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10,000,以色列“创新奇迹”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以色列是中国技术进口重要来源地,在当前全球政经格局下,欧美投资尤其是先进技术领域的外国并购投资收紧,以色列创新对于中国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价值。

4月24-25日晨哨集团举办的第六届全球投资并购峰会专设“中以创新生态与落地”平行论坛,特邀领先的中以双边创新合作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主任赵东良作“从中以常州创新园看中以合作新路径”主题演讲;并特设主题为“中以创新合作生态与落地”圆桌对话环节,邀请嘉宾有:中以常州创新园驻以色列办公室主任汪洋、平安创投副总裁曾亥年、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海尔海创汇合伙人于蓓蓓女士、澳大利亚资本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何逸舟、富国富民董事长王世渝。

从1到10,000,以色列“创新奇迹”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图从左至右分别为:晨哨集团副总裁罗小军、平安创投副总裁曾亥年、海尔海创汇合伙人于蓓蓓、耀途资本创始合

以色列向来被称为“创新之国”,这个仅800多万人口的国家,拥有全球2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40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平均1844个以色列人就有一个真正的创业者。技术贸易方面,以色列出口研究所披露,2018年以色列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额跃升了80%至26亿美元。创新投资方面,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信息显示,2018年以色列创新投资中的规模投资逾30%来自中国。

以色列的创新DNA

对一切事物进行质疑、探究,敢于打破常规,是以色列创业家的特性。赵东良在主题演讲时表示“在以色列的企业里,你经常可以看到,老板和CTO因为意见不和当场争论,以色列在创新方面比较推崇越级的沟通。”

以色列的“兵役制”是影响以色列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色列军事工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年轻人服兵役,士兵有机会在部队接触到以色列最顶尖的军事科技。”汪洋说。

政府对创新的理解和重视也尤为重要。汪洋表示,“政府扶持也为科技创企提供资本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以色列民间资本,形成全球民间资本来建立孵化器的体系。”

中国落地 & 困局

对中国公司来说,在吸收以色列公司技术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曲折。“中国企业去以色列看看的很多,真正投资的很少,投资成功的就更加少。”何逸舟表示,究其原因,“投资并购的标的本身可能并非是行业最顶尖的,这样一来,投资的风险就很大。”加入澳洲资本之前,何逸舟曾担任复星集团的投资总监,并于2016年主导收购了以色列国家级护肤品公司AHAVA,目前AHAVA已入驻天猫海外旗舰店,在北京、上海也设有门店。

“将技术运用于改造国内工厂,或者做管理层输出,这其中每一点改变在跨国并购领域都非常困难。” 何逸舟如此感慨。

以色列创企对待创新的理念与中国也存在较大差异。“国内投资者总是想办法将以色列技术国产化,可能造成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王世渝如是说,“如果想把技术引进到中国市场,要格外注重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保护。”王世渝是海外并购专家,主导和参与过上百家企业重组、国际并购及大量的投融资活动。

“中国企业十分渴望前沿技术,而以色列企业关注的是投资者是否有研发管理的能力,最后往往会选择与有技术背景的投资方合作。”杨光说。因此,想要与以色列技术对接,中国企业还需要加强自身实力,发挥协同效应。

耀途资本是以色列Top20活跃投资机构之一,目前在以色列已投高科技公司12家,涉及领域包括传感器、半导体、云计算等。

以色列1到中国10,000

“以色列有能力把0变成1,中国有能力把1变成10,000,而中间还缺少1到10,000 或者1到100的过程” ,赵东良表示。

以色列本土市场狭小,可以说这座“技术金矿”正好符合了中国巨大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对于医疗行业来说,赋能来自于市场,以色列创企主要负责临床开发和设计,而中国医疗领域市场广阔,满足以色列企业在中国商业化。”曾亥年说。平安创投深入布局以色列创新企业多年,目前, 平安创投在以色列已完成9项投资,形成了以互联网、医疗、高科技三个支点为核心的产业链布局。

“引进以色列技术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得到国内产业的支持,帮助以色列创企了解国内的文化背景、营商环境等。”于蓓蓓说。海尔海创汇在在以色列发起设立了中以跨境创新创业生态联盟,并在青岛建立以色列离岸孵化器。

以色列企业落地中国,团队建设也是障碍之一,对此,杨光说,“以色列在建立中国团队的时候比较保守,需要我们帮他们招募合适的人,这个人一方面知道怎么跟以色列打交道,一方面能搞定中国的客户。或者帮助他们筛选进入中国的时机,避免在中国走弯路。”

当然,以色列生态落地离不开政府平台的支持。作为中以首个双边创新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目前已引进超过84家以色列企业,服务企业超过1300家,发展成效十分显著。汪洋说,“作为双方政府合作平台,中以常州创新园希望打通三个链条。一个是创新链,双方建立联合办公室;第二是价值链,以色列的1到中国先变成10或100,园区有两国政府的资源,适合到中国落地的以色列企业二次孵化;第三是产业链,以色列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能够借助广阔的资本,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赵东良在主题演讲时系统地提到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的技术合作模式:1.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2.在以色列经济部创新署设立联合办公室;3.中以国际技术转移线上智能撮合平台,晨哨集团是主要合作伙伴,通过线上平台把大量以色列技术集中起来,智能撮合系统快速对接国内有需求的企业,促进双方合作;4.设立联合实验室,“孵化+加速+资本”结合;5.专业服务体系。

本次平行论坛是晨哨集团主办的第六届全球投资并购峰会的一部分。峰会主题为“正在重新定义的投资世界”,近一百家上市公司、百余家私募股权基金,上百家投行、银行、律所、券商机构,和数十家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

从1到10,000,以色列“创新奇迹”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