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實意謀發展 不計得失為鄉親——記邕寧區新江鎮致富帶頭人黃炳珠

吳茱萸又名茶辣,是一種名貴藥材,應用廣泛。產業引進來,錢包鼓起來,新房建起來,告別了傳統農作物,小小吳茱萸成為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的“致富寶”。這些改變背後離不開一位不請自來的“外來客”——黃炳珠,他用遠見、誠心與努力,成就了新樂村的“逆襲”。

產業轉型 讓青山變成金山

22年前,那貢移民點125戶居民從廣西大化縣移民過來,一直以種植玉米、甘蔗等傳統農作物為主,收入極少,住房是每戶不足30平方米的石棉瓦頂平房,生活苦不堪言。

真心实意谋发展 不计得失为乡亲——记邕宁区新江镇致富带头人黄炳珠

黃炳珠(右一)向村民講解吳茱萸種植技術

覃捷 攝

2014年12月,南寧市良慶區人黃炳珠轉讓了城裡的3家快餐連鎖店和1所駕校,來到新樂村那貢坡。村民們聽說,這個外村人要來該村創業,還成立了創豐吳茱萸合作社,要帶動當地貧困移民發展吳茱萸種植產業。

當問起黃炳珠為什麼放棄城裡的生意到新樂村來創業時,他說,之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路過新樂村那貢坡,村民韋慶成和幾個村民正在村頭的大樹下喝酒聊天,看到陌生人路過,就熱情招呼一起喝兩杯。在聊天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村民們的樸實。同時,他注意到,村子周邊都是大面積荒山,開發潛力大,由此開啟了他的產業扶貧歷程。

回憶起當時發動村民種植吳茱萸的艱辛,黃炳珠感慨萬分,“雖然每天晚上都到隊長家開會,為村民講發展算收益,但村民沒有完全信任我。”

為了完全取得村民的信任,黃炳珠想出了將利潤最大限度讓給村民的合作方式,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由合作社提供種苗、肥料、技術,村民提供土地和勞力,收成之後,產值與農民三七分成,農民拿70%,終於把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調動起來。很快有58戶村民響應參與,並通過土地入股流轉了300多畝土地。

經過幾年磕磕絆絆的發展,目前新樂村的合作社員從原來的58戶發展到106戶,還輻射帶動周邊村屯180戶農戶參與種植,實現了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吳茱萸全覆蓋,種植面積也從當初的300多畝發展到3000多畝,舉目望去,那貢坡周邊的荒山荒坡變成了綠水青山。

共渡難關 讓窮人變成能人

吳茱萸種植之路沒有預想中的一帆風順。2015年初,吳茱萸陸陸續續出現死苗,而且還在蔓延,村民坐不住了,有的嚷著要把吳茱萸通通拔掉,種回甘蔗。但當時甘蔗種植期已過,村民進退兩難。黃炳珠也心急如焚,徹夜難眠。他一面安撫村民,一面尋找辦法。

正在這時,黨委和政府“雪中送炭”,送來了好政策:給予合作社每畝800元的產業補償。按照合同,黃炳珠能夠得到補償金的30%,但他卻分文未取,全部分給了農戶。“黃總是個好人,真心為我們著想。”農戶們紛紛拔除死苗,補種上了新苗。

吳茱萸最適合在陽光充足的坡地上種植,需要兩年株齡才能結果。但在合作社的指導和社員們的精心呵護下,基地的吳茱萸長得特別快,第二年就結出了果實,當年58戶社員分紅16萬元。

韋慶成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之一,提起加入合作社這些年的變化,他感受最深。“2015年用4畝坡地加入合作社開始種植吳茱萸,次年就收入6000元,2017年增種10畝獲得分紅6萬元,2018年獲合作社分紅9萬多元,賣吳茱萸苗木獲8萬元,賣枝條又獲1萬元,一年收入18萬元,三年共收入24.6萬元。”韋慶成一下子從窮得叮噹響的貧困戶變成了致富能人,實現華麗轉身,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曾經遊手好閒、沉迷打牌的村民蘇家福,去年以單株產量11.15公斤成為當年的“茱萸王”,全年共獲得4萬元分紅。現在他一有空就到地裡打理樹苗,“以前賺不到錢,做什麼都沒有信心。現在不一樣了,也沒時間打牌了。”蘇家福笑著說。

新樂村第一書記楊柳豔介紹,自2015年村裡成立合作社以來,入股貧困戶的分紅逐年遞增,從2016年分紅16萬元到2018年分紅280萬元,平均每戶貧困戶增收2萬元以上。

真心誠意 把鄉親當作兄弟

從質疑到信賴,從排斥到歡迎,黃炳珠說:“你與群眾有多近,群眾就與你有多親。”

2018年1月13日,正是臘月二十八,生產隊長韋信標的母親在大化縣去世了。臨近年關參加白事,這在黃炳珠家鄉是大忌。但臘月二十九,黃炳珠驅車5個小時,來到韋信標的大化縣老家弔唁。韋信標十分感動,領著家人到村口,端茶迎接,用大化人待客的最高禮儀迎接他。而黃炳珠為了不過多打擾韋家,不讓韋家安排住宿,而是在車裡蜷了一晚。大年三十一大早,黃炳珠在辭別了韋信標一家後,便匆匆趕路回家。之後黃炳珠年關參加白事的故事,在那貢坡的大化移民點傳為佳話。

借錢給貧困戶建新房、自掏腰包為村委建停車場、鋪設水管到基地造福村民……他用行動把群眾的心聚攏,最終擰成一股脫貧致富合力。

一個人變了,兩個人變了……一群人變了,全村也就變了。因為吳茱萸,鄉親們都從深山搬了出來,住上了小洋樓,過上了好日子。

可能你還想了解

☟ ☟ ☟

荒山種下吳茱萸 農戶樓房“節節高”

因地制宜引產業 創新發展富鄉親 ——邕寧區蒲廟鎮聯團村種植牛油果開闢增收新渠道

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找準致富之路 帶動農民增收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佈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