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五一期间,一直在陪儿子玩,一向喜欢关注热点资讯的我,像是封闭了自己一样,连手机都没怎么看。

直到今天才关注到《何以为家》,于是晚上就去看了这部电影,只觉泪点满满又引人深思,也勾起了许多往事久久不能弥散?所以于深夜写下这篇文章!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12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庭控诉“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故事由此拉开帷幕……

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12岁的孩子做出了如此的举动呢?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在战乱不断的黎巴嫩,赞恩一家生活在并不繁华的小镇上,十几口人全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屋子里。

赞恩的父母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人生活过得很窘迫,为了不让七八个孩子饿肚子,赞恩父母也是无休止的干活,但对孩子们却是非打即骂。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小小年纪的他们不但没能去上学读书,反而却起早贪黑自制的“甜菜汁”在路边贩卖,日子虽然很苦,但难能可贵的是兄妹之间的感情很融洽。

做为老大的赞恩,承担了照顾弟弟妹妹和赚钱谋生的责任。

当11岁的妹妹萨哈初潮时,他像个母亲一样,赶紧带妹妹去公厕,不仅替她洗内裤,还去小卖部偷女性护理用品。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并告诉妹妹要隐瞒此事,因为在他们那里,女孩来了初潮,就代表可以嫁人了。

但最终妹妹还是被父亲送给了房东阿萨德,由此换来了房租。

心灰意冷的赞恩愤而离家出走,在一个海滨小城遇到了黑人亲身妈妈的拉希尔,并帮忙照顾她的儿子尤纳斯。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看起来拉希尔比赞恩的父母好了太多,把自己全身心的爱都付诸于儿子身上。

在这里赞恩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母亲的温暖。

但由于拉希尔没有合法的身份而被抓入狱,从此12岁的赞恩就像一个小爸爸一样带着尤纳斯为生存而奔波。

后来11岁的妹妹萨哈怀孕大出血,因为没有身份而被拒收,死在医院门口。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妹妹的死成了压垮赞恩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用刀捅死了房东阿萨德,并因此被捕入狱。

在法庭上,他控告父母生下了自己。

在监狱里,面对前来探视的母亲,赞恩直言母亲是畜生,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何种的失落和绝望。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生而不养,让孩子过着垃圾般的生活,这种父母的确和畜生没什么区别?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如果说战争和贫穷是导致赞恩家庭悲剧的客观原因,那么,父母的生而不养无疑是加剧悲剧的重要因素。

故事发生在黎巴嫩,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生而不养的缩影。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生下我”。

生而不养并不只是指把孩子生下来就抛弃掉,生下孩子来却不愿意承担养育的责任,或者非打即骂,不能好好的教育孩子,都叫做生而不养。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不愿意承担养育的责任

如果要问为什么生孩子?可能很多人会说,因为喜欢孩子,因为传宗接代,因为想让生命延续……

但是我听过最奇葩的回答“为了证明我能生孩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她为了证明自己能生孩子而生下了孩子,面对一个从小跟乖,很少哭闹的孩子。

她也会因为自己任何的小情绪把孩子弃之一旁任他哭泣而不管不问。

当家人包括孩子的父亲都主动承担照顾孩子的义务,为她分担时。

这位9个月孩子的妈妈却说自己对孩子没有了耐心,不再想管孩子,她把孩子当成人生的负担和束缚。

觉得孩子影响了她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追求自由,以及拜托责任的束缚,她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婚,选择了永远不再见刚满1岁的孩子。

甚至说出孩子是生是死,有任何问题,都和她没有关系,而且她都做到了。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感情有责任心的,而动物只有母爱的本能。

可即使是动物,都会在生下孩子后,把它抚养到可以独立生活的时候,才会和孩子分开,可有些人真的不如动物。

人人都追求自由,无论是婚姻自由,还是生育自由,这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别人无权干涉。

但无论是婚姻还是养育孩子,都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养育孩子,你必须要放弃掉一部分自由,必须要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你可以选择不生,但如果选择生下孩子,就必须要承担这份责任,从来没有哪个孩子是求着父母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的。

传统孝道讲究生育之恩,可是生育哪里有什么恩情?

无论是喜欢孩子,还是想让生命延续,还是任何原因,这都是我们成人自私的意愿,我们并没有征求孩子的同意,就把他带到了这个世上。

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养育孩子,给他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是对他的养育恩情,可如果是生而不养,那么生育就是对一个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没有更好的养育方式

不愿意对孩子负责的父母固然可恨,但好在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父母还是心中有爱,也愿意对自己生育的生命负责。

只是没有更好的养育方式,甚至使用着最野蛮和粗暴的养育方式。

就像影片中赞恩的父母一样,面对赞恩的控诉时,他的父母也倍感委屈。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赞恩父亲也是从小被这么打过来的,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这样对待孩子。

他不知道有更好的养育方式,所有的育儿观念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或者从身边人身上去学习。

而赞恩的母亲,为了能让孩子们吃饱饭,全年无休止地干活,她并非不是毫不关心孩子死活的人。

可即使是这样,还是会被孩子所控告生而不养,他们永远不会明白这种缺少爱的养育方式,是对人性美好的一种毁灭。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很多因为原生家庭而感到痛苦,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的人,究其根本都只是一个家庭的受害者而已。

可怕的是曾经的受害者会变成如今的施害者,就像赞恩的父亲一样,小时候可能也曾恨过自己的父母,如今作为父亲的他,却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觉得父母做得不够好,其实是一件好事。

说明自己学到了比他们更好的养育方式,有更科学和人性化的育儿理念。

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上一辈的行为模式,同时要坚持自己的更高标准。

可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和信念,每个人都很难超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祖辈们的教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言行。

一个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暗暗的告诉自己,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会打骂他,可当看到孩子不话或者“触犯”自己的时候,却不由控制的伸出了巴掌。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曾经以为,我们长大了会变成好人,受人尊敬和爱戴,可如今长大了,我们却变成了那个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因为长大了,儿时内心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模糊,但生活的经历却潜移默化地让一切不合理变得合理化。

生活的压力和无奈,真的是生而不养的借口吗?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

可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多,我们的养育方式,不再单单是只能向上一辈和身边人学习了。

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知识,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就看你是否愿意?

我们也感到不幸,因为这个社会压力太大,现实生活太多无奈,可这是我们生而不养,拒绝成为合格父母的理由吗?

影片中,有两位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是赞恩的妈妈,一位是赞恩离家出走后接识黑人妈妈拉希尔。

同样是生活在窘困之中而奔波谋生的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

赞恩的妈妈十多年间在不停的生育,却很少去陪伴孩子,更谈不上教育。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对孩子非打即骂,即使是对牙牙学语的孩子,也是无心照顾,只能在脚上帮着铁链,任由他在地上打滚。

相反拉希尔却非常重视和享受与孩子的互动,虽然住的房子狭窄破烂却不失温情。

房间中的儿童充气小蹦床,和散落着的玩具,都透露着这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备至。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她会抱着孩子哄她入睡,在孩子哭闹时,还会温柔且耐心的安抚。

迫不得已把孩子安置在厕所,也是做足了防护工作,出门在外心心念念。

即使失业入不敷出,他也没有卖掉孩子。

所以给孩子什么样的养育方式,和你的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关键是心中有爱,向孩子正确的传递这份爱,这份爱自然会在孩子心中开出幸福的人生花朵。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何以为家 | 生而不养,是对生命最残忍的惩罚和践踏


何以为家?对孩子而言,家就是父母的爱和责任。

何以为家?对父母而言,就是带着爱和责任,温柔以待自己的孩子。

何以为家?家就是父母和孩子快乐陪伴,一起前行,一起成长。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养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自我成长之路,《何以为家》的确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孩子投奔我而来,我就是他的天,就是他的地,我有责任带着爱去养育他,让他幸福快乐的度过此生。

写到这,已经是深夜时分,看了看桌边儿子的照片,我很庆幸,因为我坚信心中的这份信念不会因为任何事情的改变而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