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甲骨文裁员、乐融letv做不大、德云社吴家募捐争议、节日里的杭州

【朋友圈】甲骨文裁员、乐融letv做不大、德云社吴家募捐争议、节日里的杭州

【甲骨文裁员本就躲不过】

甲骨文中国裁员900多人,本就躲不过。前年以来,每隔半年,它全球都裁一轮。

云化转型已非常紧迫。云计算业务与亚马逊、微软差距较大。财报里,甲骨文云计算业务跟许可证业务放一起,云服务很小。

甲骨文不是没意识或基础。事实上,2010年埃里克森就很清晰表达过。但是,那个周期,它的系列收购,维度仍在传统ICT。后来又经过较长的整合,成为一家软硬一体且兼有咨询、服务、工程体系的巨头。

最近3年,甲骨文它一面将传统部分迁移云端,另一面持续收购、投资。加上前几年的一轮,只看要素,是比较完整了。它也有自己独立的云计算基础架构。

但它数据库强,云平台基础架构、存储等比较弱。另外云计算要素看去完整,其实并没有真正整合为系统化的支撑体系,也没有细化结构,内部组织架构也还在调。

埃里克森去年退到幕后,让出了CEO岗位。但实际上仍没有真正放权。

他似乎有担心:他现在担任董事长兼CTO。

这两个角色放一起,看着有些怪。其实反映了紧迫感:就是传统业务让两位联合CEO顶着,他在盯全局、方向以及技术体系。

但他本人毕竟已经70岁,不可能兼顾细微。尤其技术团队,他的思维可能影响其他人。

我预判,甲骨文接下来一年应该会发生重大人事变化:CEO或CTO,甚至两者都会。

这次中国裁撤研发中心,影响最大的是中间件与软件开发部分。。部分业务转移美国,但同时强化云计算基础架构部分,还有AI布局。据说还会有收购案。

甲骨文全球147000多人。。它的业务从软到硬,还有咨询、服务、工程团队,看去是个软件形态,其实,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人力密集型的公司。

云计算、AI时代,不是靠人才堆叠就好。甲骨文的人力精简,可能会持续好几年。

不过,中国这轮裁撤,应该也是以退为进吧。它的数据中心去年刚刚落地中国,与腾讯合作。这里面有大国对数据的监管,包括服务器属地管辖。亚马逊、苹果也都曲折落地。前几天亚马逊本地电商入口业务退出中国,但宁夏中卫数据中心不会。当然还有其他服务仍会坚持。

不过,这类布局整体效能发挥一定很有限。毕竟你的业务不可能有太深的落地。

埃里克森去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附和主持人说,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我认为,他不过是讨巧美国当局罢了。

因为,甲骨文的云化、AI转型,伴随的是基础设施与垂直行业的渗透、它想直接落地中国很难,海外都有复杂的监管,行业落地没那么快。相对来说,它的母国美国市场更具一些确定性。埃里克森有必要向美国表达迎合。

当然,甲骨文并非孱弱之流。埃里克森像个浪子,其实相当稳健。他几乎跟所有软件巨头都打过官司。当年他还特意在微软比尔盖茨家对面买了房子,并在窗口加了一挺机枪,直接瞄准比尔盖茨。

我觉得,一旦度过整合、重组、定义阶段,甲骨文仍有它的力量。

我们说,“去IOE化”喊了好几年了,甲骨文在中国确实面临很大压力。海外也有类似趋势。但ICT技术的演进仍有它严格的进化机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推倒重来。

【乐视letv改成乐融letv,照样做不大】

【朋友圈】甲骨文裁员、乐融letv做不大、德云社吴家募捐争议、节日里的杭州

乐视letv成乐融letv,也是很难壮大。这层跟贾跃亭不贾跃亭没关系。。

过去还可以归结为广电监管导致这类服务带有阉割特征,其实,这个市场就算放开也不会有大成。还有就算多重技术路径都允许兼容也不会有更大效果。

一是这个领域终端消费频次低,整体出货也有限。直接想从硬件环节赚大钱,几乎不可能。

二是肯定会想从内容运营、应用或娱乐服务中要利润,就是复制移动端类似的商业模式。

但是无论前置收费还是后置收费,内容本身与打开率都支撑不起巨型企业。

广告会有一定的效应,如果终端激活数量,家庭用户有一定规模,但也不可能成就巨头。

有人可能寄希望于杀手级应用。。但是决定它的价值的,仍不是形式完美的商业模式,而是社会变迁,一个家庭到底有多少人天天在家看电视。其实我们连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光都少了。

三是可能寄希望于4K、8 K还有AI,还有社会化应用之类,再搞成智能家庭入口。。但电视也不可能是唯一入口,可替代的终端很多,路径也有替代,语音、遥控器、虹膜、手势还有夸张的意念。。。 终归可以分流。

最后角逐的就是:

1、看谁有相对完整的智能化体系,终端网络运营能力,这个比拼的不是单一的电视或内容。。

2、你可能得忍受一个根本赚不到大钱的商业模式。

整体它比拼的是生态体系,你需要有比较出色的转化机制。

【德云社吴家募捐争议】

官媒开始批判德云社吴家媳妇。某评论员文章里有这样一句:“得个脑溢血也募捐······”

这其实能掩盖很多。比如医疗保障,尤其大病医保。

不要说普通家庭,名人家庭也这样不安或恐惧。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压力。

大病医保,根本没有真正普惠的机制与平台。当局自己解决不了,而平台参与,现行约束下,根本没能力做到真实审核。

所以,事件爆发,官媒也只能将冒头指向吴家媳妇。根本没法做出真实反思,就是如何让民众过上免于恐惧的生活。。

其实,很多时候,百姓生重病虽然带来极重的负担,也不是完全要依赖真正的金钱保障,大病带来的心理负担更重。医疗保障也不是完全能保障所有人都不承担什么成本,但若连形式上都无法做到让民众心理安稳,就比较麻烦。

水滴筹们是不敢喊出自己在做大病医保的。这是违规。它又不能说自己纯做公益,强调最多的是,自己做的是基于技术与数据的平台。医保形式只是个补充。

想说,这种机制下,水滴筹们说不可能真正消除运营风险的。这次创始人沈鹏的回应里,既有轻描淡写,又有无奈。

水滴筹前段恰恰来了一轮非常密集的传播。它多次强调风控,披露数据。吴家的案例,对它来说,来得太及时了。

平台是难做到所有信息都审核到位,但是有些明显可以做为数据预警、为审核提供决策的信息——比如人的社会身份——也那么轻松被忽略,平台真实风控很难说过去了。这里不是说名人不能募捐。想说名人本身就是有质量的数据。

吴家案例有利于水滴筹扩大影响力。过上一段,大家都会忘记。但实际运营中,未被发现的漏洞,恐怕不止吴家案例。慢慢下去,这案例对它是一种风险提示。个案累积多了,难保不出大事。。当初P2P也是个案最后成泛滥的整体行为。平台提这个词都敏感。慢慢下去,类似的募捐平台,一定也会滋生黑产链条。

【邱慈云出任新昇CEO】

原中芯CEO邱慈云出任上海新昇CEO。

邱慈云之前曾转战过台积电、中芯、华虹NEC、Sillterra。。后来二进中芯,前年出来。

邱业界口碑甚好。当年,张汝京跟我分享过他最欣赏的两个运营好手,一个是邱,另一个是台积电的刘德音(“德音”一词出自《诗经》)。他一度也动过挖角刘的心。

这一人事变动还说明一点,尽管最近10年大陆半导体有了不错的发展,也正处于新一轮黄金周期,但是,半导体业高端复合型的人才,尤其行业领导者其实仍很匮乏。大陆不缺工程师,也成长起来一批中高层,但这个岗位既需要很深的技术背景、管理与运营实践,还要有更为国际化的视野,此外其他财技等素质也要求也很高。这个行业的CEO,过去很少有纯商业领袖。。最近几年有了一些,包括英特尔这类巨头,这背后有产业变迁的背景。

这两年,总有人觉得台湾地区已经被超越。一些群里,谈到台湾地区半导体业,满是轻视。

2016年,华为徐文伟在回答我问题的时候(我以台积电为例),他说台湾竹科过时了。

其实我们很多环节依旧很弱,一些进步被夸大太多。

中国半导体业还是要回到基本的工业立场来,这个环节仍是最大瓶颈,多种前沿科学、设备材料、生产制造。几年来,本地炒作很多设计与方案的环节。。包括少数看上去牛逼、几乎每天都有新闻、实际上仍不过一个开头的当红公司。

当然也有一些新的信号。。其实互联网巨头也正在跟半导体制造业建立深度合作。。。。知道一些进展,不适合披露,但三年内可能就会有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

【节日里的杭州】

一南一北两个五四青年,痛斥此刻的杭州,像是瘫痪了一样。。

节日里,一个西湖几乎能引来一半以上人流。。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一半以上治理难题。跟它恰恰处于市中心位置也有关。

在广州哥们眼中,杭州待一两天还舒服,住上五天就很麻烦。各种服务都不够精细。。

北京哥们说,每次来到杭州就憋得慌。。我没理解他到底憋哪里了。。。

杭州地铁缺乏环线,加上一条江,导致不是绕路就是人流都很难真正躲开市区。。几条干道堵得厉害,绕城高速更吓人。。

我也觉得,你只要一进地铁跟高铁站,差距就出来了。。虹桥高铁管理、服务,与周围设施的协同还是最精细。。

可能还得跳出市区看。

地图上,杭州的区位,因为一个江河口、出海口的“湾区“形态,决定了它是华东沿海链接南北东的压力最大的节点城市。古代,把宁波与舟山群岛纳入,也是海洋文明发达的区域。前不久,有人写浙江经济如何在一个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崛起,强调了“资源匮乏”逼出来的人的开放意识与创业精神,其实就区位与基本生存条件来说,浙江哪能算“资源匮乏”区域呢?“资源”这个概念你不能理解为“能源”概念。浙江绝对算不上资源匮乏的区域,它甚至是沿海区域中最靠前的省域。当然文化软实力上也一直是。

这块凹进来的湾区,延伸到内陆,在评论家朱大可那里,像是女性生殖器官。他本来想讴歌江南婉约温润与神秘的文化地理气质,结果渲染出一种感官性的妖魅。

当年,南宋王朝偏安于此,定是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决定的结果。当年,从供应链来说,任何北方异族陆上杀过来,经过黄河、中原、长江几轮拦阻,都会被挫去许多锐气。

但是,这种区位对于杭州来说,也是麻烦。。它缺乏纵深。钱塘过短,上海近代快速崛起跟长江隐含的带状纵深有关。加上海上通路大开之后,上海转口贸易大增,遮蔽古代杭州、宁波的影响力是必然的。。

偏安文化、缺乏纵深的区位优势,导致杭州与主流文化的博弈中,既有遗老气质,又有一种抑郁的风格。

但相比上海这类城市,杭州的自然地理景观要比上海显得更有韵味与积淀。你想在中国找一个与杭州自然地理近似的城市都很难。。上海则一直给人一种距离感,除了城市景观与长江出海口,直觉上,它缺乏明显的自然景观形象。对于外来人口来说,杭州反而显得更亲和。

当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打开之后,杭州的这种矛盾性就有了更大的疏通价值。过去几年,媒体视野里,它与上海之间持续发生一些博弈,尤其基于“马云”这个符号生成许多话题,就不是偶然。

但自然地理是不可能真正颠覆的。只有每一轮变革也会生成新的形态。这样的杭州,其实也是个过渡的形态,它一面让北京青年人感觉憋得慌,一面让广东青年觉得像是瘫痪掉,就不那么偶然。。

当然,在我这样粗相的过气青年看,此刻的杭州,恰恰是它开放魅力释放的周期。温润的西湖,并没有被权力区隔为平民无法接近的政治地标,而是生活地标,无论外部如何乱甚至局部瘫痪,反映的正是它的生命力,长三角甚至更大范畴的区位中,它有潜意识的抗争与突破吧。

5月4日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