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宴群臣时,刘伯温从哪三道菜看出杀机?

奔马155314228


在历史上也许没有几个皇帝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那样以滥杀无辜而知名了,而他的刀刃对准不仅仅是仇敌,还有那些曾经为他奋勇杀敌、出谋划策的功臣。

朱元璋针对 可能会威胁到他皇位的开车功臣们,从胡惟庸到蓝玉,政治谋杀持续了10多年,死伤无数,从中卷入的官员数以万计,直到朱元璋死,他所封的公爵、侯爵基本上都消灭了。

朱元璋大肆屠杀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后世子孙能坐稳这大明江山,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冤狱和屠杀的方式来巩固统治呢,而不是像宋太祖赵匡胤那样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解决呢?

首先:在元末的时候,朱元璋出身低微,尝尽了人间冷暖,对人性完全不相信,对于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难道就不会起来造反吗?

其次:经过长期的军事斗争生涯,让他形成了惯性思维,就算没有敌人,自己制造也要制造出敌人来。

而且,他制造的所有案件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精心策划出来的。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就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次谋杀功臣的事件。

朱元璋当皇帝后,命人修建一座豪华楼,取名叫”庆功楼“,楼修后,正赶上马皇后生日,于是准备摆上宴席,一为自己老婆庆生,二为多年征战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庆功祝贺。

皇帝请客谁敢不来呢,这天收到邀请的大臣们都来了,想看看这个带头打江山的大哥请他们吃什么,刘伯温、徐达也都来了。

一看人齐了,朱元璋就下令叫上上菜,等下人们把菜都端上来后,所有人都呆住了,因为桌上总共放了几盘素菜,素炒萝卜、炒韭菜、炒青菜、是一点肉也没有啊,这班兄弟平时都是大鱼大肉惯了,属于无肉不欢的主,看着这清淡素菜又怎么能吃的下去呢?

朱元璋解释道:今天之所以给兄弟们上这些素菜,是希望我们大家都记住过去那些吃苦的日子,不要因为现在身居高位了,就终日只顾享乐,而忘了自己当初的目的。接着,又让宫女们把大菜端上来,全是大油大荤,有燕窝、红烧兔,焖狗肉,大臣们一看,总算是有点食欲,于是纷纷拿筷吃饭,大吃特吃。

此时,只有刘伯温一个人看着这满桌别具深意的菜,不敢动筷。借机不舒服,要去上洗手间,而此时徐达见刘伯温脸色异常了跟了出去,关切的问到:老刘,你怎么了,今天的这菜不错啊,特别是那个焖狗肉味道真是好极了。

刘伯温意味深长的看了徐达一眼说到:老伙计啊,你居然还吃的这么开心,这哪里是庆功宴啊,这是一桌送我们回家的饭啊,大哥,这是要杀我们啊。

刘伯温告诉徐达说这三道荤菜的意思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恐怕你我以后都难逃一死啊。

如果想保命,要么就请辞职回家,要么就一定要跟紧朱元璋,要寸步不离。

说罢,二人回到席上,刘伯温就像朱元璋上奏称:自己年老体弱多病,身体已不堪重负了,今天借这庆功宴的机会,向陛下讨一个恩情,希望放自己回家养老,朱元璋当即同意了刘伯温的请旨。

当众臣吃的正酣畅的时候,朱元璋起身离开了酒席,此时徐达也跟上前去说:现在各位同僚都吃酒的正尽兴,陛下身边不能离人,愿意陪陛下走走。

朱元璋看了一眼徐达说:走到,咱们出去走走。

结果刚走了数里,只见太监来报,庆功楼起火了,火势凶猛,难以扑灭,许多重臣抢救不及时,都遇难了。

尽管当时庆功楼里,徐达逃达了一劫,但是最终却也难逃一死。

民间有野史说:徐达最终也没能善终,1385年,徐达生病了,背后长了一个毒疮,此时是不能吃一些刺激毒疮继续发展的食物的,如:狗肉、海鲜、羊肉、鹅肉等。

但是朱元璋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后,赐给徐达一只蒸鹅,这用意很明显啊。

面对老领导送来的蒸鹅,徐达自知已难逃一死了,如果他不吃,那自己的全家老小可能都无法幸免,最终都会成为朱元璋屠刀下的冤魂。

至于 徐达是否吃了这只蒸鹅已不得而知了,史书上只说徐达当天晚上去世了,无论他用了怎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要了,朱元璋的目的达到了。

朱元璋所要的目的,就是为自己朱家后代铲除一切障碍,将皇权永远控制在自己的后代手中。


浩瀚文史


先把清人“疑是编造”的一段“蔑明史”小叙一下。



那日,朱元璋给“自定”的功臣们发去了一道帖子,十天之后请大家吃一顿饭。就餐地点选在南京鼓楼岗外的一个山坡上。为了增加一点“喜庆”的氛围,临时搭建了一个全木质的二层建筑,取名庆功楼。并特意嘱咐,开喝之间大家还要举行一次狩猎活动,以达到君臣同乐的目的。

十天过后,那些功臣老早就聚集齐了,到了目的地之后,却迟迟不见朱元璋。

等着焦急了,有些人便发起牢骚来,其中就有常玉春的儿子常茂(常遇春死得早)。



而刘伯温始终一言不发,信步在山花野草中,但诡异的目光始终没离开庆功楼,一会抬头看天,一会闭目沉思,这个动作,没逃过徐达锐利的双眼。

日上三杆时,在二楼赌桌掷骰子的常茂突然指着远方喊道:

“来了,别他娘的玩儿了,赶紧迎驾”!

但没说皇帝大爷来了(朱元璋比常玉春长一岁)。

当大家都在张望时,桌上的银子被他搂到了坏里。

“太不像话了,真能磨蹭”!

郭英、沐英、邓愈等补充并发了几句牢骚……。



朱元璋下了龙驾,与众人寒喧一阵后,没有上楼,直接来了开场白:

“众爱卿,朕在出宫前想了一件事情,所以晚了些。

御厨已带来了,他们去准备着,咱们先打点野味儿,谁的弓箭好,联重重有奖”!

“也没带家伙什儿啊”!

常茂说话间有些不奈烦。

“无妨,我都备齐了,还有猎狗呢,去选吧”!

“肚子都叫了,还打什么猎,知道这么折腾就不来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选着称手的弓羽,挑挑捡捡。

“都别他娘的磨叽,快点”!

朱元璋本来就皮笑肉不笑的脸上多出了一点儿阴影,说完话,随着坐骑转瞬即逝。



守猎开始了,众人毫无队形的乱冲一通,除了几只野兔,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刘伯温没动,一直坐在一块石头上冷冷的瞧着,因为他知道,这附近哪有什么猎物,也就是野兔和树上的鸟。他又瞧了瞧这座“庆功楼”,突然,浑身激灵灵打了个冷战。



朱元璋见只打射了几只兔子,便对众人说:

“今天不巧,没有大猎物,再射几只鸟玩儿吧”!

几人听后,讥笑起来:

“这地儿本就没啥动物,老糊涂了吧”!。

“哈哈”!

“嗖、嗖、嗖”!

随着箭雨齐发,树上的鸟死走逃亡伤,没剩下一只。

当他们收弓捡鸟时,朱元璋已带着一干人等返回去了,猎狗也不见了。



众人兴致正起,却不见了皇上,皆有些不快,将弓扔给侍卫,拉拉着脸回到了“庆功楼”。

“耍俺们老哥几个呢,不玩儿了也不言语一下”!

汤和将几只乌鸦扔给御厨后,白了朱元璋一眼。

“弟弟,没别的意思,见大家辛苦,我先回来安排几道硬菜”!

朱元璋言罢,大家陆续入座。

没想到,酒还没倒上,桌上顿时炸了锅:

“这能吃吗”!

“皇上,这啥意思”?



………………

原来,头几道御膳全是土豆纯白菜,萝卜,咸菜旮瘩等等,一点儿肉星都没有。并且,那白酒也不是琼浆玉液。

朱元璋夹起一根萝卜条,笑着对大家说:

“咋了,忘了我们穷时候,这东西都吃不着吗”?

说完,津津有味儿的嚼了起来。

其他人一脸的迷惑,谁也没动筷儿。

“哈哈”!

“真不吃啊!联是用这些毛菜清清各位兄弟的胃,都别拧着,不开玩笑了,硬货这就上”!

话音刚落,香喷喷的红烧兔子肉第一个端了上来,大家有了食欲。

酒未过三巡,第二道菜上来了……

四支烤全狗。



朱伯温看后明白了,这是狩猎的那几只狗,他一口没动。看着还带“血筋儿”的狗肉,顿时验证了心里那个想法,寒喧几句便偷偷下了楼。

在一旁始终注意他的徐达也鬼使神差跟了下去。

其他人还在划着拳,借着酒兴与朱元璋称兄道弟。

“刘哥,您今天好像心神不定,这几个月来我们哥几个和皇上多次意见不和,难不成今天这顿饭有两层意思”?

“什么意思”?

刘伯温望着还没端上去、正在烤着的乌鸦,又补充了一句:

“您认为是和解、鸿门宴”?

徐达竖起了耳朵……

“别自已为是了,都不是,但记住,回去喝时与皇帝寸步不离就行,明早府里再叙”!

说罢,刘伯温叫过侍卫耳语了一番,先行离去。

徐达丈二和尚般回到楼上,紧挨着朱元璋身边坐下。

无意间,他发现朱元璋的酒杯一口没动。

日落三竿,桌上一片狼藉,众人也七倒八歪,但还在喝。

朱元璋起身了……

眼睛里闪过了几滴泪水,但转眼即寒光一现。



徐达一直看着,既看到了那两种眼神,也抓住了朱元璋的衣袖,扶着他下了楼。

“伯温走了”?

朱元璋看了徐达一眼问道。

徐达没敢吭声,只点了点头。

两个大内侍卫走了过来,朱元璋斜了他们一眼,回头又仰望了一下二楼。



徐达头都没敢回,扶他上了龙驾。

走了三里路,身后远处传来一阵轰鸣,然后那个地方浓烟滚滚。

他惊了一身冷汗,颤抖地看了一眼龙驾。

帘子未动,但隐约听到了几声“凄泣”。

半夜,徐达就跑到了刘伯温府里。

“刘哥,他们都完了,谢谢你救了俺一命。不过,老弟有一事不明,您怎么看出来的,难不成你真胜过孔明”?

“什么呀,我只是从菜上看出了蹊跷”!

“怎么个意思”?

徐达一脸的不解。

“打猎时,狗撵兔子,兔子红烧了,那几只犬也烤了,鸟没了,弓也就收了,你不会不解其中的含义吧”!

刘伯温叹着气说完了这番话。

徐达听明白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乌尽,良弓藏。

“还有一事,刘哥为啥总瞅那二楼”?

“真笨,有一楼吗”?

当天,刘伯温告老还乡,朱元璋赐了他千亩良田。

徐达没走,自降三级,因为他得到了刘伯温锦囊上最后两句话……



“皇上最后的三道菜,如果他们都能看懂,都不会死,皇上最后是不是当着你面掉眼泪了?

“所以,你懂了,不会死,放权,但不要说是我看出来的”!

刘伯温再没有涉足朝事,善终。

徐达五十六岁卸甲归田。

这段野史,好像皇帝恶毒,群臣不礼。



然!

历史上并没有庆功楼一事,据说是清朝史官和小说家埋汰朱元璋的一种手法。也是暗寓大明遗官遗民:别愚忠了,心向大清吧!

……刘伯温年事已高,不能上朝才告老还乡,朝廷供其一家奉禄,被胡惟庸下毒没有确凿证据(朱元璋指使)。

常玉春冲锋时突然暴毙,朱元璋痛心疾首,对其后人倍爱有家,不及其父的常荗照旧被委以重任。



汤和、邓愈、郭英、沐英等开国功臣都善始善终,而且子孙安然无恙,都世代为国臣。

蓝玉做奸犯科,纵容干儿子强奸民女,为灭口,私设公堂将女子全家斩首。被朱元璋查获后,杀了了蓝玉父子及妻子儿媳四人,但老幼免于一死(没有谋逆一说)。



正史记载,开国之后的朱元璋,一直奉行以法制国,力求国泰民安。且对各种司法“重刑”都规定比须层层报请。对重臣做奸犯科都要三堂会审,其后再亲自盗督批示。

所以,有些传闻不足为信……

但信一些也无妨……。


骁勇34


老朱宴请群臣赴宴,先上了炒萝卜,炒韭菜,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几样简单的蔬菜,看群臣难以下咽,皆面有难色。于是老朱又让上菜,这次上的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一碗燕窝羹,群臣欢心,愉快的吃喝了起来。宴后刘伯温急忙向老朱请辞,说自己身体不好了,要回家侍奉老母,以尽孝道;养育子女,以尽人伦;还想过过“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生活。

刘伯温告老还乡时,徐达前来送行,说天下太平,陛下重视群臣,为何不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却要告老还乡呢?刘伯温说陛下的太子去逝了,现在皇孙作为继承人年幼无威望,陛下就担心我们这些老臣不服新君,会对皇孙不利,想对我等下手。如果我们不留恋权势,回家养老,那么陛下就会放过我们;如果我们不愿意离开权力中枢,那么陛下就会送我们上西天。

徐达听后大惊,急忙向刘伯温请教:何以知之?刘伯温解释到,陛下宴请群臣就是一次试探,前面几道蔬菜大家都不吃,说明大家已经不能吃苦了,舍不得富贵了。后来先上的红烧兔子肉,这个红烧兔子肉代表的是陈友谅、张士诚、元廷;接着上的是红烧狗肉,这个狗肉就代表我们这些老臣;最后上的是燕窝羹,就是让我们这些老臣学习燕子早点回窝,免得被做成燕窝羹。

徐达听后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在告诉我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我等老臣现在就是狗儿了,如果不快告老还乡,还手握大权,那么被烹的就是我们了。于是徐达在刘伯温走后,开始装病在床,不是生病中就是紧紧跟着老朱到处走,一有机会就委婉的表达想引退的意思,或者向老朱表达他对大明朝的忠心是日月可鉴。

其他大臣依然飞扬跋扈,横行不法,大有老子打下的天下,老子就有权享受。不久老朱再次宴请群臣,美其名曰庆功宴,这次徐达没有被邀请,因为他卧病在床。老朱等功臣们吃喝得差不多了,下令封闭四门,火箭齐射,功臣们不是被射死,就是被烧死。

当然以上都是民间流传的朱元璋虐杀功臣的事,事实上朱元璋杀的功臣并不多,且这些功臣都是横行不法之辈,可谓死有余辜。只是在诛杀功臣的过程中,牵连甚广,许多罪不至死的人也被诛杀了,可谓杀伐过烈。


大秦铁鹰剑士


朱元璋白手起家,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做到了开国帝王,因此关于他的历史传说非常多。相传,周总理亲自定下的“四菜一汤”的国宴标准就是源自于朱元璋。




公元1368年,老朱在南京称帝,由于老朱童年的生活异常艰辛,他深知得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所以经常以身作则的倡导节俭的生活。

可是建国称帝后,老朱的功臣可不像像老朱一样克制,他们迅速腐化,开始勾结地主恶霸横行乡里、欺男霸女。

看到这些勋贵腐化,老朱的内心简直凉透了,心想“国家初立、百废待兴,很多百姓由于战乱还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你们这些勋贵竟然如此祸害我的大明的江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更何况你们可不是蚁穴,是硕鼠洞呀,必须得找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你们。”




等着等着,机会终于来了。马皇后过生日这天,老朱下令文武百官必须全部到场为马皇后庆生。

文武百官听说老朱请客吃饭,心想皇帝家的饭菜一定是珍馐美味,所以个个都是欢欣鼓舞,以为可以大快朵颐了。可是到场之后却傻了眼,老朱为他们准备的仅仅是四菜一汤。

可能您觉得四菜一汤也不错,但问题就出在四菜一汤的材料上;

第一道菜;炒萝卜。上来之后,朱元璋紧接着说“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

第二道菜;炒韭菜。老朱又说;“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

上完前两道菜后,老朱又命人上了两大碗青菜。接着说到“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喜洋洋”

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朱元璋解释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一般情况下,这个传说就到此为止了,但一些故意抹黑朱元璋的人有给这个故事添加了下文。

众大臣吃惯了山珍海味,看到朱元璋为他们准备的素菜后非常不高兴,心想这种东西怎能入口,于是都没有动筷子。

老朱看清众臣的表现,对众臣说:“既然大家不愿意吃,那就换下一批菜。”

说完一众太监端来了大鱼大肉,这次同样是四样菜。第一道;清蒸燕窝,第二道;红烧狗肉,第三道;酱汁兔子,第四道;大排骨汤。



众大臣一看换了肉菜,那就来吧,纷纷骂死了筷子准备胡吃海塞。这时徐达刚要拿筷子,一旁的刘伯温制止了,徐达不明就里,但也没有多问,只顾着和刘伯温喝了几口酒。

宴会结束后,徐达找到刘伯温问为什么制止自己享用美食。

刘伯温说:“皇上对我们动杀机了。之所以皇上刚开始上素菜,是在劝诫我们廉洁奉公。可是众位大臣呢,对自己的欲望没有克制,并且还对皇上的素菜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之后皇上命人上了几道荤菜,清蒸燕窝表示飞鸟尽良弓藏。酱汁兔子和红烧狗肉表示狡兔死走狗烹。”

刘伯温说完话这些话,徐达嘴角一抽,后背止不住的冒凉风。






实际上整个故事都只是传闻,并没有可靠的史料佐证,况且朱元璋如果真的对大臣动杀机,也不会用这么明显的手段吧。

虽然故事是传闻,但朱元璋勤俭节约,劝诫官员廉洁奉公却是真的。《朱元璋传》中曾记载了一次朱元璋外放官员时对他们的训话内容;

官有清浊之分。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但如果不满足这样,非要从外面取水灌入井内,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井台有问题,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甚至是身家性命。

我是越关


历史上还是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做事情,但是人太聪明了也不好,就比如说刘伯温。朱元璋在功成名就之后,就抛弃了当时的初心,什么兄弟手足都是废话,该杀还得杀。


太子朱标优柔寡断,朱元璋出狠手

太祖以太子天性仁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太子不胜惨蹙,合掌称之曰:善哉!善哉!”

上面是野史的记载,说是太子朱标优柔寡断,于是朱元璋找人拉来一头牛,当着太子的面把它车裂。结果把太子朱标吓傻了,只知道拍手说好。

这个事情发生没多久,太子被吓出了病,最后一命呜呼。按照道理说老大死了,应该轮到老二,再不济也得是平辈的儿子。然而朱元璋不按照套路出牌,选了孙子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该愁了,说是孙子太小,下面大臣太老,万一镇不住他们,自己岂不是二世而亡。所以必须知道这些人的忠实度,然后想方设法的试探他们。

比如说徐达,为明朝打下这么大的江山,朱元璋可是再担心不过了。有一次故意把他灌倒,然后放在龙床之上。徐达醒来后,吓得两腿都发软,只知道一个劲的磕头。


朱元璋看了很开心,不过还是不放心。有天上午就又找他下棋,不准他让子,结果这盘棋下了一下午还没完。后来徐达不下了,把子放下就磕头,朱元璋问他这是干嘛?

徐达指着棋盘说,皇上请看,原来整个棋盘已经被徐达的棋子摆成了“万岁”两个字。到了这里朱元璋才是彻底的放心了,然而徐达最后的死,很多人说和朱元璋推不开关系,这就是后话了。

朱元璋宴请群臣,只有刘伯温看出门道

但是明朝开国功臣这么多,朱元璋总不能每一个人都灌醉,每一个人都下棋,估计还没结束,自己就不行了。于是这天朱元璋宴请群臣,毕竟酒场也可看人品。

皇帝请客谁敢不来,本来以为可以好好的吃一顿,但是上来菜之后却懵了。原来第一波的菜里面,只有可怜的几个菜肴。而且还是最简单的素菜——炒萝卜,炒韭菜,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

在场的大臣面露为难之色,毕竟是吃惯了大鱼大肉,突然来了这么清淡的有点受不了。以前是吃惯了野草,但是换了大鱼大肉就回不来了,毕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元璋解释道:



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两盘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在场的大臣看到朱元璋都动了碗筷,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动。不过朱元璋显然看出来了大臣的为难,于是拍拍手又上来几道菜: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一碗燕窝羹。

这个时候一些大臣才算是舒展眉头,都开始吃这些大菜,原先的青菜什么的,也就没人动了。朱元璋看在眼里,但是一句话都没说,在场的情况都被刘伯温看在眼里。

结束宴席之后,刘伯温就跟朱元璋请辞,说是身体老了,不能再继续报效皇恩,希望可以告老还乡。虽然朱元璋多次挽留,但是刘伯温坚持。

而在刘伯温出宫的路上,碰到了徐达,两人是多年的“战友”,徐达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刘伯温把前因后果告诉了他,而且还提醒他最近一段时间要么托病在家,要么就紧跟朱元璋,一定要寸步不离。

徐达很是疑惑,但是刘伯温没有多说,只是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徐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送走刘伯温,但是还是听他的话,有事就托病在家,实在不行就紧跟朱元璋脚步。

就在这没多久之后,就发生了火烧庆功楼的事件,大量的臣子被烧死。这个时候徐达惊出一身冷汗,才知道刘伯温救了自己的一条命。
原来两次上菜都有意义,前面是在试探群臣,你们还能不能吃苦。后面也是试探,你们知不知道进退。然而最后只有刘伯温看了出来,知道自己该“告老还乡”。至于看不懂的人,朱元璋只好亲自送他回老家。


史之策


提起历史上有名的楼台你会想起哪一个?曹操搭建的铜雀台?名震天下的岳阳楼?要说这些跟朱元璋搭建的这个都不算什么,因为正是在这个台上举行的一场宴会,大明王朝的权力迎来了一场洗牌。

此台名叫庆功台,论规模和精巧它远远赶不上铜雀台和岳阳楼,不过却因为一场宴会得以留名天下。

这天老朱突然心血来潮,想起了他那帮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想跟他们一起吃个饭。皇帝吃饭讲究排场啊,于是他就让人搭起了一座两层高台,以作庆功之用。

台子很快就搭好了,老朱就叫手下的人去邀请他的这些老兄弟,一起前来赴宴。

到了约定的日子,徐达第一个到达庆功楼,他来了之后,刘伯温紧跟着就来了,接着汤和、常茂、沐英等人陆续也到了庆功楼。

几个老哥们儿平常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一起叙旧,整好趁着这个机会,几个人就拉起了呱。话说了很久,眼看就过了饭点了,可是朱元璋还是没有现身。常茂脾气暴躁,肚子这个时候咕噜噜的叫,他嘟噜着,这皇帝大爷是给咱们准备什么山珍海味了,怎地到这个点还不到呢,咱们几个人都快要饿死了。

话说着老朱就带着随从到了,几个人赶紧恭迎圣驾。老朱跟老兄弟们寒暄了几句,单独笑骂了常茂几句,就你小子叫的敞亮,待会儿可要多吃点。



很快饭菜就上来了。可是几个人迟迟没有下筷子,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这盘子里装的尽是萝卜、白菜、豆腐这样的素材,全然不见荤菜的影子。这让吃惯了荤腥的众人可无从下嘴。老朱见了一笑,他先吃了一口豆腐说道,这要搁以前过苦日子的时候,可是连这个都吃不到哦。然后一挥手,让手下的人把菜撤下了,又上了一桌子菜。

却看这都是什么野味?只见几个盘子里齐整整的摆着红烧狗肉,卤鹌鹑,油焖兔肉,还有其他的几个荤菜。这下兄弟们可高兴了,纷纷大快朵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这边刘伯温看着满桌子的酒菜,却一口未动。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庆功楼,徐达跟他坐的近,看刘伯温离开了,他也凑上来问老刘为什么不打声招呼就走,连口菜都不吃,这不是不给皇帝面子吗。刘伯温叹息一声,他问徐达是否注意到了桌子上的菜,徐达不解。

刘伯温缓缓地说道,飞鸟死,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皇帝这是要杀我们啊!

徐达大惊!与刘伯温掩面而泣。

而后徐达与刘伯温告老还乡,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而台上诸人,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


以上所说,其实全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正史记载并没有这件事,完全是清朝为了招徕明朝旧臣,污蔑朱元璋的,纯粹是子虚乌有。

大家权且一听,不同于正史的严肃真实,徒增趣味。不足为信,不足为信。


听历史说话


清蒸燕窝,酱爆兔丁,红烧狗肉。这三道菜,吓得刘伯温后背发凉,冷汗直冒。

话说朱元璋登基坐上了真皮龙椅,对有功之臣进行了一轮封赏之后,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如何确保江山永固上来。订章程、立规矩自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他人抢班夺权!

自古以来,英雄多起草莽。所谓打江山,其实在当时是反道败德的。而只有反道德,才能摧毁固有社会的纲纪。此草莽之人最能任之。打江山,是国家社会的革故鼎新。《周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以二女为相,似谓最终会满腹猜忌:俺们打江山,杀人如麻,实在极不道德,今大功告成,那些以往不讲道德的哥们,恐怕现在也不会跟俺讲道德。往昔我杀人以得天下,今日安知人不杀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

朱元璋的杀心,流露在宴会的菜品上,被刘伯温看出来了。

马皇后生日,朱元璋大宴群臣,上菜啦:青菜、萝卜、豆腐。大家伙不免暗自嘀咕:这也太素了点吧,老子可是送了重礼的呀!

不要急,硬菜也有:清蒸燕窝、酱爆兔丁、红烧狗肉。不错,不错,赶紧动筷子……

刘伯温却坐不住了,两股颤颤,几欲先走,哪还有心思吃。

宴会结束,各回各家。半道上,徐达过来问刘伯温:“咋回事呀?刚才不吃不喝的,有啥不对吗?”

刘伯温神色凝重:“老徐呀,你没瞧出来吗?圣上要对咱们下手啦!”

徐达一惊:“何以见得?”

刘伯温叹道:“宴会上那三道硬菜,大有深意哉!”

徐达忙说:“还要请教……别卖关子啦,直说呗。”

刘伯温压低声言:“清蒸燕窝,就是鸟尽弓藏,兔丁狗肉,就是兔死狗烹!老徐呀,你我今后要小心为妙哦……”


莫安排


我是方圆,我来回答!

朱元璋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他和刘邦一样,前期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但是面对着历史大势的他们选择揭竿而起,最后凭借着自己的才能,终于一统天下!

但是朱元璋这个人,虽然文治武功极其强盛,但是历代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残暴不仁,也有的说他是一位明君。

当然了,无论是哪一种评价我们都要理性来看待,毕竟人们在评价他的时候,也带有自己的主观因素,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虽说如此,朱元璋依旧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怪人”,他的怪主要体现在他对群臣的行动上,他总是能搞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出来,只要你一个不留神,那么很可能就会被杀!

我们下面就来举一个例子!也就是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

这便是“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据说在朱元璋夺得天下之后,便在庆功楼宴请群臣,一开始这些开国功臣都会以为皇帝肯定会大鱼大肉的招待他们,毕竟咱们帮他打下了天下嘛,于情于理都得犒劳一下我们!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招待他们的饭菜全是青菜萝卜,简直是寒酸得不可言喻。

这下子群臣就很不爽了,打仗的时候吃青菜萝卜这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天下都打下来了,怎么还让我们吃这些东西呢?

于是群臣便纷纷对朱元璋说:“皇上啊,我们今天就吃这些?”

朱元璋笑着说:“别着急嘛,硬菜还在后头。”

果然没过多久,下人们就端上来了三道菜,分别是:清蒸燕窝、红烧兔肉、鼋汁狗肉。

群臣看到这三道菜顿时口水直流,刚才还抱怨嫌菜不好,现在缺吃得津津有味!

不过就在这群大臣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一旁的刘伯温却被吓出一身冷汗,坐在刘伯温旁的汤和看见所有所思的刘伯温便他为何不吃菜。

刘伯温赶紧将汤和拉到一旁说:“皇上上的这些菜,很有深意啊!”

汤和不解地问道:“什么深意?”

“这分明就是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啊!看来我们死定了。”刘伯温说道。

汤和顿时也吓出了一生冷汗。

两人镇定一会儿后提前告别了庆功宴。

果不其然,在他们走后不久,朱元璋就让人放火烧了庆功楼。

以上便是“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内容。但其实我们也不可以将其当做是正史来看待,要知道,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并且还是清朝时候的传说。目的及时为了将朱元璋给妖魔化,实际上这还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在里面。

毕竟将前面皇帝进行丑化,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才能利于当朝的统治。所以,作为民间传说的“火烧庆功楼”,我们既不能当做是评判朱元璋为人的标准,更不能将其视作是明朝政治的正确表现。这一点,读者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判断!

如果我们将其作为正史来对朱元璋进行评判的话,那么我们得到的所谓的“史实”,实际上只能是一些“谬论”。


方圆文史


朱元璋大杀功臣这件事,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刘伯温巧妙躲避朱元璋的屠刀,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组合。

不管是从法律还是情理来说,老朱都没有理由把当年所有的功臣杀光光,正如刘邦所言“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朱元璋地盘越来越大,需要倚重的人越来越多,怎么可能不加鉴别全部杀杀杀?

除非朱元璋本来就是张献忠那样的杀人大恶魔!

而事实上,朱元璋和张献忠乱杀人的故事,基本都是满清为了建立自己合法性而编出来的。给人一种错觉就是,满清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比起爱杀人的老朱和老张来说,都成了小巫见大巫。

好比是一个人,自己长得很丑,为了让自己丑的不那么明显,给别人脸上泼硫酸,给他们全都毁容!

可是问题是,满清只能给朱元璋、李自成和张献忠泼硫酸,俄罗斯、英吉利这些国家,太远了,所以当和他们交手时,满清终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丑陋。

给老朱毁容最严重的一杯硫酸就是火烧庆功楼。

话说朱元璋一统天下,志得意满,设下酒宴招待群臣,一起从凤阳穷山沟出来的老兄弟们,从破衣烂衫到今天的锦衣玉食,都兴高采烈,看看朱元璋大哥给什么奖赏。

老朱坐在主位上大堰群臣,一声令下“上菜!”

于是太监们宫女们把菜一道道端上来了:大家仔细一看,有“烧萝卜”“炒韭菜”“小葱拌豆腐”…………

老兄弟们说,大哥,今天的菜咋都这么素?有没硬菜啊?

老朱大手一挥:每人一块板砖发下去,这个硬不硬!

老朱说,咱们这些布衣将相,都是从穷苦老百姓做起的,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兵,现在当了大官,不能忘本,给大家上的这些菜,一个是让大家刮刮油,脑满肠肥容易三高而死;另一个让大家忆苦思甜,学会富日子穷过!

于是群臣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大哥英明,大哥伟大!

老朱正色道“上硬菜!”

太监宫女们一下子端上来,三道菜,分别是

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燕窝羹。

大家伙都是粗人,啥也不说,直接大快朵颐,大吃二喝之际,却不知生命早已危在旦夕!

席间,刘伯温借故上厕所,离开酒席,邻桌的徐达看着不对劲,赶紧出门跟着去。

徐达问“老刘,今天大哥这几个硬菜,真不错,尤其是狗肉,真叫个香啊!”

刘伯温说“老徐,你可知道死字怎么写?”

徐达说“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刘伯温“老朱让我们吃青菜,吃小葱拌豆腐,清清白白做人。不要贪赃枉法,不要巧取豪夺,结果每人吃!现在让我们吃兔子,吃狗,吃燕窝,你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徐达说“难道老朱要对我们赶尽杀绝?”

刘伯温“当然是了!鸟尽弓藏,所以给你吃燕窝,兔死狗烹所以吃兔子和吃狗肉!”

徐达听了这些话,赶紧去叫兄弟们,只有汤和、耿炳文、郭英三个人叫出来了。

这些人刚一出门,就看到庆功楼轰然倒塌,几十个开国功臣,在这场事故中丧生!

这就是精彩的“火烧庆功楼”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于满清时期流行的《英烈传》。在满清的文字狱大背景下,无数投降满清的无耻文人,不仅删掉了不利于满清统治的内容,还刻意编造了抹黑明朝的资料。

真实的情况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有病死的,有违法被杀的,唯独没有被火烧死的,具体情况如下:

徐达:病死。 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 刘伯温:病死; 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被杀; 李文忠:建国后病死; 邓愈:建国后病死; 朱文正:因违法被囚禁,病死于监狱; 汤和:建国后病死。 朱亮祖:建国后犯法而死; 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 周德兴: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 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杀死; 傅友德:因请赏田被朱元璋赐死; 冯国用:死于军中; 冯胜:坐蓝玉案赐死; 沐英:病死; 蓝玉:建国后犯法而死

朱元璋为什么要无缘无故杀掉这些功臣,这些功臣好歹是一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就算对朱元璋有意见、或者说功劳太大威望太大,总是不会直接威胁到朱元璋权力的。如果朱元璋把这些人都杀了,换成自己不熟悉的人,朱元璋岂不是死得更快了吗?

真实的历史中,朱元璋确实有滥杀的事情,但绝非无缘无故乱杀。洪武四大案,牵连数万官员,里面的确有冤枉的,可是毕竟大部分的贪污腐败、贪赃枉法是真实的。

从元朝流传下来的恶劣风气,让新生的明王朝腐败不堪,想让明王朝千秋万代的朱元璋能够坐视不理吗?

可是,全都杀光了肯定有冤枉的,隔一个杀一个肯定有漏网的。老朱能怎么办?

只能让他们狗咬狗互相攀咬,抓一个杀一个,杀光贪官,明王朝才有救了!


历史知事


朱元璋的出身很低,徐达、常遇春、汤和这些武将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朱元璋率领大家打败了张士诚、陈友谅,又打败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封公爵、伯爵、侯爵。

可是朱元璋有一个心病,那就是他本来有个太子叫做朱标,可是这个朱标跟汉朝的汉惠帝一样,心太软了,汉惠帝看了人彘就吓死了,而朱标跟汉惠帝也差不多,也多久也被吓死了。

朱元璋就有点头疼了,他很喜欢朱标这个儿子,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还是马皇后所生的,他对朱标寄予了厚望,可是朱标还是让他失望了,他有考虑在其他的几个儿子中挑一个做太子,比如燕王朱棣。

但是他还是太喜欢朱标这个太子了,所以就决定立朱标的儿子朱允文做为太子,可朱允文简直就是第二个朱标,也是一样的仁弱,而且年纪比较小。

朱元璋很担心,自己在的时候,这些功臣们,还会服他,可是当他死后,朱允文当上皇帝的时候,这些功臣要是造反了怎么办?他们手上可是手握大权与重兵的呀。

朱元璋想了很久,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下旨盖了一个庆功楼,然后宴赏众功臣们。这次庆功宴很丰富,菜色十分的丰富,也十分的美味,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可是刘伯温左看看,右看看,却看出了一些端倪。

因为他看到了三道菜,那就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红烧鸽子肉。刘伯温心里想,为什么这三道菜都是红烧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刘伯温想了一会,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他想到了两个成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然后他又仔细看了一下庆功楼,更是大吃一惊,明白了,为什么这三道菜都是红烧的,原来是这个原因呀!

刘伯温找到了徐达,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徐达,因为徐达跟他的关系很好,徐达一听刘伯温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两个人就借故上厕所,然后逃走了。

喝了差不多的时候,朱元璋命令火烧庆功楼,剩下的那些人都被烧死了,除了刘伯温与徐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