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3年 探祕內蒙古科技大學的前世今生

她是包頭第一所大學;

她的校訓“百鍊成鋼”與草原鋼城包頭相互呼應;

她的前身“包頭鋼鐵學院”的校名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陸定一題寫;

如今她是內蒙古知名高校——“百鍊成鋼”的校訓在60多年的錘鍊中得以驗證,目前學校冶金專業在全國排名第三……

她,就是內蒙古科技大學。

穿越63年 探秘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前世今生

1956年9月23日,開講第一課

建國初期,為了發展鋼鐵工業,1954年,國家在包頭興建鋼鐵基地——包頭鋼鐵公司。

1956年2月,為適應形勢的發展,重工業部決定在包頭成立“重工業部包頭鋼鐵工業學校”和“重工業部包頭建築工程學校”。

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李熹曾是包頭鋼鐵學院的中層幹部,他在幾十年間包頭鋼鐵學院的工作中,留下了46本珍貴的工作日記。

據李熹日記的記載,包頭鋼鐵學院第一堂課是1956年9月23日開講的。

他回憶,當時學校剛剛組建,校領導親自帶隊到北京、蘭州、瀋陽等地招賢納士。“當時,一共有4位留蘇回國人員,1位留德回國人員。”其中有蘇聯斯大林冶金學院畢業的洪德城等人。同時,國內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鋼鐵學院、東北工學院、重慶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南礦冶學院等校的畢業生當時也都彙集包頭鋼院,組建了最初的師資隊伍。

崔顯鼎就是1956年從冶金部吉林電器裝備學校(中專)畢業後來到學校的,一開始教物理,後來教電氣。“1956年8月15日,我在大紅門(原包鋼招待所)報到,當時學校教學主樓、宿舍樓還沒有安裝暖氣。”

他記得當時的校領導沒有什麼架子,總是吃苦在前,“有一次學校爆發流感,校領導從學生宿舍帶頭往樓外背病重的學生,用汽車往市第一醫院送。”

“那時候學校領導左緯芝下班後經常會到我們單身宿舍轉轉,和我們這些第一次到黃沙漫漫的包頭、生活不太習慣的小青年談心,會問我們從哪裡來?有什麼困難?當時左校長說,包鋼將來一定會有大發展,我們學校的基礎很好,將來一定會變成一座好大學。”崔顯鼎回憶道。

1960年2月,學校更名為“包頭鋼鐵學院”,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陸定一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可見當時國家對包頭鋼鐵學院極為重視。

1958年的時候,學校要創辦大學,需要派老師到知名大學進修,崔顯鼎先到北京鋼鐵學院進修1年,又到東北工學院進修2年,這樣就有資歷教大學生了。1960年以後,學校先後選送67人到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鋼鐵學院、東北工學院等校進修。到1961年,學校有教職工802人,其中教師380人。教師中有副教授3人、講師19人、教員358人。

現年75歲的傅義正曾擔任內蒙古科技大學社科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等職務,學校對人才的重視令他記憶猶新,“老一輩的包頭鋼院領導柳林、周啟明等人經過戰爭年代,雖然自己的文憑並不是很高,但都重視教育人才的培養。”

然而,不久後的文革時期,學校也進入動盪中。崔顯鼎還記得1966年8月份的一天,學校有多名教職工在鋼鐵大街被遊鬥,“因為我出身地主家庭,也被列入其中。其他時間裡,我就是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

一段時間內,學校的發展也陷於停滯。

1978年,變成一所真正的大學

崔寶璐是原包頭鋼鐵學院院長,後來在冶金部人事教育司司長崗位上退休。他在包頭鋼鐵學院工作了30年,也見證了學校由一所中等專科學校變身為大學的整個過程。

“包頭鋼鐵學院最早是大學建制,後來成為中專了。1972年,中央需要高等學校培養工農兵學員。當時軍管還在,但是學校領導周啟明、王振華都解放了。我找他們二位,說我們也應當招收工農兵學員,他們一致同意,就讓我去跑。跑呼市,跑北京……終於跑成了。”

國家批覆之後,學校就開始招生了。1974年第一批學生臨畢業時,有學生提出:“中專辦大學,發的證書能有效嗎?”也有的要求轉到內蒙古工學院去,由內蒙古工學院給發證書。當時內蒙古文辦副主任於北辰來學校,給學生講話說:“發的證書一律有效,內蒙古文辦做保證。”

崔寶璐回憶,當時學校培養了幾年工農兵大學生,這一點對1978年恢復建制、成為一所真正的大學十分重要。

“1978年,那時候我們不叫‘新辦院校’,而叫‘恢復建制’,用詞非常有水平。要說你新辦,這個批准程序就複雜了;如果是恢復,就是我原來是大學,現在是恢復。但是其實不簡單,我們的校舍、設備、師資、管理辦法、教學思想、教學方法都要全面改進。”

馬根宏是崔顯鼎老師的學生。1978年,學校恢復大學建制,他正是在那一年參加高考,考上包頭鋼院金屬礦床開採專業本科。

“我們是學校恢復大學建制後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當時學校一共有3個班,建築、採礦、機電三個專業各一個班。”馬根宏回憶,那時大家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機會的珍惜,凝成了“拼命學習”四個字。

每天晚上11點半以前,教學樓裡通常都是燈火輝煌,打更的邢大爺每天晚上一到11點半,就在教學樓的每一層大喊“大機的,11點半了,熄燈!大建的……”馬根宏說,大爺要不攆,大家能讀到晚上12點去。“當時我是班長,每天下午4點半都要喊同學們去操場鍛鍊。可是沒到一會兒,操場上沒有一個人了,大家又回教室讀書了,只好喊第二遍……”

當時的電影票很便宜,恰特、東方紅電影院離學校也很近,可馬根宏他們一個學期最多看一場電影。1982年畢業後,他和班裡的8名同學一起順利留校了。

馬根宏一開始被分在後勤工作。他還記得,後來,崔寶璐等校領導決定,由學校出資,讓成功考上全國名校的教師帶薪攻讀碩士研究生。有的老師說,學費應該由自己出。崔寶璐卻說,投 資培養研究生就是投 資學校的未來。他們班8名留校學生,有6名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讀的碩士研究生。學校現任領導李保衛、安勝利等,也是學校那時用這種辦法培養的碩士研究生(以後又讀博,出國),最後,他們幾人都先後任內蒙古科技大學的校長。

同樣在1978年,16歲的盧勝利也藉助恢復高考後第二年允許初中畢業生考取中專的好政策,以優異成績考取學校最後一屆中專,首次住上有暖氣的樓房;首次領取到國家一等助學金——16.5元/月;首次領取到國家免費發的中專教材;首次拿著飯盒、飯票、糧票到食堂排長隊買飯,一個菜1-3角,粗糧60%,細糧40%……

盧勝利回憶,“那時,我們最後一屆中專6個班240人,第一屆本科生3個班120人,中間還有師資班、實驗員班等,加上往屆學生,全校學生不足1000人,大多數是第一次進城。教師職工大約有200人左右,其中大約有一半是剛剛平反,剛從‘牛棚’裡返回校園重上講臺。”

1978年,包頭鋼鐵學院富有歷史意義的恢復大學建制,也改變了馬根宏、盧勝利等一批學子的人生和命運。盧勝利也有機會在包頭鋼鐵學院工作,如今是內蒙古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副館長。

佔地1000多畝,學校長“大”了

伴隨著學校的發展,崔寶璐還經歷了校區的變化。他回憶說:過去的包頭鋼鐵學院以西隔著學府道,是包頭廣播電臺的院子,和一片商業職工住宅區,其實最早五十年代是劃給包頭鋼院的地方,文革中被佔變成了那個樣子。

之後,學校發展了,想把這地方收回來。市裡說,市裡問題不大,可是有179戶居民要搬遷,每戶1萬元,得179萬元,學校拿不出。於是,學校先給冶金部打報告,在與舊址相隔近十公里的阿爾丁大街以西的地方(原來的包頭鋼院農場)建起現在的教學主樓。

之後,學校又向包鋼打報告,包鋼領導先給了170畝土地,1987年又無償劃262畝土地。同時,在市裡的支持下,市政府出了30萬元給農民的補償費,從和平村要下一片荒地,最終形成了內蒙古科技大學阿爾丁以西(不含阿爾丁大街以東煤校土地)800多畝今天的西校區,再加上原煤校的東校園,現在內蒙古科技大學總面積達1000多畝。

崔寶璐開玩笑說,“我們內蒙古科技大學在內蒙古高校中是最早擴建‘佔地為王’的。如果還侷限於原來的包頭鋼院舊址,那還叫個大學嗎?”

當時在後勤工作的馬根宏對學校搬遷的情景記憶深刻,他回憶說,學校一直有一股艱苦奮鬥的精神。1994年當時全校搬往新校址,全校教職工沒有一分錢補助,沒用一個工人,都是教職工自己搬。圖書館的教職工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就自己打包書、搬書。校領導賀友多等人也都是自己搬輕一點的東西,後勤派人幫忙搬重的東西。“那時學校出動4輛大卡車搬東西,駕駛室副座位上放著學校的機密文件,賀友多就坐在卡車馬槽的東西上面看著東西,這哪是大學校長啊!”

從上學讀書到之後工作,盧勝利多年來見證了學校面積的擴大、規模的擴容。在他剛入學時,學校總面積不過300畝,教學設施僅有1座四層教學樓、1座三層行政樓、3座三層實驗樓、1座平房實驗室、3座三層學生宿舍樓。沒有獨立的圖書館館舍,幾萬冊圖書資料書庫和一個報刊閱覽室、1個教師閱覽室,僅僅佔用了教學樓中的6個教室。

當時,也沒有獨立的學生圖書閱覽室,借書必須排隊查目錄卡片、填寫索書單,然後交由圖書管理員到書庫索取,學生填寫借閱卡片後,才能借到一本書,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個多小時。

“當時開館時間僅限於白天。如果能夠進到書庫裡取書看書,那是天大的榮幸!”盧勝利感嘆地說,而今,學校僅大型教學樓就有4座,大型實驗樓、實訓中心就有3座,二級學院就有18個。僅圖書館館舍面積就達40000平方米,是40年前的近100倍;藏書達150萬冊,是四十年前的10倍;閱覽座位近5000個,是四十年前的50多倍。各類電子文獻應有盡有,紙質文獻書目全部上網,任何學生、任何老師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圖書館的一切信息資料。

對這樣一種變化,1956年就來到學校的崔顯鼎深有感觸,“當時包頭鋼院領導有眼光,抓住了恢復大學建制、遷往新校址的機遇。1978年以前,在包頭市的3所學校裡,包頭醫學院是本科,包頭師範學院是專科,包頭鋼院是中專,現在包頭鋼院成了內蒙古科技大學的領頭羊,每年在校生2.5萬人,校園面積1000多畝,還培養了本校也是包頭市歷史上第一批的博士畢業生,成為包頭市高校裡真正的‘老大’。”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