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62問傳音控股 創新能力遭證監會重點關注

擬借上市公司新界泵業登陸A股未果後,有著“非洲手機之王”稱號的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音控股”)轉而向科創板發起衝擊。5月6日晚間,傳音控股回覆了上交所的科創板申請問詢。上交所連拋62個問題,對傳音控股科創板申請進行了刨根問底式的詢問。在核心技術方面,傳音控股現有研發體系是否具備持續創新能力遭到證監會的重點關注。

根據上交所官網披露的傳音控股問詢函回覆報告,上交所分別從傳音控股股權結構、董監高等基本情況;核心技術情況;公司業務以及公司治理與獨立性等7個方面展開問詢。從科創板的定位來看,核心技術無疑是科創板申請企業能否上市的一個關鍵因素。

在問詢函中,上交所就傳音控股核心技術方面提出五大問題。根據招股書,傳音控股具有23項主要核心技術,各項技術的先進程度均處於國內或國際領先水平。對此,上交所要求傳音控股結合研發管理情況、研發人員數量、研發團隊構成及核心研發人員背景情況、研發投入情況、研發設備情況、技術儲備情況等,補充披露現有研發體系是否具備持續創新能力,是否具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和潛力,在研項目的主要方向及應用前景,技術儲備及技術創新的具體安排,在行業內研發投入及研發能力所處水平是否與招股說明書業務與技術部分描述相符,是否擁有高效的研發體系。

據瞭解,傳音控股主要從事以手機為核心的智能終端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品牌運營。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傳音控股功能機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33.95%、34.66%、26.84%,2018年功能機銷量9021.81萬臺,平均售價65.95元;智能手機銷量3406.56萬臺,平均售價454.38元。在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傳音控股披露主要產品中應用的核心技術來自於自主研發、合作研發還是外部採購,外購部件是否為標準化產成品,公司生產經營是否以產品組裝為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根據招股書,傳音控股實際控制人及多名董監高、核心技術人員曾任職於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對此予以了重點關注。要求傳音控股說明公司知識產權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公司新研發的產品是否依賴於核心技術人員之前的技術積累等。

對於上交所的問詢,傳音控股進行了一一回復。據悉,傳音控股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在3月29日晚間顯示為受理狀態。時隔十餘日後,4月10日晚間,傳音控股科創板申請進入問詢階段。從研發投入來看,2016-2018年,傳音控股研發費用分別為38537.57萬元、59834.67萬元、71179.14萬元,同期對應的營業收入為1163675.75萬元、2004362.63萬元、2264588.12萬元。計算可知,傳音控股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12%,遠低於15%,研發投入稍顯遜色。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傳音控股進行採訪,截至發稿,對方電話未能接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