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小故事的启示:投资者需有一些企业家素养!

巴菲特小故事的启示:投资者需有一些企业家素养!

很多人以为投资者就是那些坐在办公室、交易大厅双眼紧紧盯着闪烁交易屏幕的人们,也以为他们单凭令人头大的复杂数据模型、大量数据与金钱购买的各式政商讯息就可以赚得盘满钵满、数钱数到手抽筋。

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信,就听听巴菲特的投资小故事,看从中能得到些什么有价值的启思。

故事一:价值洼地买进桑伯恩地图股票却无法变现,巴菲特智入董事会促成管理层收购

巴菲特离开老师格雷厄姆与父亲的证券投资公司自立门户后,发现了一家日薄西山的地图公司——桑伯恩。发现时,这家企业的股票价格已由原先每股大约 65 美元跌到了 45 美元。

谨遵导师格雷厄姆寻找价值洼地股票、股票价值迟早会回归的原则,巴菲特开始不断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

但,事与愿违,股票价格迟迟不回归。

善于走访调研的巴菲特很快发现这家公司被一群无所作为、传统保守、拥有股权比例几乎可忽略的董事所把控。

这些董事每年拿着丝毫不少的薪资,却对大量优质投资项目熟视无睹,忽略股东利益,在 8 年中曾 5 次减少派发给股东的红利,对股东、对公司盈利、对市值管理漠不关心。

尸位素餐,毫无建树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明白了这些实际情况,已买入大量流通股的巴菲特不得不通过系列操作成为企业的一名董事,一方面游说管理层激活投资项目市场价值,另一方面联合其他持不同意见的股东向公司施压,最终在一年后促使公司妥协、启动了管理层收购。

而收购给巴菲特的投资带来了大约 50% 的利润。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投资大师从来不是守株待兔能够成就的,主动出击,对症下药,扫除障碍,才能赚的盘满钵满。而类似桑伯恩地图公司这样的事情,投资者如果对公司投资项目是否优秀、当下项目进展如何都一无所知,对公司内部那些不作为的董事经理不能形成解决方案促其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行动,一拖再拖下,无论毛算利润多高的投资也会因高昂的时间、资金成本而变得浮夸。

投资者,不懂股东、董事、管理层关系,不知道如何在公司政治中把握主动权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显然是会束手无策的,也会影响年度投资评价与口碑。

故事二:控股登普斯特尔机械制造厂,证券化转型后当猪卖掉大赚特赚

在投资家眼中,企业都是产品,是待价而沽的猪。

虽然后来者中国的汇源果汁没能在股指高位的时候被卖成,但不代表巴菲特卖不掉。

1961年,巴菲特投资控股了一家当时已有 80 多年历史的风车、农用机具制造商登普斯特尔机械制造厂。当时,由于风车制造业前景黯淡,这家企业已陷入滞销、利润下滑的窘境不能自拔。

控股后,巴菲特这个自我任命的董事长实在没有太多精力去应付那些阳奉阴违的经理人,就在事后让查理.芒格推荐的年轻人哈里.博特去大刀阔斧地实施变革,压缩成本、关闭厂房、大幅削减存货、优化资金配置并调拨给巴菲特用于投资,促使这家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转型成为了一家小而精干、持有多元有价证券的新型企业。

1963 年,当巴菲特用 330 万美元卖掉这家公司的时候,他为自己的合伙公司赚得了 230 万美元的利润,约合原来投资额的 3 倍,创造了投资奇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低价购买投资品很重要,而如果购买的投资品比如企业,不景气,通过改革创新焕发其活力、增强盈利能力、利用企业闲置资金投资股票等有价证券,就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获取超额利润。

收购企业、对企业内部问题了然于胸、选派能兵强将实施有利于投资的变革,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无不闪现着投资大师身上的企业家素养。

启思

1. 不论做何种投资,想有好业绩,想赚大钱,想创造投资奇迹,坐在办公室是不行的,走出去深入细致地考察你所要投资的企业、行业、项目、产品,去寻找发现企业的优势和弊病,权衡利弊后再决策,是基本方法。

2. 假如你觉得自己不幸投资了一个不好的企业,能尽快脱手有赚头就不说了。如若不能,不妨看看自己能否在企业经营层面找到好的办法来提高企业利润效率,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增加自身收益。

3. 投资控股企业,并不代表你已经掌控驾驭了它。无论从投资当猪卖还是长远经营管理看,大刀阔斧的改革一般而言都无法回避。只有用人恰当才能改革成功,改革成功才能获得好收益。企业经营水平在根本上决定着投资成败、投资收益的多寡。

(完结)

参考:《巴菲特传》 罗杰.洛温斯坦 著 蒋旭峰 王丽萍 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