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交 車(雜文)

早上六點四十左右,我急匆匆擠上公交車,準備到公園去參加晨練。

車上,已擠滿了身穿校服的學生 ,他們大多剛從睡夢中醒來,還有些困頓和疲倦,有的還打著哈欠,有的手拿一瓶牛奶或菜餅,正在無精打采地吃著。

我關切地問坐在我身邊的一位女孩,你們學生太辛苦了,晚上一般幾點能睡覺?她懶洋洋地說“誰理解我們呢?晚上十二點休息就算好的了,作業太多了,還要看會手機,真想大睡三天。”

晨練結束八點半左右我乘車返回時,又碰到一批新乘車高峰,這是一批以花發大娘、老叔為主的買菜大軍,他們穿著隨意,精神抖擻,手提買菜的裝備,向市區菜價比較便宜一點的中心菜市場湧去。

突然車門口上來了一位像是農民工樣的五十多歲的漢子。他黑紅黑紅的臉龐上流著汗水,手提著裝有工具的編織袋,腳穿著手工布鞋,急忙從褲子口袋內摸了一會,摸出一張十元的鈔票,“我咋忘帶零錢了,你能找嗎?”司機不耐煩地說“這是無人售票車,我拿什麼給你找?”漢子緊張地說“這可咋辦,這可咋辦?”我急忙站了起來,“你別急,先坐這,我替你交。”說著,我過去用公交卡,給他刷了票。他感動地說“謝謝,你可是好人呵!我真是謝謝你!”我輕鬆地說“別客氣,出門人不容易,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在當下私家車很普遍的情況下,公交車上的人特點顯得十分分明。不過由於停車難、車輛多、交通堵等因素影響,即使有車一族,常常也是坐公交車出行,以避免停車的煩惱。我則是常常不步行、坐公交的人。

這倒使我對坐公交有了深厚的興趣。公交車上就是一個小社會,形形色色的人在車上儘管是短暫相遇,但不乏形形色色的思想在這封閉的空間瞬間碰撞,形形色色的矛盾也可能因為一個不經意的小情況,發生糾紛,以至言語相交、肢體衝突。我坐公交一般以站為多,以少說為佳,在站、聽、默默中思考著這變化飛快的社會,透視著這人性的真情流露。

一般坐公交的人,學生、老人多,青壯年少;女性多於男性;上下班高峰人多於平時;雨雪天的人多於風和日麗時間;有空調車的人多於一般的車;司機服務態度好的車乘客多於服務一般的車。一般外來的流動人員不得不坐公交,抱孩子、提行李、拿東西多的人因行動不便也不得不坐公交。在車上一般是老年人、相識的人、性格豁達健談的人比較愛說,有些談興正濃時,甚至坐過了站。在車上見到老弱病殘及帶孩子等需要幫助的人,一般是青少年學生、復退軍人、警察模樣的人。

公交司機常抱怨滴滴搭車、出租車、單車,與其搶了生意,高峰過後,有些公交車不得不放空。上下班高峰又是人多為患,常常乘客上不了車而投訴。

在公交車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明白了這個社會真的是變化太快、一些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交際方式正在悄悄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不學習,不努力,不緊跟時代的腳步前進,真的就會被滾滾向前的車輪摔的很遠;我體會到人生真的是不容易,各人有各自的難處,各個階層的人、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各個行業各個個體,都有自己的難處和困惑,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苦難的旅程;我感悟到了人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精神;可以沒有高貴體面的工作,不可以沒有公德心、仁慈心和是非心;可以使你有權有錢有勢,但不可以沒有對他人的尊重、不可以沒有教養、不可以權錢欺負他人。其實在公共場合炫富炫權、盛氣凌人,是最沒有教養的表現;這個社會不缺乏有錢的人,但確實很缺乏有思想、有氣節、有貴族精神的人。

但願公民們隨著素質的提高,公交車、地鐵等公共場所的文明素質也能得到迅速的提升。你的文明素質,在家影響的是孩子,在公眾場合影響的是他人,當你出國後影響的是中國。我看到公交車上的許多不文明行為,覺得很醜陋、很無奈、很想疾呼:文明在於行動,在與人人參與,不在標語掛了多少,不在於你說的多麼好聽,關鍵看你的行動。

公交車是這樣,地鐵、火車、飛機上,超市、影院、農貿市場裡,凡是公眾場所何不也如此?我們國家的經濟 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人們素質提升的速度,精神文明滯後於物質文明、貧富分化與階層衝突、傳統文化割裂與社會迅速發展的迷茫、老齡化提前到來與公眾服務發展的滯後、人們對公平公正的期盼與特權思想頑固化並存,諸如此類,在公共場合人潮湧動中都有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