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女性超出你想像,自己写退婚信,大师拜倒石榴裙下

我们印象中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是裹着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结婚前琴棋书画,结婚后相夫教子。但实际上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清朝末年封建礼制已经开始松动,特别是在"五四运动"的催熟下,女性观念已经大大改变。

杨步伟,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在民国时期是很有名气,她是一个可以随意敲开黎元洪家大门要资助,放英国大哲学家罗素鸽子,让语言大师赵元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新女性。

杨步伟

杨步伟还没出生时就故事连篇,她母亲刚怀孕,孩子已经过继给叔父,有了两个爸爸,两个妈妈;还不知道生男生女,已经指腹为婚,成为姑姑肚子里的孩子的媳妇?丈夫?兄弟?姊妹?旧时代的事让我们看到的总是一串问号?

幸运的是,她的家族很早就接触了西洋新文化,他祖父杨仁山受两江总督曾国藩赏识,后来曾国藩的儿子纪泽又调用他到英法两国当参赞,深入接触了西方思想。

杨步伟就是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结合的家庭里野蛮生长,不缠足,不受约束,当男孩子养,三小姐养成了"三少爷"。后来进入教会学校上学,不但培养出她的自立能力和新思维,而且养出"反骨来"。她一直追求自由生活,对指腹为婚非常反感,把这桩婚姻当成生长在身上的毒疖子,等到时机成熟时要挤出来。她多次向父亲提出退婚要求,父亲虽然支持她,但毕竟是民国时期,既要面对封建礼仪,又要顾忌亲戚脸面,退婚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赵元任、杨步伟夫妇

二十岁生日时,杨步伟问祖父:"我的疖子几时可以出了头煞?"祖父问她会不会后悔。她只说了一个字:"不!"祖父默认了这件事。杨步伟并非对表弟不满,她是受女性自由风气的影响,不想让别人规划自己的人生。

父亲还是觉得有点对不起表弟,杨步伟并不内疚,说:"一个人要改革一样事,总要有牺牲的才能成功,不幸给他遭到了,我只能对他抱歉就是了,我不愿因此不做。"

父亲是受封建礼教影响很深的人,想让她给表弟点面子,做出点牺牲,许诺终身不嫁,杨步伟回答:"那太可笑了。第一,我不要有条件地改革婚姻制度;第二,他也不见得为着和我退了婚将来就不娶,我何必白贴在里头呢?第三,因为这个缘故,我更应该嫁,才能给这个风俗打破。"从杨步伟的话可以看出,她不嫁表弟,其实就是为了和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抗争。

她还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亲手给"小女婿"表弟写了一封退婚信,信中写道:"既有懊悔于将来,不如挽回于现在。"表明了自己的决定。这在当时绝无仅有。多亏当年信息网络没有现在如此发达,加之家丑不可外扬,要不然肯定成为各媒体爆炒地头条新闻。

退婚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在当年,不但需要勇气,而且可能付出巨大代价。他的伯伯(其实是生父)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说要从上海把她捉回老家结婚,不嫁就处死她。

关键时刻,深受西方思想和佛教思想影响的祖父杨仁山为她做主:"一个人若是总不愿这样事,一定要他做,一生不能好好过的。所以从古以来不知牺牲多少人。婚姻这样事几千年下来流弊不知多少。就照外国半自由也不能说全好。不过如能自由,在精神上总有一时的痛快……"于是这个开明的祖父做主为她悔了婚。

在一个刚刚打开封建牢笼的年代,能让一个大家闺秀自己做主悔婚,还放归社会任其自由发展,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杨家做到了。

杨步伟得到了想要的自由,开始读书、创业、留学生活。她曾任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崇实学校"校长,之后又去日本读了几年书,拿到医学博士,女博士在当年也算是凤毛麟角。回国后和闺蜜李贯中办起医院,为了办医院,她敲开副总统黎元洪家大门,向他要经费。这一年她已经31岁,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嫁不出去的年龄,就是现在也算是剩女了,但出乎意料的是,一个才子却"荡呀荡的来了"。

赵元任为杨步伟弹琴

这个才子就是赵元任。他刚从美国回来,身材高大,总是笑眯眯的,手里拿着一个照相机好像舍不得丢掉似的。在饭局上认识后,每天都要去她的医院,为他们照相,和他们聊天。

杨步伟回忆,有一晚他们在房间里聊天,杨步伟一口气说了三个小时,语言能力非常强大的赵元任被她的滔滔不绝折服,对杨步伟说:"这几个钟头比我多少时得益都得的多。要是引句俗语,可以说'与君一夕(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们俩个人非常谈得来,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无意中还整了著名哲学家罗素一回。罗素在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一次赵元任和杨步伟聊天聊得开心,竟然忘记了演讲时间,结果把一句中文也不会讲的罗素晾在台上当展品。当赵元任想起误事赶去后,罗素很无奈,连连对着赵元任说:"Bad man,bad man!"

青年时期的赵元任

赵元任每天要给杨步伟一个电话,晚上再去一趟医院,经常谈到12点。在美国生活多年,加之丰富的音乐细胞,赵元任追求杨步伟非常浪漫,经常还把电话接通后放在钢琴上,弹琴给杨步伟听。就这样,俩个人自然而然的走在了一起,就像杨步伟说的:"怪的是觉得样样都来的那么自然似的。"没有惊涛骇浪,没有海誓山盟,两个充满新思想的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不但走到了一起,而且一起追求他们向往的自由生活。在杨步伟的建议下,赵元任由一名物理学者,改弦更张,成为语言大师。正应了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睿智的女人。

杨步伟赵元任全家福

杨步伟在自传里说,多数女人在乎自己的什么样子,我也在乎。我喜欢有点首饰,我喜欢有一大些好衣服。我拿我那些好看的女儿跟我当年的相貌比起来,我自己还是很得意。我请起客来总要跟张家这上头不同,跟李家那上头不同……可是最要紧的,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你觉得"五四"新女性和我们有"代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