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為何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1840~1842年,英國殖民者對中國發動了一場侵略戰爭。這場戰爭是由於英國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而引起的,故稱鴉片戰爭,也叫做第一次鴉片戰爭。

清政府為何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林則徐

1840年8月11日,英軍闖入天津,向直隸總督琦善遞交了英國首相帕麥斯給清朝的照會。 在照會中,他們向清政府提出賠款、割地等侵略要求,引起清王朝極大震動。在此危急時刻, 大臣們紛紛把鬥爭矛頭指向主戰派林則徐,說他禁菸操之過急。他們轉向以琦善為代表的投降 派,道光帝遂派他去與英國侵略者談判。8月22日,欽差大臣琦善赴廣東繼續辦理中英交涉,並將林則徐、鄧廷楨等官員革職查辦。他一反林則徐所為,立即懲辦積極抗英的清軍將領,並將珠江口附近防務設施全部拆除,遣散水勇、鄉勇,還大罵廣東人民都是漢奸,企圖以此舉措來討好英國侵略平。琦善的賣國行為,更加助長了英軍的氣焰。

清政府為何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鴉片戰爭

12月28曰,琦善擅自與英國侵略者秘密地簽訂了《穿鼻草約》,其中包括割讓香港、開放廣州、賠償煙價600萬元等條款。

1841年2月6日,英軍向虎門炮臺發起猛攻。

3月,奕山率領大軍齊集廣州,但他們都不會打仗,貪生怕死。很快便在廣州城豎白旗投降求和。27日,奕山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屈辱的《廣州和約》。和約規定:清軍退離廣州六十 裡;奕山繳納600萬元的所謂“贖城費”,然後英軍退至虎門。

9月,道光帝為挽救浙江前線戰場的敗局,任命自己的另一個侄兒奕經為揚威將軍,侍郎文蔚等為參贊大臣率軍前往浙江指揮軍事。奕經同奕山一樣腐敗無能,在南下途中,盡情地遊山 玩水,絲毫不顧前線吃緊,到蘇州便屯兵不前,整天沉溺在花天酒地之中。

清政府為何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1842年7月13日,耆英、伊里布等人與璞鼎査在英艦“漢華麗”號上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簽約後,英軍艦船陸續撤往定海一帶,第一次鴉片戰爭遂告結 束。

可以說,這次戰爭的失敗,一是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二是與當權者的態度有很大關係,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清王朝腐朽沒落的封建專制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