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被狂甩百亿,市值被甩近千亿,蒙牛到底比伊利差在哪儿?


营收被狂甩百亿,市值被甩近千亿,蒙牛到底比伊利差在哪儿?

最近,大家翘首以盼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终于回归了,除了常驻嘉宾有所改变之外,这一季的节目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冠名商变成了特仑苏。

蒙牛旗下品牌特仑苏不仅在节目中硬核植入,猛刷了一波存在感,也受到了不少观众的青睐。

营收被狂甩百亿,市值被甩近千亿,蒙牛到底比伊利差在哪儿?

虽然节目里蒙牛的营销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从营收来看,数据就没有一直被深度捆绑的老对手伊利来得漂亮了。

前段时间,伊利发布了2018年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795.53亿元,同期增长16.89%;净利润达到64.52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0.32%。

而蒙牛公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全年实现营收689.77亿元,同比增长14.66%;股东应占溢利30.43亿元,同比增长48.6%。

同时,伊利总市值已超过1800亿直逼200亿大关,而蒙牛还徘徊在1000亿,伊利的综合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21.93%,消费者渗透率82.3%,净资产24.33%,可以说伊利是稳居领导地位。

作为曾经的乳业老大,蒙牛掉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营收被伊利狂甩百亿,市值被甩近千亿,为什么蒙牛会被伊利远远地甩在身后呢?

1、产品布局

伊利在多个业务线上都增长强劲,独占鳌头,比如液态奶、奶粉、奶制品、冷饮业等等,尤其是主营业务液态奶更是狂甩一众竞争对手,包括蒙牛。

我们所熟知的“金典”、“安慕希”、“畅轻”、“舒化”、“谷粒多”、“优酸乳”、“QQ星”等爆款产品都是伊利旗下品牌。

比如2014年才推出的伊利旗下酸奶品牌安慕希,在2018年的销售额突破140亿元,2019难有望突破200亿,远远超过了蒙牛的特仑苏和旺旺的旺仔牛奶。

而提到蒙牛,除了“特仑苏”和“纯甄”,几乎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

伊利的成功,既是靠着多种爆款产品的直接推动,也有多元化产品布局的强势助力,形成了一套独立产品做大做强的品牌流水线。

2、研发投入

产品的成功除了多元化布局,还有赖研发,研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在研发投入上,蒙牛也是远远不及伊利。

就拿2018年来说,蒙牛的研发投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55%,而伊利的研发投入则高达4.27亿元,同比增长104.08%,几乎是蒙牛的3倍。

在2019年第一季度,伊利的研发费用也已经高达近亿元,同比增长了252.85%。

相比之下,蒙牛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营收被狂甩百亿,市值被甩近千亿,蒙牛到底比伊利差在哪儿?

3、渠道掌控

蒙牛的“大商制”经销模式,在渠道扩张初期速度快,管理成本低,但随着大经销商的不断壮大,其对蒙牛的议价能力也在逐渐变强。

再加上近几年对渠道激励的不足,蒙牛对渠道的控制力也在慢慢减弱,由此即使公司投入了相当的促销费用,也无法大幅度拉动营收。

而伊利采取的则是多级分销模式,先在全国建立几个大区,每个大区也有分销商、经销商和零售商。在经营过程中,伊利也安排了大量的营销人员来进行销售网络的开发、终端维护、成列、促销等工作,深度参与着销售网络的运作。

伊利采取了看起来“笨”的方式,在早期的工作量和投入都不小,但对渠道的掌控却很大,掌握了品牌的话语权。

同时,伊利还很前瞻性地渠道下沉,深耕三四线城市乃至乡村集镇渠道,建立了高达近60.8万家直控村级网点,让品牌在全国落地生根,获得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4、并购风云

在2009年中粮入股蒙牛之后,后来的5年期间,蒙牛开始了饥不择食的战略并购。

君乐宝、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雅士利、多美滋中国等等均是蒙牛的手笔。但自从被蒙牛收购之后,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就陷入了业绩下滑的危机。

再看伊利,则是以完善产业链,为自己提供生产原料为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收购和投资。比如今年3月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

在资源整合中,伊利的产业链布局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营收被狂甩百亿,市值被甩近千亿,蒙牛到底比伊利差在哪儿?

5、管理动荡

从2011年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辞任后,短短几年内,蒙牛就经历了三次换帅,管理层的动荡可是相当不利于公司的稳定经营。

而伊利从2005年至今则一直由潘刚担任董事长及总裁,管理层相对稳定,更利于企业经营的稳步进行。

从财报来看,蒙牛的各项数据似乎都有些增长,但一对比还是被伊利远远甩开了差距。

不过在营收差距还不算太大的情况下,如果蒙牛能够做好产品布局,加大渠道投入、下沉的话,或许还是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