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唯一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与紫禁城同龄,曾是太子居所


在北京南池子大街一路走过去,有一片已经改造过的胡同区,里边还有很多深宅大院,在北京市中心的闹市中显得非常特殊。在离东华门大街不远的一条小巷内就有一座建在高台之上的建筑,与紫禁城同龄,这就是普渡寺。

普渡寺是乾隆赐名,虽然是“寺”,但是没有香火,普渡寺始建于明代,原名为皇城东苑,又名“小南城”,是太子居住的地方。清初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府邸。

普渡寺建筑非常独特,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

门口有多尔衮的石像,1644年清军入关,统领数十万清军铁骑的是年仅32岁的多尔衮。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迅速迎顺治帝来京并定都北京。此时顺治帝年幼,军国大权均由多尔衮一人独揽,称摄政王。多尔衮入京后,就居住于在明代南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睿亲王府邸中,也就是今天普渡寺的所在地。

如今的普渡寺早已不是什么皇家禁地,这里免费开放,中心的场地也成了附近居民休闲的大广场,每当北京出现好天气,这里就会聚集了很多附近的居民。

普渡寺破损严重,如今的普渡寺除了山门外,四周的配殿已是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座正殿-慈济殿,在解放后这里曾被南池子小学征用。现在这里基本不开放。

大殿修建在明代原建筑的汉白玉台基上,具有明显的关外满族建筑特点。

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檐共3层,为建筑式中少见。

想当年由于多尔衮特殊的政治地位,其府邸“金碧辉煌,雕镂奇异”,规制之高远非其他王府可比。府门也是终日车水马龙,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国家的实际政治权力中心。如今门庭冷落,不免让人唏嘘。

屋檐是三重檐,可以看到大殿的等级非常的高,这在整个北京的古建中也是难得一见的。

在故宫旁寸土寸金的南池子大街这里还能看到这么一大片空旷的场地非常难得,如果你细心的在建筑周围转一圈,还能看到很多原来的建筑遗迹。

站在普渡寺的高台上向西望去,远远的就可以看到故宫的角楼,想象一下当年摄政王站在这里遥望故宫的场景,如今的这一切都成了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