁了,他儿子都六十多了,以前经常看到他担着一挑粪去灌庄稼,身体好得很,也拼得很。

那个时候看到他很不解,八十多了身体为什么还这么好,我就问我爸,我爸说,他以前五几年的时候是土匪,经常喝药酒,经常锻炼,所以身体特别好。

前两年我回老家,就再没有看到这个老人,后来一问,才知道去世了,死的时候享年95岁,这种人就是真的活了一辈子干了一辈子,他苦吗?他累吗?不一定,他如果想要享清福,早就可以享了,只是他不愿意,他想干活,就这么简单,这就是勤劳的人民。

现在他儿子七十多岁,他们一家人干着十几家人的庄稼,一年柑橘收一万多斤,粮食收几万斤,他的勤劳与朴实又在他儿子身上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这种人是可敬的。

而且我们是四川这边,丘陵地带,用不机器,都是靠人力耕种,你可以自己脑补下。

第二种,悲催的老人,子女都出去了,留下老人在家,没有人养老,又没有生活费,这种老人仿佛被遗弃了一样,他必须靠自己干活才能生存下去。

这种老人无疑是可悲的,虽然家乡大部分老人都是勤劳的,干活也是他们自愿的,但是这种被自己儿女遗弃的孤寡老人,就真的凄惨了。

我们那边另外一家就是这种情况,一个老人七十多多岁了,每年春天都要出来捡柑子果和知了的壳去卖钱,就是为了挣一点生活补贴,每次看见她都很心酸。

年轻的时候,他丈夫就离她而去,农村都是小儿子养老,可是小儿子不懂事,年纪轻轻就喝酒喝死了,大儿子不管她,自己一个人孤苦无依的生活了后面人生的三十年。

每次她到我家里来耍,我妈都会给她拿一些米面什么的,以保障她能够生活下去,这种老人吃不起肉,吃不起油,一碗面几颗青菜,几颗盐就是一顿饭。

生病了没人照顾,也没钱看,只能硬抗过去,所以最后七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且去世了七八天,才有人知道,这种老人无疑是最可悲的一种。

都说养儿为了防老,又有多少老人最终是孤苦无依的艰难活过下半生,我们孝道都去了哪里,是什么样的心态,让你没有在父母面前尽享呢!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子女拉扯大,他们容易吗?她们老了难道不该多孝顺他们吗?

请让我们的优良传统继续延续下去。

就说到这里吧,我相信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情况,让我们的老人还在地里干活,我只阐述了两种,一种是中国人民的朴实与勤劳,一种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多行孝道,这样才能老有所依。

最后,我是Lv笑苍天,关注我,没有错,如果你认可我的观点,请为我点个赞👍,谢谢你的每一分支持。





Lv笑苍天


大家好!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在农村为什么六七十岁的人还在下地干农活,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现在城市里六十岁都已经退休养老了,拿着高额退休金颐养天年,而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还在干活呢?

现在农村的壮劳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农村的田地就没人种了,留守老人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见不得庄稼地里长满荒草,一般都会自己种。

有些农村家庭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买房子花尽所有积蓄,为了孩子还借了钱。为了给孩子减压,这些债务都落到了年迈的父母身上,所以到了再大年纪也得干活,农村里别说六十岁,七十岁下地干农活的也很常见。

农村人情礼债大似天,每年人情往来农村人都不会落下,那么这些钱从哪来呢?一般老人都替儿女考虑,不问儿女要钱随礼。还有平时有个小病小灾也不会惊动子女,自己就要花钱看病抓药,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农村的老人一辈子吃了很多苦,现在虽然有了农合,一般一个月领到的也就百十块钱,远远不够开销,在他们看来只要身体还健康,都要下地干活。老人心疼儿女,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为了自己能养活自己或者是想多赚一些钱来让自己心安,给自己养老,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就会自己去田里种地。

不过,还是有很多的农村老人不是为了生计去种地的,子女们孝顺,经常会提起要把老人接到城里去住,老人却不愿意,因为农村环境好,又安静,自己就愿意待在农村里面,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而且自己活了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只会种地,无聊没事儿干就种种菜,干干活,也算是锻炼锻炼身体了,毕竟忙了一辈子,突然什么都不干,还真会不习惯。养养鸡、种种菜,不仅能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逢年过节还能让儿女吃到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何乐而不为?

朋友们,在你们的家乡这种情况多吗?欢迎留言评论!



我的家乡在皖南


虽然,人到了六十已花甲,进入老年。可是,在农村六十岁的人,真的不算家里的老人,什么农活都可以干。

而七十岁,就是老辈人常说的:七十古来稀。到了七十岁,真的是老了。但是,在农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照样下地干活。

这里举例怀念,我最可亲可敬的爷爷在世的九十年代吧。

爷爷虽已故去整整二十三个年头了!但是,爷爷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爷爷七十多岁的时候,一直坚持和妈妈一起下地干活,因为爸爸在医院上班,是公家的人 ,顾不上家里的农活。所以 ,从小一直看着爷爷和妈妈打理农活长大。

淳朴,善良的爷爷,一生都没有离不开过土地。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习惯,在爷爷的年代里根本不是的!

天还没有亮,爷爷就起床了,妈妈听到爷爷在院子里的动静,悄悄地赶紧起床,随便做点早饭,囫囵吞枣的吃一点,和爷爷一起,或许扛着锄头除草 ,抑或牵着骡子犁地 ,每次到了田间地头,天还是灰蒙蒙的,刚刚能够模模糊糊地看见地里的庄稼。

这样的农耕习惯一直沿袭到爷爷得病不能下地。

如果是下雨天,不能下地干活 ,待雨停下来,爷爷急急忙忙地扛着撅头,去地边挖野草,清理整修地边。




记得上初中的哪个年代,我大约十三四岁,一次,春耕种土豆,爷爷在前吆喝着骡子犁地,我跟着后面丢籽种,刚开始手脚生疏,跟不上爷爷的步伐,爷爷很生气,就用抽骡子的鞭子轻轻地打到我的腿上,让我手脚学麻利点。被爷爷抽了一鞭子,偷偷地哭着紧跟着爷爷身后把种子丢完。

回到家里吃午饭,爷爷不停地给我的碗里边夹菜边说:红儿,爷爷打疼你没有?我知道爷爷不会使劲打我的!我故意说:打的很疼。爷爷说:以后再不会打了。

此刻想起,仿佛就在昨天。多希望爷爷还活在人间啊!天堂的爷爷一定保佑他的子孙平安健康!

爷爷的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劳累到了七十五岁得病,七十七岁离开了他一辈子眷念的黄土地!终了葬于黄土高原。永远的化为泥土,生死相依……

因为,爷爷那个年代,还没有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享受国家政策的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养老金。所以,一辈子,勤勤恳恳,靠双手养活自己。并不是儿女子孙不孝敬爷爷,而是农村老人一辈子热爱土地。

虽然,今天的农民比九十年代好多了,国家的政策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都可以享受一个月103元的养老金的生活保障。



但是,在农村,越老越勤快,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老人,活到老 ,劳作到老,直到生命的终结。

因为,农村人越老越依恋土地,若不下地干活,心里总是缺少点什么?

我时常看到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推着自家果园里的各种果子,或者蔬菜,沿街叫卖的情景,不由得肃然起敬,感慨老人一生奋斗的精神。

所以,归根结底,在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虽然,身份卑微,却阻挡不了灵魂的高度。

朴素无华的老人们懂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在于运动。

嗨!我是三农的伊水清影。若喜欢我的问答,那就加个关注呗!

伊水清影图文原创/于2019年5月5日晚/雨天


清影说农


60多岁下地干农活,在农村这很平常,记得前几天我去地里浇地遇到一个60多岁的老人也在干活,就聊了起来,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应该享受了。

老人说,歇着就得歇出病来,只要还能干动就得干。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还能干动,就伸手要吃要喝不好,人家也是一个家。

我觉得这就是大多数老人的真实心声吧,农村上了年纪不干活的一般都是年轻的时候有稳定的工作,老了有退休金。或者就是孩子们特别有出息,再就是有病的干不了活。

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请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小莉在乡村


我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个农村,我太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爸妈今年六十六了,我有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我弟弟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六岁,并且家里还需有十三亩地

我爸妈每天起床很早,给孩子做饭,再给孩子穿衣裳起床,再把孩子分别都送到学校,自己才有时间做别的事情,才有时间去忙地里的农活,有时打除草剂,有时灌溉。

我爸妈不舍的花一分钱,但是没少给孩子买零食买衣服,也不舍得花子女的钱。两位老人能省的都省下,这是我爸妈在给我儿子庆祝生日,感谢二位老人

我和媳妇在洛阳工作




儿童防护卫士


我的父母今年就已八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每次农忙一到,不是我们先往家里打电话,而是他们先打电话给我们,说家里的活少,用不着我们回去。

一天夜里,我的堂哥打电话给我,说父亲住进了医院,我们连夜往家里赶,事后才知道,父亲听天气预报说今夜有雨,一天没吃没喝,为了不让麦子烂在地里,昏倒了,摔骨折了。

哎,可怜天下的父母,为了我们在外安心工作,总是说家里一切都好,没有多少活,身体好好的,可是,连收割机都舍不得花钱用,自己用镰刀一点一点地割。

看到躺在病床上瘦小的父亲,此时,我的鼻子酸酸的,父亲看到我们回来,脸上露出从没有过的微笑,用手摸着我的脸,而我却哭了...




恒通玻璃店


我七十三了,经常下地劳作,老伴和孩子们都反对,好像给儿女们丢人了,可是我干了一辈子习惯了,不下地空落落的,地里没活也愿到地里转一圈。孩子们让我去打麻将,说实话,整天坐在麻将桌上不像个庄稼人。由于党的好政策,种地不纳税不交公粮,并且还有补贴款,老了还有养老钱,农民比以前富裕了,也有闲钱了,但是不能没黑没夜的玩麻将啊,特别是年轻人。其实到地里活动活动很有益处,空气清新,还有收益。


采菊东篱下175027524


大家好!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在农村为什么六七十岁的人还在下地干农活,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现在城市里六十岁都已经退休养老了,拿着高额退休金颐养天年,而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还在干活呢?

现在农村的壮劳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农村的田地就没人种了,留守老人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见不得庄稼地里长满荒草,一般都会自己种。

有些农村家庭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买房子花尽所有积蓄,为了孩子还借了钱。为了给孩子减压,这些债务都落到了年迈的父母身上,所以到了再大年纪也得干活,农村里别说六十岁,七十岁下地干农活的也很常见。

农村人情礼债大似天,每年人情往来农村人都不会落下,那么这些钱从哪来呢?一般老人都替儿女考虑,不问儿女要钱随礼。还有平时有个小病小灾也不会惊动子女,自己就要花钱看病抓药,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农村的老人一辈子吃了很多苦,现在虽然有了农合,一般一个月领到的也就百十块钱,远远不够开销,在他们看来只要身体还健康,都要下地干活。老人心疼儿女,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为了自己能养活自己或者是想多赚一些钱来让自己心安,给自己养老,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就会自己去田里种地。

不过,还是有很多的农村老人不是为了生计去种地的,子女们孝顺,经常会提起要把老人接到城里去住,老人却不愿意,因为农村环境好,又安静,自己就愿意待在农村里面,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而且自己活了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只会种地,无聊没事儿干就种种菜,干干活,也算是锻炼锻炼身体了,毕竟忙了一辈子,突然什么都不干,还真会不习惯。养养鸡、种种菜,不仅能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逢年过节还能让儿女吃到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何乐而不为?


乐萱之家


我父亲今年六十八,不仅种了自己家地,还包了邻居家地来种,村里谁家请他去干零工,他高高兴兴去了。比如最近村里有人家盖房子,让他去做小工,一天一百五,他高兴的一天假舍不得请,地都是早晨四点起来和妈妈一起种的。话说其实这些年爸爸一直这样,一天假舍不得请,地里活都是早晚做,我们小时候,每天晚上把工具送到地里,爸爸下班直接去地里干活。他辛苦了一辈子。

估计有人会喷我,不孝顺父母,这么大岁数还让他们劳碌,关于孝每个人认知不同。话说我大学时候回家自己事情都自己做,也会下地干活,想吃啥也不说。到现在回家,因为孩子小,地是下不了了,还会今妈我想吃这个,明妈我想吃那个,妈妈天天忙着给我做各种吃食,我会做一些其他家务。咋说呢,这些年我发现人老了特别怕自己没用,不被需要,你让他们做点事,他们还开心,觉得还是孩子的依靠。至于爸爸的忙着赚钱,我也不拦着,你高兴就好,最多嘱咐妈妈多做点好吃的,告诉爸爸累就歇歇。他们做的高兴做的开心,拦着干什么,习惯劳动的人没活干反而不舒服。

前几年给父母交了保险,他们每月领的钱足够日常开销,不干他们也能吃饱穿暖,这是我们做儿女应该提供的保障,至于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当然是他们咋开心咋来。

对了,我妈妈还好,我爸除了走亲戚,天天穿带补丁的衣服,都这年头了,不可想象吧,我原来还说几句,现在懒得说了,也懒得再买衣服,他新衣服太多了,但就喜欢捡亲戚旧衣服穿,我只关心他们吃好就行了,其他随他们吧,嘴巴长别人身上,我还真无所谓村里人怎么看,孝不孝顺自己爹妈知道就够了。


小白5411904611760


我也是农村的,我个人认为这种事情是有很多种原因的。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多数都经历过改革开放时期的。听我奶奶她们说起过,那时候穷,每家每户都几个小孩,书也没有钱读。上了可以干活的年纪都要到大部队里跟着大家一起劳作。粮食还是按出勤人数和天数算的,一天不做就没有饭吃。以前的科学不发达,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也少,能分的也少。经常食不果腹,挨饿受冻的。记得小时候不好好吃饭,掉落了一粒米饭,奶奶都训半天,直到长大后才懂,粒粒皆辛苦。在我印象中,奶奶离世前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饭还是有的吃的。我们还是经常看见奶奶做事,劝都劝不住。她说不做事心里发慌不舒服,还能做事就不想给子女留太多负担,每个人都不容易。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生长环境,所以让她们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也让我们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以前的人穷娶不上媳妇,现在成了孤寡老人,身边没有儿女,没有人照顾,再者就是儿女不孝,对父母不管不顾,所以什么都要靠自己。以上就是我对身边老人生活环境的了解,所以希望做为儿女一定要善待父母,孝顺老人,多关心孤寡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