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糊塗了:黑毛、雜交豬≠土豬、年豬——與烀豬食有關的悲催故事

別糊塗了:黑毛、雜交豬≠土豬、年豬——與烀豬食有關的悲催故事

如今,人們都喜歡吃土豬(笨豬)肉。同時,又普遍把黑毛豬和野豬與家豬交配生產的雜交豬稱為土豬,其實這是不對的。

真正的土豬,是不喂任何飼料,特別是帶有添加劑的飼料;主要喂熟食,包括菜葉、菜幫、淘汰下來的地瓜、土豆、米糠、苞米麵、橡子,以及自家的殘湯剩飯,總之就是吃家裡、地裡有的,而不是單獨給它買的。

真正的土豬,生長慢,一般是三、四月份抓豬崽子,到臘月二十八九能長到二百六七十斤,養兩年能長到三百多斤,再大就“只吃飯不長肉了”。

別糊塗了:黑毛、雜交豬≠土豬、年豬——與烀豬食有關的悲催故事

真正的土豬,又稱年豬,是農家房前屋後豬圈裡,就養一兩頭,過年的時候才殺了吃肉的豬,而且必須是為了自家吃肉,不是為了賣錢的豬。如果這家養豬開始就是為了賣錢,就基本可以肯定不是土豬。

真正的土豬,肉肥而不膩,肥肉與瘦肉混雜,皮厚,油特別多而且粘,耐煮(燉不爛),燉肉的過程中就滿屋飄香……。

別糊塗了:黑毛、雜交豬≠土豬、年豬——與烀豬食有關的悲催故事

個人感覺,真正的土豬肉,最大的特點就是肥,白肉膘非常厚,但是無論怎麼做,吃起來都不膩;用肥肉煉油(板油),出油率特別高,剩下的油滋啦也特別香。

最悲催的記憶——與豬食有關

小時候家裡窮,總是吃不飽。家裡每年養一頭豬,最盼望的就是過年殺豬。

八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上午,家裡烀了一大鍋豬食,開鍋了,直冒泡,小土豆不停地翻上翻下。

記得那時候,自己的頭剛過鍋臺,翹腳伸頭能看到鍋裡的東西,想撈上來必須要站在鍋臺上。

一個是餓啊,一個是淘氣,爬樹上房沒有不敢的。於是,就爬到鍋臺上想撈鍋裡的土豆吃。結果,頭重腳輕。腳下一滑,一個猛子就大頭朝下扎到了鍋裡……!

別糊塗了:黑毛、雜交豬≠土豬、年豬——與烀豬食有關的悲催故事

好在是時間不長就被大人拽了出來,好在是農村孩子皮實,好在是農村大醬、獾子油好使……。如今,仔細瞅,半邊臉還有點發黑!

哈哈,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其實就是經歷。經歷就是財富,無論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