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緬甸政府跟民間武裝的衝突不斷呢?

阿源1332773351


緬甸作為中國西南邊陲的鄰國,至今仍衝突不斷,不時就會有新聞報道,緬北衝突過程中有流彈落入中國境內,給中國邊疆穩定帶來非常大的不安定因素。

▲緬北衝突不斷

那麼為什麼緬甸自1948年獨立70年以來,至今沒有完成統一,緬北武裝和政府軍一直處於軍事對抗狀態,緬甸始終處於支離破碎狀態呢?

小油瓶認為主要受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緬甸政府背棄《彬龍協議》

眾所周知,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雖然緬族人佔到了緬甸人的大多數,但是緬甸境內仍有130多個民族。

▲緬北少數民族武裝分佈圖

特別是在緬北地區,在二戰結束前有很多少數民族甚至都是由依附在中國的吐司進行自治,他們從內心認同中國文化,譬如佤族、克欽族、撣族、德昂族都是華夏跨境民族,他們現在還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是親戚關係,可以說是山同脈,根同源的關係。

▲至今仍使用漢字、說中國話、打中國移動電話的果敢自治區

在二戰結束以後,緬甸也乘上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東風,成功走上了獨立的道路,與此同時,各個少數民族也要求自治,1947年昂山素季的父親為了爭取緬北少數民族的支持,制定了《彬龍協議》,規定少數民族享有較大的自主權。

但是沒過多久,緬甸政府就翻了臉,剝奪了少數民族從政和治理國家的權利,至今仍不給緬甸少數民族合法身份。

因此緬北各族人民紛紛組織武裝,對抗中央政府,內戰持續至今。

衝突的根本在於利益分配

緬北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主要礦藏就有翡翠玉石、藍寶石、紅寶石、金、銀、銅、鎳等等

▲緬甸的金礦有一半處於緬北地區

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為當地自治政府的主要收入,而緬甸的中央政府不願放鬆對資源的控制,難以割捨利益,與地方分享對資源和電力產出的控制權。

▲全球90%的翡翠原石來源於緬北的克欽邦,此處出產的原石也最為優質。

特別是2008年出臺的《緬甸憲法》規定,自治地區和邦政府對寶石、金銀、硬木等資源對資源無控制權,也沒有規定地方政府能從資源開發中獲得收益。

因此中央和地方自治政府的矛盾分歧也就越來越大。

2011年克欽武裝與政府軍爆發衝突的主要訴求就是要求緬甸政府歸還自1994年收歸中央的玉石交易權。

所以主要無法達成一致的利益分配方案,衝突就會一直存在,利益分配才是衝突的根源所在。

外部勢力干預

▲緬甸北鄰中國,西接印度

中印都是亞洲大國,自然會對緬甸的政局產生影響。

不少印度人也時常在緬甸西部與緬甸境內的內羅興亞人搞聯合。

與此同時,英國、日本、美國等國家也不甘心放棄對緬甸的影響力,他們頻頻干預緬甸的內政,緬甸武裝也時常獲得西方的支持與援助。

所以緬甸衝突並不單純的是一場內部衝突,幕後也隱藏著外部國家干涉的影子,是一場大國之間的博弈。

綜上所述,背叛《彬龍協議》多民族利益分配不均是緬北衝突的根本,再加上國際勢力背後的推波助瀾,緬北衝突才會衝突不斷


小油瓶侃歷史


現在的緬甸範圍內歷史上就沒真正統一過,雖然緬甸主體政權確實一直想統一。緬甸北部連綿的高山,西部的那加丘陵和若開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這些都阻擋了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的政權控制這些地區的舉動。

在英國人控制緬甸的時代,英國人為了控制維持殖民地秩序等成本,對緬族、孟族、若開族居住的平原或沿海地區實行直接統治,而對撣、克欽、欽和克耶等少數族群聚居的山區則實行間接統治,保留了當地的傳統制度和少數族群上層的特權地位。整體的思路是對作為主體民族的緬族進行架空,以避免人口主體形成近代化的社會運動能力,軍警等強力部門多從克倫族、克欽族、欽族中招募,在少數民族中傳播基督教,將少數民族上層送往英國教育,培育了親英勢力,克倫族的民族主義團體出現甚至比緬族早了幾十年。而到了二戰中,這種結構衝突導致緬族加入了日本一方,幸虧昂山最後及時轉投盟軍陣營,讓緬族避免了作為戰敗方的處置。

1947年2月,同盟領袖(包括昂山)、撣邦土司、欽族和克欽族及英國政府代表,在撣邦彬龍鎮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代表會議,通過了著名的《彬龍協議》。該協議確定緬甸從殖民地獨立後實行聯邦制和少數民族地區自治,這些原則在1947年9月24日通過的《緬甸聯邦憲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強調各少數族群自治權的《彬龍協議》是之後緬甸聯邦得以建立的基石,反映了當時各方達成的共識。然而《彬龍協議》中也存在大量問題,比如“聯邦”和“聯盟”的概念模糊、“法制”之下的個體自由原則與反抗由英國殖民統治所帶來的社會解體和“經濟癱瘓”的社會責任原則、完全忽視了克倫邦、緬甸政府根本沒有能力落實等等問題。1947年後,族群沒有緩解,而在昂山被刺殺後繼任的吳努政府很快陷入了大緬族主義和民族地方的武裝割據這種對抗裡。當然一般認為,緬甸政府放棄履行《彬龍協議》承擔著主要責任。“一種宗教、一種語言、一個國族”理念是緬甸政府在昂山遇刺後的一貫立場, “佛教、緬語、緬族” 在國家範圍內的同質化,也就是對非緬族群體進行強制 “緬化”,因此這種政策沒有太多的妥協餘地。

1962年3月2日,奈溫發動了軍事政變後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1947年憲法,而歷屆軍政府對於“聯邦政府制度”其實都不認同,緬甸軍方對此立場頗為強硬。某種程度上,軍政府需要緬甸國內處於持續的“緊急狀態”才能獲得執政地位或者發動政變的合法理由。軍隊力量過強也導致了時至今日民盟政府對於軍隊的不信任狀態。當然,今天的民盟政府同緬甸軍隊之間有著一定的妥協共識,不至於無法合作。

另一方面,民族地方則維持著較為落後的組織結構,其封建主義特點十分顯著,而這也在內戰中被逐步固化。此外,雖然民族地方派別眾多組織龐雜,但是在爭取自治權這點上保持著高度一致,換言之民族地方總能為了自治權而開展集體行動,這也加大了緬甸政府推行大緬族主義政策的難度。

總體上看,緬甸國內衝突不斷的原因在於其弱勢的中央權力、澎湃的民族地方自治要求和失敗的憲政建設。持續的衝突導致了為衝突而生的利益結構固化,以及相關社會記憶中的積怨,這些讓和解在各方內部都難以被順利接受。緬甸政府希望能儘可能擴大單一制的範圍,維持單一制和民族自治並行的制度。而民族地方更傾向於維持擁軍自立、地區自治的地位。因此雙方缺乏談判的共識。

緬甸政府並非完全不想解決這一問題,在吳登盛政府時期就提出了“全國族群和解路線圖”,但到2015年10月,經過九輪談判,緬甸中央政府才同力量較弱的八支武裝組織的代表簽署了所謂的《全國停火協議》。全面持續的停火是談判的第一步,之後才有辦法建立足夠的信任,並進行談判。而在2015年民盟獲得大選勝利後,在昂山素季提出了“21世紀彬龍會議”,不過這樣的和解需要打破2008年憲法的框架,這點同樣非常困難。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緬甸民族和解不會有太大的進展,修憲並明確民族自治權,並且真正的實力派民族地方武裝停火併參與和平談判才是衝突能夠解決的基礎。


怪蜀黍老囧曾


緬甸是個多民族聚集的國家,緬甸的緬族是這個國家的主要民族,自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緬甸和其他少數民族互相之間的矛盾就沒有得到解決,由於緬甸的地理條件,很多少數民族都割據一方,政府軍隊都很難以進入這些個地區,所以緬甸的少數民族,先後組建了幾十支反政府武裝。

緬甸的民族矛盾始於殖民地時期,到了19世紀,英國人在緬甸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土司制度,利用當地民族的上層實行間接的統治。

到了42年日本侵入緬甸,當時的緬甸聯邦的昂山將軍,想要藉助日本人的勢力實現緬甸的獨立,當時的,克倫族等族卻和印度人穿一條褲子效忠於英國,所以在那時昂山統一緬甸的戰爭中,少數民族和緬甸獨立軍的鬥爭就白熱化了,導致克倫族1800多人死亡。

二戰結束後,昂山將軍在緬北,和克欽族和撣邦一起聯合組建國家,1947年的2月,昂山與少數民族代表在撣邦的彬龍鎮簽署了《彬龍協議》,同意了少數民族就聯合建國提出的條件。

緬甸政府軍

1947年的9月24日各族的政治力量經過較量和利益均衡後,制定了緬甸聯邦的憲法,這個憲法容許少數民族上層擁有世襲權,還規定了撣邦和克欽邦,在十年後可以投票決定是否還留聯邦內。

但到了緬甸的吳努時期,中央政府想要收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的一些權利,對原來少數民族上層的各種權力進行限制削弱甚至收回。1949年一月,克倫人開始鬧分裂,發動的武裝叛亂,想要組建克倫人的國家,這時其他少數民族也都要求民族獨立,或者是要求更大的自治權,緬甸的各民族矛盾開始激化。

到了奈溫時期,國防軍總司令出身的奈溫,發動了軍事政變組成了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對國家進行了統治,奈溫軍人集團想要靠武力征服少數民族武裝,結果是民族武裝在不斷壯大,導致中央政府與民族地方的武裝之間矛盾尖銳。

從那時起民族武裝和中央政府軍隊之間的矛盾就沒有緩和,經常你來我往,拳打腳踢,兵戎相見,到了1988年三月緬甸掀起了聲聲勢浩大的反政府遊行,奈溫不得不辭職。

1988年9月18日以國防軍總參謀長兼國防部長的蘇貌又發動了政變,對國家實行軍事管制,接管了政權,這就是新軍人政府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做了調整和改革,有17支民族武裝與政府簽訂了和平協議,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衝突得到了緩和。

緬甸少數民族武裝

2014年二月第二次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的峰會召開,會議發表了聲明說將與中央政府簽訂全國性停火協議,開展政治對話,實現國內和平。

這次會議佤邦聯軍和全國民主聯盟軍沒有出席會議,而到目前又有幾支少數民族武裝和政府之間產生了新的矛盾,各種戰鬥又在進行,這都是由於中央政府與民族地方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引起的,這種矛盾還將繼續下去。


須為


這跟緬甸至今還未實現真正意義統一有關。緬甸是個多民族、經濟欠發達的弱小國家,政府的凝聚力有限,各民族間矛盾突出,各有訴求,一些邊遠地區人口較多民族因此各自為陣佔山為王,建立起自己的民族武裝,與政府分庭抗禮離心離德,獨立於一旗之下,成為事實上的國中之國,這其中瓦邦和憚邦是最大的兩支民族武裝,而長期以來與政府衝突最多的也是這兩個邦。政府對此也作過許多努力(包括軍事剿),但出於能力和政治等原因,一直未能徹底解決民族分裂的問題,所以也才導致了緬甸政府與民間武裝長期衝突不斷。


山羊青草


國家沒有完全、徹徹底底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