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四川省康定市检察院检察长。20岁,正值花样年华的鲜丽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条件,从重庆来藏区工作。28年来,她在高原见识了辽阔,体验了荒凉,经历了艰苦,从而感悟了奉献与担当。她察民情、解民忧,为贫困父子重建家园、为身患脑瘤的少女圆了大学梦、帮助孤儿找回远嫁他乡的母亲、为贫困的一家四口搭建房屋遮风避雨,把“阳光”播洒到藏区群众的心坎里。她以女人特有的耐心、细致和温情,用爱融化被性侵少女内心的坚冰,用情为痴傻母子送去生活的阳光,用坚持感动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花甲老人,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鲜检”“鲜姐”“鲜嬢孃”“鲜妈妈”的故事。

雪是车到折多山二台子的时候下起来的,纷纷扬扬,干燥的雪粒在车轮间奔飞,使前方的路面升腾起了白雾。人随车身摇晃着,在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上写下无数个“多”字之后,像是默念成真——刺目白塔旁,风念动经幡,“西出折多”的巨石扑入眼帘。这里就是号称康巴第一关的折多山了,垭口海拔4298米,翻过此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康巴藏区海拔高,自然条件艰苦,常年大雪封山

鲜丽乘坐的公务车每月至少有8次经过这里,她是四川省康定市检察院的检察长,折多以西是她开展脱贫攻坚和法治宣传的地方之一。这里地广人稀,有的地方山高坡陡,车子也无法进入,走村串户不再是平常般的小事,而是真正的体力活。如若东西两家闹起了矛盾,劝完一家要走上几公里的路才能到另一家;有谁家反映出行不易的问题了,鲜丽就带人爬山淌水实地考察……经常是跑完一天的山了,下山之时才发现天色已晚,被堵在路上是家常便饭。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垭口上“西出折多”的巨石写明海拔4298米

藏民们都喜欢这位经常见面的女检察官,她人漂亮手心又暖,拉起家常来声音像炉中的火苗。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在藏民家中与藏民拉家常

鲜丽是重庆铜梁人,20岁就离开家乡来甘孜州工作了,甘孜州18个县,她待过的就有4个。2003年,她从甘孜州新龙县司法局调到新龙县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开启了自己的检察生涯。2007年至今,历任得荣县、泸定县、康定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从新龙、得荣、泸定到康定,海拔递增了不少,自己身体里的血液是如何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这个过程早已无法说清。而她唯一确信的是,自己如同格桑梅朵一样扎根在高原了。

初进藏,她学会了砍柴煮饭以及骑马

1990年,鲜丽考入新龙县雄龙西乡做文书,那是没有电的年月,屋里要靠烧柴取暖,20岁的文书姑娘去到了那里,自己学会了砍柴、挑水和煮饭。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她还要经常下乡了解每个村子的生产生活情况,可通往各村的路不好走,她又学会了骑马。偶尔进城办事,就坐那种敞篷拖拉机的后斗。遇到大雪封山了,雪天雪地里没有了路,人只能牵着马在丛林里走。雪深没到膝盖,累极了真的会哭出声来。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为了下乡,鲜丽学会了骑马,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

她记得一开始自己经常会哭,听不懂藏话会哭,吃不惯藏餐会哭,想家了也会哭。一次某地发生了灾情,严厉的领导交代她写一篇灾情反映,因为记不住藏民复杂的名字,她被领导训斥“干不了就别干”。要强的她发誓要克服“不懂”,最后终于做到了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甚至有时乡上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两个人,听了鲜丽的话就能熄火,且心服口服。

在得荣,办案遇车祸,被路边捡柴的老汉救下

20岁的姑娘在藏区就这样一待就是十几年,从雄龙西乡调入新龙县司法局,又从新龙县司法局被调到得荣县当检察长。

得荣离康定有600多公里的路,汇报个工作要翻八九座山。刚去院里的时候,她发现那里连大门都没有,牦牛和马进进出出,办公条件极差。只有一个很小的会议室,公检法三家还得轮流着用。因为刚去没住处,需要租房一段时间,租住的房子也破破烂烂,没有厕所和厨房。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和两名藏族妇女在一起

下乡开展工作的时候,鲜丽学会了喊山,在一个山头对着另一个山头喊话:“喂,我们下村了,你们在干啥?”喊完了从山头往下走,要走上两三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对面。后来一个村子里的村长想修条路了,鲜丽就帮他争取了项目。可是路打通了,那个村长却在守工地时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块砸中身亡,鲜丽为此伤心了很久。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高原、高山、大雪都给办案行车带来不便

她自己也差点出了事。在得荣办案时,有次车子打滑翻下了山崖,所幸一车人都活了下来,鲜丽倒挂在车里用手去撞门,被路边捡柴的老汉听到救下。她当时锁骨受伤,鼻血直流,又因为撞击浑身疼痛,被路人送去医院救护。可因为想着还有要处理的工作,没有详细检查身体就出院干活去了,到现在落下轻微残疾的毛病,双臂无法抬起重物。

遇威胁,她说“没什么好动摇的”

有时辖区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会构成不小的办案阻力,被犯罪分子威胁恐吓时,家里的电话会整夜地响,谁也不去接,因为知道难听的脏话都在里面。可县城太小了,难免遇上,对方的口水会直接吐在她的身上。鲜丽自己倒没什么害怕,反而是年轻的干警觉得困扰,“实在承受不了,去民政局、去组织部,都是做好事的单位,在我们这,既然党和政府给予我们职能,是得罪人的职能,那就公平公正去做,没什么好动摇的”,鲜丽这样告诫他们。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深入藏民村庄了解群众需求

2011年鲜丽离开得荣去泸定当检察长的时候,得荣县几个村的村干部得知了消息,连夜骑行30公里,满脸灰尘地赶到城里为她送行。接过他们送来的酥油和核桃,鲜丽感动得直哭,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很幸福,是工作带给她这种满足。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这座风雨桥是鲜丽带领当地群众为脱贫一起修建的

工作中,她有想法,又有魄力

到了泸定,鲜丽住在县武装部,那是县委县政府为县级干部提供的住处。鲜丽每天从家走到院里,会沿着开湘路,走过红军当年飞夺的泸定桥。人在悬桥上走的时候,脚下是大渡河奔流而过,心里实在是会畅快宽阔起来。终于从小县来到这“甘孜的东大门”了,鲜丽想着唯有做好工作不断鞭策自己进步。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和群众拉家常

法警队的队长任亚平说他从没见过像鲜丽这样的领导,“有想法,又有魄力”,工作的时候是带班子、抓队伍的好手,工作之余又是体贴宽容的“大姐”。“就没见她休息过,检察院的工作一做完,就扎进农村开展其他的工作。她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对家家户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有的鲜丽帮助过的孩子亲切地称呼她为“鲜嬢孃”“鲜妈妈”

任亚平亲眼见证了鲜丽是如何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感的,仅仅有亲和力还远远不够,有次他们去到一个卫生条件堪忧的贫困户家中,饭点到了,村民端出饭来给鲜丽一行人吃,那饭任亚平看了都吃不下去的,鲜丽却能平常自然地咽下。也有的村民家里养着牦牛,屋里牲畜粪便臭气熏天,鲜丽却连一下掩鼻不适的动作都没有。情绪激动的村民抱着她哭的时候,她也丝毫不介意衣服会沾上灰土。

老百姓对她的喜欢,让后继者都“吃醋了”

“老百姓是真心喜欢她。”如今泸定县的检察长杨学斌说,他上任后几次下乡,发现每家每户都在问他同一个问题:“鲜检去哪里了?”杨学斌有些“吃醋”地说:“有些人家,我都去了三次了,他们还是记不住我,可见她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采访间隙,鲜丽还和《方圆》记者玩起了雪

到了康定,她带领的康定检察人又成了这里群众的“知心人”。为出行不便的群众建起一座风雨桥,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儿,因地制宜地普法等等,让法律一步一步走进民心。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和康定市检察院检察官合影

2018年12月19日这天,是折多以西的藏民入寺听经的日子,鲜丽一行来到康定市瓦泽乡居里寺的普法宣传点,借此集会向群众们普法。他们接过鲜丽和同事们发放的带着漫画的、浅显易懂的藏汉双语的法治宣传手册,细心地收好,与鲜丽她们轻声聊着家常。鲜丽认识这里的每一个村民,她关心地询问拄拐老人腿上的病情,抱起小孩子试试长胖了多少,一切由心而发。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在普法宣传点用藏汉双语给群众普法

离开寺里的时候,坡路湿滑,一个藏族妇女见鲜丽要往下走,跑过去拉她的手,二人并肩走了一段路,鲜丽上车后,前车后视镜上,见那妇女站立目送了很长时间。

儿子说母亲的工作“很苦,很累,不好干的”

那种目送里有父母的投影,为了藏区的稳定,与家人聚少离多是藏区干警们的常态,“都是老百姓的子女,也许是总想起自己对父母亲人的亏欠,便对那些老百姓愈加疼爱吧”,鲜丽说。2017年外婆去世的时候,鲜丽好不容易回了趟家里,看到许久不见的母亲憔悴的样子,感受到父母变老的速度,那种难过无法描述。

全国模范检察官鲜丽:康定格桑


鲜丽抱着藏民家的孩子与藏民拉家常

说到子女,在儿子眼里,以前鲜丽是“没陪我去过一次公园的工作狂母亲”,如今懂事了,能够渐渐理解母亲工作的性质,“很苦,很累,不好干的”。

“真的希望未来能有时间好好休一次假,陪同爱人孩子带着双方父母去外面看看”,背负着这样的愧疚,鲜丽继续忙碌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