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没有无道昏君?

润杨的红楼笔记


清朝三百年,无昏君,无奸臣!

清朝时我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被推翻,标志着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就此结束。而纵观清朝三百年历史,历经12帝,让人十分奇怪,他们之间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这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样的皇帝算是昏君?

有荒淫无道,残暴嗜杀,草菅人命的,比如秦二世、隋炀帝;还有不问国家政事,沉迷于玩乐,使国家衰败的?比如宋钦宗,天启皇帝等等。

综合人们对各朝皇帝的评价,我们发现一般昏君应该有以下几个标准:

第1点,肯定是残暴,视人命如草芥。

第2点,穷兵黩武,喜欢发动战争,不让人民有安宁的生活。

第3点,重用奸佞小人,却迫害忠良之士。

第4点,沉迷于玩乐,荒废朝政,是国家衰败。

而如果按照以上4点,来评判一个皇帝是否为昏君的话,那么清朝的12帝都算不上昏君。即使是被人们说最昏庸的咸丰帝也只是贪恋女色,但是人家在政事上却是勤勤勉勉,“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事,他也没敢做。

家教好肯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和各种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清朝皇子小时候的生活。就以末代皇帝溥仪为例,根据资料显示,清朝皇子开始读书的年纪是6岁,注意是读书而不是开始学习。6岁就开始读书,而我们6岁在干嘛呢?在玩,在和家长闹,学习也只是学拼音,而他们却学的四书五经,十分的深奥。


按照时间计算,他们每天学习的时间就要有12个小时,而且他们基本上没有玩乐的时间,按照资料,他们一年只有五天的假期可以玩乐。即端午,中秋,元旦以及皇帝的生日和自己的生日。

所以清朝皇帝勤政的好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他们从小就被严格的要求着去学习,去奋斗,去努力。

除此之外,制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清朝采取的选拔太子的制度是择优录取制,而不是嫡长子继承制。


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谁是皇后的长子,就以他为皇帝,不管这个长子是平庸还是昏庸还是优秀。所以这样硬性的选拔标准,导致皇帝继承人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比如西晋惠帝司马衷,明明是一个傻子,但凭借着出身,他还是当了皇帝,结果大权旁落贾南风,八王之乱随风起,五胡乱华百年哀!

而清朝选拔太子的制度,无疑可以保证选取出来的皇帝是比较优秀的那一位!而且雨露均沾,择优录取的公平选拔制度,促使各个皇子非常努力的去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进而有实力去争夺这个太子的地位。

这种选拔制度使得清朝每个太子都比较的优秀,是皇子中的佼佼者。

一个优秀的人当了皇帝,那么他还可能是一个庸君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清朝12帝中没有,一个人是昏君。

综合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之所以12位皇帝都没有一个昏君,是因为他们从小培养皇子的制度非常的良好,使皇子们从小就有着良好的习惯与品德。而且他们选拔太子的制度也非常的完善,使每一位太子都是优秀的人才。


白话历史君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奇葩的帝王,以擅长书法闻名宋徽宗“赵佶”,他创立的瘦金体,被广大的书法家所模仿,还有以做木匠活文明的明熹宗“朱由校”。

除了这些,还有三十年不上早朝的万历皇帝。还有一个白痴皇帝“司马衷”,在饿殍遍野的时候,说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

像这样的皇帝统治一个国家,国家岂能长治久安,在中国古代的人真的是很悲哀,如果统治者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人民就会过上好日子,如果皇帝非常昏庸,则百姓生活变得不负重堪。

在中国历史,鲜有几个朝代没有昏君的存在,而清朝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在清朝历史上总共出现过12个皇帝,真正算的是千古一帝的,中国只有两人可拥有此称为,其中爱新觉罗玄烨就是其中一位。

努尔哈赤皇太极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属于一个非常能干的皇帝。在大清国开疆拓土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事才能上,它具有极高的天赋。

只可惜他的命运不好,过了没有几天好日子,就抛弃了这个美好的江山。

爱新觉罗福林

对于福林,历史上对他的描绘不是很多。

他继位后作出的功绩,被他的儿子玄烨掩盖。

对于他的死一只是一个迷,有的人认为他出家当和尚,有的人认为他暴病而亡。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帝,是在中国历史上很为作为的一个皇帝。八岁登基,在位61年,期间所做的政绩也是斐然,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在开疆拓土方面,康熙在这方面也有浓厚的一笔。

在清朝时期,新疆、蒙古、西藏是从行政意义上属于中国真正的领土。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消灭准噶尔、收复雅克萨,这都是康熙帝对中国作出的贡献。康熙帝所统治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代,面积达1400万平方千米。

在康熙时代,也是中国人口迅速上涨的时期,大约在康熙末期中国的人口达到2亿人。

爱新觉罗·胤禛

作为康熙的儿子,其影响力完全被康熙盖过。

在功绩上,雍正所做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觑的。

主要功绩是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等。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的功绩不如他爷爷,但是比他爸爸强一点。

我们所说的康乾时代,主要是康熙和乾隆。乾隆的主要功绩是平顶大小和卓木,维护各民族的统一和编纂《四库全书》。

康熙还为他的儿子献上了一份大礼,那就是和珅。

爱新觉罗·颙琰

至于嘉庆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守着他爸爸给他献上的一份重礼,也没有将国家发展起来。

而清朝在嘉庆手中统治,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落后。

其余的皇帝都是平庸的。

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可悲的皇帝。

生活在列强时代的光绪,空有一番整顿吏治、富国强民的想法,在梁启超、康有为激进主义下,使得变法失败。

如果当时光绪要是不动心思除掉“老佛爷”的话,估计光绪可能有一番作为,可惜光绪信错了人。他看错了袁世凯,以至于袁世凯告密,被老佛爷囚禁。

光绪皇帝还是挺帅的


用文章记录历史的缩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都是清粉胡说八道而已。

自己看看满清最后几个皇帝,如果这还不算昏君,什么是昏君?

道光皇帝狗屁不通,自己没实力还敢主动招惹列强,第一次鸦片战争惨败。


咸丰皇帝就更失败,国家在他的时代内忧外患,英法联军杀入北京城,一把火把圆明园都烧了。

区区太平天国一群神棍,带着几千广西农民,竟然突然几十万清军围追堵截,在中国腹地横行十多年。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云南等等几乎半个中国都差点丢了。

再看同治,政绩全无,逛窑子逛的一身性病送了命。

光绪虽有野心,无手腕,没有权力却试图变法,最终搞得维新百日就失败。


同时,试图通过甲午战争捞到实权,结果惨败,连台湾都丢了。

最后的溥仪,更是不堪入目,干脆做了大汉奸。

至于所谓康乾盛世主要也是靠吹。

乾隆时期被吹为大盛世,实际上呢?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

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用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

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

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 “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18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和腌猪肉;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甚至可以吃上鲜猪肉。

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两三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

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人们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

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业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

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

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萨沙


满清诸帝不是说没有昏君,而是基本没有明君,努尔哈赤就不必说了,典型未开化野人,攻打宁远城中炮死翘翘,除了擅长带兵野战,抢掠人口及屠城之外没什么特点。皇太极秉承其父特点,唯一优点是擅长拉拢汉奸,加上狗屎运逆天,遇到李自成灭了明朝,吴三桂开关投敌,满清捡了个大便宜。顺治只顾儿女私情,中道夭折不值一提。康熙是满清唯一值得吹嘘的,但就是这位所谓明君,迁界禁海,遏制工商业,同时禁锢思想,在自己爱好西洋科学的情况下,严格限制火器发展,鼓吹弓马骑射,两万多清军打数百俄军散兵游勇的雅克萨居然打了一两年,最后鼓吹大胜的尼布楚条约丢掉大片西伯利亚领土包括尼布楚在内。雍正大兴文字狱,堪称焚书坑儒,毁灭中华文明。乾隆只懂下江南玩女人,攻打大小和卓,打缅甸劳民伤财,耗尽了满清国力,还自吹十全老人,实则废物一个。嘉庆毫无政绩不值一提。道光在敌情不清,强弱未明的情况下,毫无外交手段和长远视野,贸然开启虎门销烟,一旦开战,面对区区数千英国远征军,本可以倾国之力围剿,又没有死战决心,轻易屈服,割让香港岛,开启了丧权辱国先河。咸丰年年跑承德避暑山庄逃难,面对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弃国民于不顾,自管逃命,导致中国进一步沦丧。同治实属白痴,嫖娼花柳病而死,堪称耻辱。光绪志大才疏,天真可笑,毫无实权的一个废帝妄图夺取慈禧权利施行变法,百日而亡,贻笑千古。至于最后那个宣统帝溥仪,实属汉奸中的极品,简直不足挂齿。

所以,满清不是没有昏君,而是除了暴君和汉奸之外,基本只剩昏君了


蒙蒙吹湿汉衣冠


清朝确实没有真正无道的昏君,我们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来看,前期的皇帝没什么问题,后期由于国家日渐衰落,又面对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打不过就割地赔款,签定了许多卖国条约,所以对他们的指责和诟病最多,那难道就能因此说是皇帝的昏庸造成的吗?

我们来看看四份宣战书

道光二十一年,道光皇帝对英宣战。

咸丰七年,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

光绪二十年,光绪皇帝对日宣战。

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对十一国宣战。

这些能用昏庸来解释吗?难道任西方列强为所欲为,才是好皇帝吗?

我们看看道光皇帝接手的大清江山,早己是个腐朽不堪的烂推子了,那么去怪嘉庆帝行吗?,嘉庆帝接手之时,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旗子,整饰内政,整肃纲纪,殊杀和坤,囚禁其死党,不可谓不奋发有为,可整个朝政早己积习难改了,到道光朝,道光也想重振雄风,甚至从自身作起,衣非三日不易,宫中用款,岁不过二十万,食物价高,虽喜不索,可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都知道林则徐禁烟英雄,可如果没有道光的支持?谈何虎门销烟?在1838年28位督抚大员讨论禁烟时,有20位反对,道光是力排众议,坚决主张禁烟的,大英帝国仅凭28艘军舰,15000人的军队,就迫使清王朝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可以说道光皇帝比任何一个人都难受,绝不可能还有第二个。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后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道光到咸丰到光绪,也无不为之努力,从支持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再到实行“君主立宪”制,也采取了一切可能发奋图强的办法,所以说清朝后期的皇帝不能说是昏君,要怪就怪清朝整个体制己适应不了时代了。


最后一个宣统帝,3岁即位,6岁退位,根本谈不到昏庸不昏庸,掌权47年的慈禧太后也算是国君吧,但她可不是任人欺负的女人,在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她就力主咸丰留在北京抵抗,要不是她生了个儿子,早就被咸丰杀掉了,她还敢向诸国宣战,如果是没勇气的人敢做吗?,总之,清朝的国君总体素质还是不错了,没有像明朝的“嘉靖”和“万历”那样,多年不上朝,他们倒霉就倒霉在农业文明遇上了工业文明。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首先,问题就是错的,清朝有无道昏君。

如下:

1,咸丰帝,外敌入侵首都被破,惊惧而死,不算无道昏君么???

2,慈禧太后,执政半个世纪,专权卖国误国,从英法到日俄再到八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用军费办大寿,不算无道昏君么???如果秦桧算汉奸,签无数议和合约的慈禧不算汉奸么?

3,同治帝,没有任何政治作为,甚至在亲政前花柳病死,不算无道昏君么???

4,宣统帝,大清灭亡不关它事,但是甘愿沦为伪满洲国皇帝,不算无道昏君么???不算汉奸么???

另外,顺治皇帝残暴不仁屠戮江南百姓,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康庸乾虽然是盛世,但是文字狱越来越频繁,限制文化发展。


太阳王子001


为什么清朝没有无道昏君?

虽然说,在晚清时期,清朝的统治者的确比较无能。但那是因为慈禧把控了朝政,所以皇帝即使有能力却也无法发挥。总的说起来,清朝统治的这几百年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无道的昏君。这也算是比较奇特的一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主要是这3个原因。



第1个原因,清朝皇帝,有能者居之。清朝的帝王并不是遵循着立长子,立嫡子的制度确定皇帝,而是有才能的人上位。就拿最受大家喜欢的康雍乾三位帝王来说,他们都不是长子,也都不是嫡子。他们能登上皇位,凭借的就是自身的实力。所以说,坐上皇位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能力的人,这样一来当然就没有什么昏庸的帝王出现。毕竟挑选的时候,挑选的皇帝就是不昏庸的人。



第2个原因,朝堂权力制衡皇权。说实话,清朝每一位帝王在掌权的时候,都要先从别人的手上夺权。其实这就能看成是他们的一种试炼,权利这样诱人的东西,其他人拿到之后当然不会拱手相让。但皇帝若想要收回这些权利,就会想方设法,让别人将这个权力让出来。这就是一种斗智斗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君王能够成长很多,能够学习很多权谋之术。当他拿下权力掌管朝政之时,他就已经被磨砺成一位出色的帝王,已经是一位能够把控国家的一国之君。这样的人,当然也是能力出众,有着独特手段,有治理天下,制衡朝廷方法的一位优秀的帝王。而即使有的帝王拿不回掌控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能学习很多,也不会走偏路,不会成为一名昏庸的帝王。



第3个原因,时势造英雄。这个人能否成为一名精明的帝王?其实和当时的社会也有一定的关系,若是社会处于上升期,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那么帝王也会因此而受益,会有着更高的成就,成为无数人眼中的精明能干的帝王。反过来,若是社会处于下滑趋势,那么不管帝王多么精明,在百姓眼中,他都只能算是平庸的人。在清朝时期,社会有过前进发展的时候,但是也有过落后之时。因此大家对于清朝的帝王褒贬不一,但是总的来说,不管社会处于什么时期,这些帝王都有做过一些实事。因此在大家眼中,他们有的可能平庸,却一定不昏庸。


紫禁公子


清朝的皇帝,从总体上来看,无道昏君真的没有;但作为君王,清朝的许多皇帝表现平庸,这就是清朝君王的罪过。

平庸不是罪过,但罪在君王之位上。普通人不在社会的关键位置上,普普通通过日子也就行了。但身在帝王之位就不行,帝王的平庸就会让一个国家乃至民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清朝的前几位君主都是比较有能力的,如努尔哈赤创建金国,对抗明朝;皇太极进一步巩固满族统治,对明朝的战争也多有成果;福林继位,成为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大力推行仁政,巩固了大清关内的局势,基本上抚平了清朝广大疆域的动乱;康熙至乾隆,是清朝鼎盛时期,各个君王在政务上都是很有才干的。

清朝自嘉庆帝开始,逐渐走上下坡路。虽然清朝在嘉庆时期开始衰落,但嘉庆依然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为政举措:广开言路,要求大臣直言进谏,革除自乾隆朝以来的粉饰太平、对待民灾民难知情不报的陋习,提倡崇俭戒奢;面对英国等殖民势力,保持高度警戒,拒绝英国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割让土地等请求;下令严禁鸦片。嘉庆不是一位昏君,但他改革的决心与力度却不足,没有从根本上革除清政府的弊政,只是做了有限的整治,最终嘉庆一朝、清开始没落。

道光帝一朝,是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道光一朝,道光帝也是有一些改革措施的

:整顿漕运,革除了漕运的一些弊政,惩治了一些利用漕运贪赃枉法的官员;修改盐法,打破贩盐的垄断经营,杜绝了官员利用盐政获利的途径;改变自乾隆时期的封矿政策,允许广大人民开矿,合理利用资源;严厉禁烟,任用林则徐,有了“虎门销烟”的壮举。但在政治局势上,道光帝面对列强,态度摇摆不定,最终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为政上因循守旧,没有很好的整顿吏治:许多官员面对回部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问题,开始都是隐情不报;道光的重臣曹振镛等官员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为官哲学,使得道光一朝满朝皆是谎话、吉祥话的臣子。

咸丰皇帝,是清朝中比较有能力的一位君王,政治才能远在嘉庆、道光之上,属于中上游。继位之初,就开始严厉惩治贪腐,革除朝政,任用曾国藩等优秀的汉臣、以肃顺为首的改革派,镇压天平天国,与列强外交,企图力挽狂澜,重振清朝雄威。在咸丰一朝,涌现了诸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优秀人才。咸丰虽有才能,有雄心,但这个时候的清朝,早已经是千疮百孔: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赶上了新时代崛起的英法等列强。最终咸丰帝签署了众多不平等条约,见证了圆明园的消失。在临终之前,也要临死一搏,振我大清国威:开始兴办洋务运动;但也留下了清朝的坟墓,让慈禧获得清朝的实际统治权。

同治朝,出现了清朝后期难得政治稳定繁荣的一面。此时,国内的太平天国等起义活动均被镇压,外国列强也没有大规模蹂躏中国,于是同治帝短暂的一生登上历史舞台。虽然人生短暂,但同治帝一朝做了许多改革政治举措:抛弃以前的闭关锁国观念,开始兴办洋务,培养大量洋务人才,派遣留学生、睁眼看世界等等。这些先进的举措,多少延长了清王朝的寿命,但可惜这位帝王英年早逝,19岁即死去。

光绪帝,虽然一生未曾掌握实权,但从他支持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看来,依然是一位有能力的君王,只不过前朝命运弄人:从开始到结局,慈禧一直掌权,光绪帝个人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不过傀儡皇帝罢了。

宣统继位到最后垮台一直都是小孩子,也不能说他无道。之后虽有复位,但和光绪帝也差不多,都是傀儡皇帝。

纵观清朝所有皇帝,在政治才能上,都是及格线以上。一些才能优越的君王,往往给王朝带来兴盛;一些才能一般的人,就会给王朝带来衰败乃至灭亡。


岁七夸父


昏君,古代对无道的君主的贬称,一般而言,他们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对国家和民众犯下了许多罪行(百度百科)。比如,夏桀、商纣、汉灵帝、北齐武成帝高湛、宋徽宗等等。

如果按照上述的解释,清朝的君主确实还不够昏君,正如郭德纲的一句话:全靠同行衬托。清朝基本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无外戚(慈禧都没敢用)、无权宦(李莲英和前辈们比差远了)、无藩镇、多数时候无权臣(最后才出个袁世凯亡了大清),而且君权高度集中,多数时间都是实行了有效统治,他们相当重视皇子们的教育,入关后的历代君主都有比较好的文化素养。

但仅此,能说明他们无昏君吗?我看不然。

我们现在其实就对所谓“康雍乾盛世”颇有微词,认为他们固守着所谓天朝上国的荣誉感,闭关锁国(其实也有广州十三行,但效果一般),对外不够开放,对内实行文字狱,搞《四库全书》更是毁了很多经典,但整体来看,康雍乾还算不错,对比他们的后代更是出色很多,呵呵。

清朝从嘉庆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候西方已经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了(大约在乾隆中后期),嘉庆皇帝整体来看,不算昏君,但非常的平庸。虽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他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莲教和鲁、豫天理教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清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

道光皇帝呢?中华帝国基本就是他开始真正的没落了,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是对他最好的总结。对于禁烟,也是莫衷一是,首鼠两端。最后导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他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如果嘉庆是平庸的话,那他就是无能,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期,无能就是昏庸。

再看咸丰,我认为他是有清一代,完完全全配得上昏君的人。在位期间,太平天国席卷半个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竟然跑到热河避暑,本人也是荒淫无比,最后病死热河,再看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弄出个顾命八大臣,又怕大臣弄权,给了两个娘们印章用来制衡权利,殊不知给国家留下了巨大的危机。

同治呢?刚刚成年就逛窑子病死的主儿,要是命长点估计比他爹还差。

光绪多少有些生不逢时吧,有雄心,没胆魄,没阅历,有点愤青的意思,但还没啥能力。成天想着维新,看看维新那些措施吧,失败是有道理的。如果放在太平时代,估计是个守成君主吧。

宣统刚记事儿大清就亡了,他没法负责任,但跑到东北当傀儡皇帝,就不对了,毫无民族气节。

最后不得不提“气数”这个词,王朝兴盛的时候,那是一顺百顺,王朝没落的时候,是一损俱损。康熙的皇子众多,且出色的更是比比皆是,我认为过早的耗尽了王朝的气数,乾隆虽然也是子嗣多,但优秀的很少,最后矬子里拔大个,选个颙琰。其后便是一辈不如一辈了,气数已尽。

最后开个脑洞,如果道光选了奕訢,历史走向又当如何呢?


黑水布衣


怎么会没有昏君?不其实是有的只是多种原因让清朝的昏君总表现的不是那么“无道”。

一、清朝独特的继承制度,降低了出现昏君的可能。中原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长子嫡子天生有继承的优势。很多皇帝从出生就注定了要做皇帝。在教育方面,常常只针对储君进行精英教育。在清朝则不然,针对所有皇子进行精英教育。继承者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康熙之后,继承人只在最后一刻进行公布。新皇帝总是立贤而非立长。



二、清朝特殊的历史环境。清朝作为古代、近代的交接点。存在太多的特异点。在稳定时期只要皇帝不是作死,至少可以混一个守成之君。后期衰败了,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移到了整个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抗争,只要你坚持抵抗就不会成为昏君。再加上最后几任皇帝还出现了慈禧太后这个最佳“挡箭牌”。


三、宣统皇帝主动退位,建立民国。前朝的史书都是由新朝撰写的。新朝为了保证本朝的推翻前朝的法理性,总是选择有尺度的抹黑前朝。但是,清朝之后的民国。已经不是封建王朝,而是建立在社会契约论之上的民主国家,不需要通过抹黑前朝来增强自己的法统。所以清朝的皇帝都保持一定的“整洁”。

所以清朝不是没有昏君,只是历史的种种作用的表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