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奔马图设色纸本横披1937年作 (896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五花散作云满身(1018万港元,2011年4月苏富比春拍)奔马1948年作(463.8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奔 马立轴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画中奔马一承徐氏作风,既有写实。又有中国画的意象特点,全马以水墨写出,但并不依马的实际比例亦步亦趋,虽瘦骨嶙峋而动势毕出,精气毕至;其背景空无依傍顾,更别具空灵生气。奔马颈毛与尾鬃猎猎风中,坚蹄则奋勇地上,似有为抗日摇旗、驱走之意;马首高昂旁,则寓誓不低头而期待同志之情。整幅画面充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一马当先1947年作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此幅《一马当先》中,作者将西洋画的笔触与传统没骨画法相结合,以惯常的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勾勒马躯干,又以极具古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传达马的神韵,用浓淡有度的水墨表现马的肌肉质感、骨骼结构。马蹄则两笔带过,灵活生动;脚踝活络,极具精妙。马鬃、马尾以硬笔刷出,收笔翻转,极为逼真地展现了鬃、尾蓬松的质感和飘动的美感。画中这匹姿态矫健的骏马正在奋蹄扬鬃、腾空飞奔。筋骨强壮,肌肉发达,倜傥洒脱,那风劲剽悍、姿态优美的形象,也仿佛自由和力量的象征,令观者在欣赏之余,引发美好的联想与遐思。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双骏图1943年作三骏图立轴纸本1942年作 (128.8万元,2010年6月苏富比)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双骏

四十年代开始,徐悲鸿为亲密友人的“佳期”、“嘉礼”,多以双骏赠之,或齐头并进,或两两对视,此幅以低头饮水和昂首回望相交的方式构图,亦有取甜蜜祥和之意。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五骏图设色纸本 1943年作(5280万元,2008年12月中鸿信国际)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五骏图1943年作 (4600万元,含佣金,2011年11月北京传是)

徐悲鸿巨幅力作《五骏图》创作于1943年,徐悲鸿为筹集中国美术学院建院资金在重庆举办画展,得到友人相助,遂作《五骏图》相赠。该作汇合徐悲鸿一生中画马的各种姿态,饮水马、回首马、立马、奔马一应俱全,难能可贵;同时也表现了徐悲鸿向往自由的心声,四处奔走的斗志。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奔马图立轴水墨纸本1950年作 (268.8万元,2010年6月上海朵云轩)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奔马1939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春风立马1932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立 马1937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立马寄贤兄将有西北之行,悲鸿写此赠别。1943年沙坪坝立 马傥得优游销岁月,即此芳草是天堂 1948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马志明先生金石家教正卅三年暮春写于盘溪晴窗骏马1944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黑白猫 1930年作 志摩多所恋爱,今乃及猫。鄙人写邻家黑白猫与之,而去其爪,自夸其于友道忠也.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清流洗衣镜心设色纸本1938年作 (89.6万元,2010年7月中贸圣佳)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雄睨图镜心1930年作(72.8万元.2010年6月北京匡时)柳拂立马图1936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人物镜片68*39cm钟馗镜心设色纸本1937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狮子立轴62*47厘米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古木竹石立轴1937年作 (257.6万元,2010年北京保利)

款识:信手写古木竹石。君复先生见而惜之,笔墨散乱,不足存也。悲鸿并记,丁丑。

徐氏风景画中的树特别是古柏,讲究用笔,墨色也有干湿浓淡的变化,但和传统的表现形态比较起来,这是一种表现物象形质的笔墨。画作中画家以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出参天古柏物象形质,树干笔墨苍老,且笔势生动,树叶则以花青墨色层叠,水气淋漓,突出叶的层叠与浓茂。树脚坡石,以淡墨勾出轮廓,又以赭石色敷染,色墨局部的交融渗化,既有古代之遗意,又有时代之新貌。此外,徐悲鸿在坡石与古柏处布置竹枝,巧妙构造出空间的前后关系。概言之,此幅画作,具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且笔墨呈现时代的特色,古意与西方因素结合,气韵形貌俱存。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雄鸡图镜框设色纸本 65*43CM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秋草啾雀立轴设色纸本63*36.5CM1938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枇杷图立轴设色纸本47*33CM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略拟重庆之雾1943年作

徐悲鸿 | 很见风骨的绘画!

醒狮1939年9月1日,世界第二次大战揭幕,曼士二哥属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消息传来,徐悲鸿极为震动,旋即挥笔写下这件《醒狮》,以唤醒世界人民尤其是全世界的华人都能慷慨国难。画绘一雄狮卧于苍石之上,须发戟张,怒目圆睁,一只苍鹰躺在雄狮的利爪之下,奄奄一息。结合时势,画面寓意自不难明。而从其题款“勉为四页”,亦可看出徐氏当时愤激之深,至于几不可落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